乾隆比康熙在位仅少一年而且皇子众多,为何没有出现夺嫡?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巡视东北,在回京的途中,有个叫金从善的秀才跑到御驾旁给皇帝上书。上书说什么呢?请求乾隆册立太子。
这一年的乾隆已经六十八岁,在古代,年近七旬已经算很老了。这时候,大家还不知道接班人是谁。这个金从善替天下人着急,说自古以来储君事关天下,可从来没听您在这方面的安排,万一老皇帝突然有个三长两短,大清江山何去何从?
乾隆受到上书后,十分生气。因为接班人的问题,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与皇帝讨论的。于是,乾隆将金从善以“狂诞悖逆”的罪名斩了。
乾隆比康熙在位仅少一年而且皇子众多,为何没有出现夺嫡?
乾隆
杀了金从善之后,乾隆觉得有必要跟百官和天下万民解释一下接班人的问题,于是,他就发布一道上谕:
“朕历览诸史今古异宜,知立储知不可行也。盖一立太子,众见神器有属,幻起百端,至于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汉之文帝最贤,并非嫡子。又如唐太宗为群雄所附,明永乐亦勇略著闻。”
这意思是说,我书读历史,感觉立太子这个办法不好。因为一旦立了太子,其余的兄弟就编者法子挤兑太子,容易铸成大祸。
至于立嫡立长子,更加不靠谱,因为嫡长子并非能力最强的,比如汉文帝、李世民和朱棣这样的雄主都不是嫡长子。乾隆的这段话是他晚年在接班人问题上的态度,他要“另起炉灶”,不同于以往。
乾隆比康熙在位仅少一年而且皇子众多,为何没有出现夺嫡?
康熙
制度上的创新
康熙晚年,在接班制度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太子被废后,理论上其他皇子都有机会,大家一哄而上,最后,在不透明的规则下,胤禛上位。
等到乾隆时,雍正创立的密立储制度已经比较成熟。将接班人的名字写在诏书上,然后藏于匣中,置于正大光明匾之上,到时打开一看便知,这就从很大程度上断了皇子夺嫡的念头。
为了再上一道保险,乾隆提前传位于嘉庆,这就避免了因皇权交接出现权力真空而引发夺嫡。在政治上的戒心,乾隆比谁都重,所以对皇子的管束极为严格。
乾隆的皇子,不管年龄多长,是否结婚,都只能没日没夜地待在宫中读书,不能去宫外居住,更不能结交大臣,如同高级囚徒。乾隆朝,皇子待遇之低,约束之严,超越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
乾隆比康熙在位仅少一年而且皇子众多,为何没有出现夺嫡?
乾隆处理政事的原则是“防微杜渐”,会防止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皇权。所以,乾隆对皇子的防范,有时候有点神经过敏。
永璜与永璋,曾在皇后的葬礼上表现的不够悲伤,就受到乾隆的严厉训斥,结果两人整日担惊受怕。
皇长孙与一个礼部侍郎私底下有过“礼尚往来”,按理说,这事也是正常的人情世故。不过在乾隆看来,问题很严重,将皇长孙废为庶民,罚去守泰陵。
乾隆比康熙在位仅少一年而且皇子众多,为何没有出现夺嫡?
康熙
正是由于乾隆严厉的管教,使得皇子皇孙都十分注重约束自己的言行。
在这一点上,康熙做的就不够好,他不仅立了太子,甚至还故意纵容皇子。在康熙看来,不能让太子一家独大,要让其他皇子协同办差,以此平衡朝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许多皇子具备独当一面的才能,都有挑战皇位的实力和动机。
综上:乾隆的教育方式比康熙更为严格,对待皇子的态度近乎严苛,在加上继承制度的逐渐完善,所以乾隆朝没出现争夺储君的事件。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