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废除了锦衣卫?只因倒腾出了比锦衣卫还有效的手段!

清朝入关后,对于明朝的很多制度措施都承袭下来,继续使用,这其中也包括锦衣卫。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刚刚继位进入北京的顺治皇帝(实际上应为多尔衮,毕竟顺治还是个孩子)也设置了“锦衣卫”来拱卫京师,并且其一把手也叫“指挥使”,其余属官也与明朝锦衣卫的基本类同:

 

定在京文武官员支给俸禄柴直,仍照故明旧例……锦衣卫都督、一百六十八两。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各一百四十四两。署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佥事指挥使各一百二十两。指挥同知、九十六两。指挥佥事七十二两。带俸都指挥使等官、四十八两。经历、三十六两。——《顺治实录》

以内大臣辅国将军锡翰、总理锦衣卫事。——《顺治实录》

 

只不过转过年来,到了顺治二年,清朝的锦衣卫便被更名改姓了,改为銮仪卫。在那个时代,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个机构,在经历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被改名,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巩固完善,更不用说会留下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因此,在历史上它当然不会广为人知了。

 

所以不能说清朝没有锦衣卫,清朝的锦衣卫存在了短短的一年。其原因可能是锦衣卫的名声太臭了,大清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北京,还没能统一全国的政权,必须要在道义上展现自己与腐朽没落的明王朝不同之处,因此锦衣卫这种无论官民都深恶痛绝的机构,裁撤掉有利于树立大清自己的招牌。

 

而改名后的銮仪卫,主要负责掌管皇帝皇后车驾仪仗,以及皇帝的保卫工作,职责也很重大,只是没有了锦衣卫的特务属性。銮仪卫的一把手被称为“掌卫事大臣”,其全称是“总理銮仪卫事内大臣”,品级居然是“正一品”,和掌管皇帝宿卫的“领侍卫内大臣”平起平坐,通常都是由满洲亲贵出任。

 

清朝的一些“情报组织机构”

 

实际上,清朝也曾有过“十三衙门”“粘杆处”这种具有部分厂卫性质的机构。

 

“十三衙门”是清朝顺治皇帝在位时期,仿明朝体例二十四衙门而设,前身是内务府,包括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宣徽院)、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尚宝司)、司设监、尚方司(尚方院)、惜薪司、钟鼓司(礼仪监、礼仪院)、兵仗局、织染局(经局)等。

 

十三衙门明面上都是为皇家日常衣食住行等服务的机构,当然私底下这类机构都会有一些打探消息,监视监听的作用,依照明朝旧例都是由宦官掌管。后来为了避免出现明朝宦官干政乱政的局面出现(实际上顺治帝时期的吴良辅已经有此趋势了,他与外官勾结,互相行贿受贿),公元1661年,康熙即位后杀掉吴良辅,裁撤十三衙门,恢复内务府建制。

 

“粘杆处”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血滴子的传说更是深入人心。它的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是雍正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设立的。雍正皇帝喜欢安静,最开始设立的粘杆处,只是一些普通的家丁,负责夏季时节捕捉树上的蝉等噪音制造物,也帮着捕鱼摸虾什么的。

后来由于著名的“九子夺嫡”,雍正为了刺探情报,铲除异己,干些要紧的却又见不得人的勾当,于是找来一些能人异士充作粘杆处卫士,于是粘杆处就此有了特务机构的性质。

 

雍正去世后,乾隆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死后,嘉庆诛杀和珅,牵连清洗粘杆处,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除。

 

清朝为什么废除了锦衣卫?只因倒腾出了比锦衣卫还有效的手段!

 

此外,大家所熟知的江宁织造(即曹雪芹他曾祖开始,曹家三代任职)、苏州制造、杭州织造(隶属于内务府,通常为郎中或员外郎)这些隶属于内务府的官员,名义上管着江南的丝织品,实际上充作皇帝在江南的耳目。他们打探各类消息,汇报内容从晴雨物价到官员操守,包罗万象。

 

这其中以康熙的发小曹寅最为出名,也权力最重,说他是无冕的“江南王”也不为过,即使总督将军这样的人,对曹寅也是礼敬有加。我猜测,这些织造手下应该也有一批类似粘杆处卫士的人。

 

清朝为何放弃锦衣卫?

 

首先,清朝看到了锦衣卫和东厂等特务机构对明朝造成的危害,设置这种独立于官僚体系之外的机构,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伤及到统治者自己的安全。

 

因此,清朝对宦官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取消了司礼监,极力贬低宦官的地位,断了清朝的宦官祸害朝政的可能性。清朝末年出现的大太监李莲英、小德张之流,权势和魏忠贤根本没法比。

 

清朝为什么废除了锦衣卫?只因倒腾出了比锦衣卫还有效的手段!

 

其次,清朝初期,天下未定,还不是铁板一块。外有割据一方、伺机而动的藩王,内有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权臣。更严重的是民间还存在很多前朝遗老、暗潮涌动的反清组织,为了避免激化民族矛盾问题,满清统治者更是就连对官员的任用,也要几经思量小心翼翼。

 

满人骑马很在行,但治理天下就没什么经验了,所以,他们离不开汉人官员。但是,公开设置锦衣卫这种特务组织,难免会刺激本来就心存不满的汉人官员神经,激化民族矛盾。

政治密探都是什么人?

 

清朝放弃建立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并不代表他们想向臣子展露赤诚之心。任何统治者都不会放弃情报收集,清朝皇帝不公开设置特务机构,但可以背地里用一些手段——就是政治密探。

 

清朝的政治密探是从康熙时期开始出现的。最初,满清政府为了防止汉族文人聚众煽动情绪而禁止了结社,实际上却是没法严格执行的。

 

在江南还有一些以宗教为噱头的秘密反清社团,更是屡禁不止,暴动也时有发生。这背后反映了当时康熙朝的民族矛盾问题依旧十分尖锐。所以,康熙皇帝在1707年最后一次南巡结束后,开始,设立政治密探,保持对南方的控制力。

 

古代帝王们为了皇权不受到官僚体系的制约,都会在官僚体系外发展一套第三方势力成为自己人。找的这些人必须保证对皇权绝对忠诚。但是,在利益面前没有绝对的忠诚,所以皇帝要找一些身份地位都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人。这样他们即便是出于人性的自私,到时候也得为了自保服从皇帝。

 

历史上有两种:宦官,还有外戚。但是,这两种人都不能用啊,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

 

其实,清朝还有个特殊的群体——包衣。

 

包衣,满语中叫作包衣阿哈,是家奴的意思。在女真人的社会中,主要是贵族才拥有包衣,包衣和主子住在一起,主子为其分配劳动任务,劳动的产出都归主子。

 

女真人包衣的主要来源都是从其他民族掠夺的人口,主要是汉族与朝鲜族,明朝和朝鲜方面都有大量有关女真人掠夺人口为奴的记载。

 

康熙最初设立的政治密探,其实都是来自上三旗的包衣,主要向康熙汇报封疆大吏的日常动向与品评。

 

清朝为什么废除了锦衣卫?只因倒腾出了比锦衣卫还有效的手段!

 

政治密探在康熙朝只是个雏形,更可怕的是从雍正开始,清廷还发展出了更变态的“秘密奏折制度”。

 

清朝之前,官员给皇帝的报告啊、意见啊,称为“奏章”,大部分奏章都对官员公开。比如明朝,奏章先要提交内阁,然后由内阁再上奏给皇帝,所以奏章里写了什么内阁都知道。

 

清朝为什么废除了锦衣卫?只因倒腾出了比锦衣卫还有效的手段!

 

雍正的时候,除了继续使用公开的奏章,还广泛使用了秘密的“奏折”。奏折是清朝特有的东西,它是官员跟皇帝之间交流的私人文件,文件内容是不公开的。奏折制度非常有利于皇帝控制群臣。通过奏折,皇帝可以向不同大臣询问同一件事情,比如各地的灾情、粮价、某些官员的行径。

 

被询问的大臣不知道其他人在奏折里是怎么跟皇帝说的,所以谁也不敢撒谎,这样皇帝就把群臣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雍正时,连地方的中层官员都可以给皇帝上奏折,这就等于全国中层以上的官员都接受皇帝的直接领导,这皇帝的权力能不稳吗?

 

清朝为什么废除了锦衣卫?只因倒腾出了比锦衣卫还有效的手段!

明朝的皇帝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这样的特务机关来监督和惩治大臣。清朝的皇帝权力更大,他们却用不着养特务机关,因为靠着奏折制度,他们把全国大臣都变成提供情报的特务了。

 

和奏折配套的,还有“朱批谕旨”。在明朝,皇帝要下达一条命令,必须通过内阁票拟,也就是说,要先经过内阁的商议,这个过程是公开的。皇帝的命令发出后,还要交给六部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这个过程也是公开的。

 

但是利用奏折制度,清朝的皇帝直接在奏折上写上自己的批示、命令,发还给官员,过程是完全秘密的,除了皇帝和执行官员两个人外,连中间的部门都懵然不知。换句话说,从雍正开始,清朝皇帝实行的是“秘密政治”。皇帝想做什么可以完全隐秘,任何人都不知道。

 

清朝为什么废除了锦衣卫?只因倒腾出了比锦衣卫还有效的手段!

 

同时清朝大兴文字狱制度,跟文字狱比起来,厂卫办事效率只能称为低效。厂卫想人定罪,虽然不走常规的刑部程序,还是需要一定的流程,必须需要人证物证,人证还可能打死也不招,物证也可能做得不细,给人留下把柄,导致想杀的人杀不了,想抓的人抓不到。所以说厂卫在清朝皇帝眼里只能是低效机构。

 

文字狱实行就容易多了,把文官家里翻个底朝天,带字带画的东西都拿出来,按乾隆皇帝的思路来说,十个有八个都是大逆族诛的罪行,到时候想咋办就咋办。

 

明朝以前,皇权要受官僚体系的制约,皇帝不能为所欲为。锦衣卫是为皇权服务的特务机构,其本质上是皇帝为了制衡官员加强自己对国家的集权控制所设立的。从明朝开始,皇帝不尊重知识分子了,可以随便打官员的屁股,可以撤换内阁官员,基本上皇帝想干点什么,内阁都得顺着他。

 

但是因为所有的命令都是公开的,所以皇帝还要承受官员的舆论压力。如果皇帝的命令过于违反儒家道德,那会受到百官铺天盖地的声讨,集体辞职的威胁,所以明朝皇帝还是有不顺心的时候。

 

可是到了清朝呢,因为采取了秘密政治制度,也就根本不存在“舆论监督”了,皇权变得史无前例的大。南书房也好,军机处也好,都绝对服从于皇帝。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谁都不敢违背皇帝的意志。所以,清朝皇帝的集权控制达到了古代的巅峰。

(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