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将首都从闭塞的成都迁到富饶荆州,全力支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能灭魏吞吴吗?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描写,孙权杀了关羽之后,吴蜀闹僵,心中害怕,就上书曹操。希望曹操早登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自己愿意率群下纳土称臣归降。曹操当时想称帝,但是迫于形势没有做。

此时孙权上书劝他做皇帝。企图让曹刘发生战争,自己避祸,同时让天下进一步反对曹操,陷害曹操,被曹操识破,大笑说了这句话。曹操说∶“孙权这是想把我摆在火炉上烤呢!”如果刘备将首都从闭塞的成都迁到富饶荆州,全力支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能灭魏吞吴吗?

这个提问,若是刘备回答,应亦是此句意也。然后再加一句:还灭魏吞吴,太高看我了吧。

三国鼎力。有个鼎字。什么叫鼎?圆鼎有三足,必是呈正三角而立,缺一不在该在的位置上,此鼎必歪斜不立。

如果刘备将首都从闭塞的成都迁到富饶荆州,全力支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能灭魏吞吴吗?汉末群雄逐鹿。曹操得天时,携天子以令诸侯,拿下北方中原。孙权占地利,凭长江之险,盘踞江东。刘备据人和,善用民心,占脚于益州,还是奋争到最后全力勉强得之,凭借川中险要,始得天下三分之一撑点。

三方位置,之所以互相制衡,势为三角的形势,不能不说是其中要因。现在让刘备以未稳定之益州,迁到荆州合力关羽,去攻魏击吴,不若现代之意淫网文。

刘备凭什么去迁,有矿?有上将千员,雄兵百万?把自己置于北有曹操南有孙权,中间之地。

不要太执信《三国演义》的立场角度了,那是小说。刘备一生风里雨里,东飘西荡,能占得一席之地,在曹操、孙权已地盘稳固多年的状况下,最终混到与曹孙平起平坐,已实属超级不易了。如果刘备将首都从闭塞的成都迁到富饶荆州,全力支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能灭魏吞吴吗?

罗贯中小说中,刘备手下文臣武将各个生猛,动辄整个长坂杀,单刀会,牵动万千读者以为正史。读完每每扼腕叹息,恨不刘备一统天下。

小说扬善祛恶的立场是正能的,百姓因为书中绘声绘色的扬与抑的角度描写,产生良好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

只读《三国演义》,我也由衷的寄望刘备凭卧龙、携五虎,横扫中原,挥剑江南。然而毕竟有正史是客观存在哪儿的。

论地盘,刘备占得最少。看着益州也不小,然而未开发贫瘠之地多多,人口上对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方曹魏,也是小巫的份儿。对之东吴,就算差不多,但人家东吴一条长江天堑,又加分多多。

论人才,罗贯中把蜀汉人物写的再猛,也是屈指能数那几个。小说中虽然没多提曹魏英杰,实际你要看到小说的背后,不难发现,曹魏人杰层出不穷。诸葛亮数出祁山北伐,对方曹真、张郃、司马懿、郭淮、邓艾等高手一茬又一茬。诸葛亮就打个陈仓,还出了个郝昭,生生的让他望城兴叹。蜀伐魏经年不得进展,反倒是魏讨蜀,一次功成。你难道还把目光只停留在小说表面上吗?

如果刘备将首都从闭塞的成都迁到富饶荆州,全力支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能灭魏吞吴吗?你还说不,道:关羽何其猛,赵云何其勇,只是可惜天未助。那告诉你,历代战争,两军对垒,是凭着一方大将悍勇定胜负的吗?双方只派将,大战几十回合,然后输的失城失地,这是现实吗?这只是后代茶楼说书艺人,为生计,知道民间百姓爱听什么,而不断演义再演义的。

看小说,敬忠义热血,生善良是非观,对头。然则客观理性有自己对真史发展、对事物逻辑的个人认知,也不能不去入脑。古人文化普及虑不高,听听书就是最佳的娱乐了。现今人,科技信息发达,知识量上知天、下知地,再去一味的看古书落泪——替古人担忧,就有点太“感性“了吧。

三足鼎力,就算让刘备喘好气,备好行囊,去到荆州,结局也是被动的份儿。为什么呢?夹在中间,失去了三角之势。两边忽悠着去打还好,要是亮出灭魏吞吾的势态来,最先趴下的只能是刘备。

理解题主因书喜爱三国喜爱蜀汉的心思,我也欣赏刘备百折不挠的励志精神。但演义终归是演义,不是当时真实的残酷现实的历史画卷。所言信笔而发,有不遂心处,但请见涵。如果刘备将首都从闭塞的成都迁到富饶荆州,全力支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能灭魏吞吴吗?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