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武双全第一人,比曾国藩更强健,比王阳明更有文采

提起历史上“文武双全”的名人,人们都会想起曾国藩,想起王阳明。不过,曾国藩这个人总给人一种陈腐的感觉,活得太累,太憋屈,一点都没有大英雄那种豪情;王阳明比曾国藩好点,但在“文”的方面更多的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文采。

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一位文武双全的典范,为文,比王阳明更有文采;为武,则比曾国藩更有豪情。这位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就是辛弃疾。首先,他的为文,自然无需多说,中国文化史上唯一一位与苏轼并称的豪放派大词人,有“词中之龙”的美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清朝大学者陈廷焯曾有一段关于苏轼和辛弃疾的评价:“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

确实,辛弃疾不光在词的方面,甚至他的整个人生,都是魄力奇大,千古独步。

看看他的那些词,无不让人心潮澎湃,即使坐在书斋里,也会陡然而生一股不可遏抑的豪情,比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比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如果说苏轼的词体现了文人的旷达,那么,辛弃疾的词则完全超出了文人的范畴,体现了一种比盛唐边塞诗更加慷慨、更加沉郁的精神。说到底,在辛弃疾眼里,词之一道,并不是他最看重的,他是超脱文人之外的,或者说是给所有文人拔份的。

辛弃疾的词,除了豪情,还有不少体现“愁”的地方,比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比如“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比如“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在中国文化史上,“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李白写过,杜甫写过,但跟辛弃疾的“愁”相比,他们的“愁”都显得太小儿科了。

至于原因,就是下面要说的辛弃疾的“为武”之道。陆游曾说辛弃疾有“管仲、萧何之才”,陈宰也说辛弃疾有“张良、诸葛亮之谋”,可见,辛弃疾绝对是一个治国安邦的顶级人才。但可惜的是,他生错了时代,让他的绝顶才华无处施展,只能在词中抒发一下感情。

正如叶嘉莹所说,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英雄豪杰手段写词”,却能“表现了词之曲折含蕴之特美”的大词人。

他是文武双全第一人,比曾国藩更强健,比王阳明更有文采

生命中途的40年

南下归宋的辛弃疾,很快就被解除了全副军装。辛弃疾没了刀,还有一支笔,他不停地给皇帝写信,呼吁皇帝厉兵秣马,准备北伐,重拾旧山河。可是临安风景秀丽,不输汴梁,时间呆久了大家觉得也挺不错,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干嘛非要动刀动枪呢?辛弃疾的书信从未得到回复,倒是结集成《美芹十论》、《九议》等流传于后世。

辛弃疾继续给皇帝书信,皇帝因为常受叨扰,对辛弃疾说:“地方百姓需要你。”辛弃疾就先后被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地方官,治理荒政,整顿治安,总之江山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

带着一颗失落的心,在某个秋日午后,辛弃疾登上建康赏心亭,遥对古秦淮河,痛拍栏杆,想起当年的沙场、号角与马鸣,流泪叹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于是就有了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被频繁调动,一度失落、失望、迷失自己。从湖北调至湖南时,终又重振信心。

湖南人性格热烈,剽悍勇猛,天生有着优良的军人血统。辛弃疾突发灵感,根据湖南人的性格特征,亲自组建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

据记载,建军之初要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辛弃疾就贴出《致长沙百姓书》,每户人家若送瓦20片,可立得现银。长沙百姓踊跃参与,营房的屋瓦只用了两天就全部集齐。

此后,长沙百姓每天清晨都看见辛弃疾带领“飞虎军”在湘江边训练,场面壮观。不少热心百姓自然要问,这“飞虎军”要干什么?维护治安也忒大材小用了吧?辛弃疾答,枕戈待旦,准备北伐,重拾旧山河。

这话如一阵风,顺着长江刮到了临安,又经口耳相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朝臣们都说,辛弃疾组建了“辛家军”,大有先祖时“杨家将”之风。于是皇帝下旨,命他返乡,从此不涉政务。于是,辛弃疾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此后的20年间,辛弃疾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闲居。辛弃疾福建上任后又招兵买马。虽然没有了“飞虎军”,但闽南人民在海边长大,辛弃疾又在每个傍晚涨潮之时,伴着夕阳,逆流练武。

百姓们还是会问同样的问题,辛弃疾也还是一样的回答,修我戈矛,准备北伐,重拾旧山河。只是这次辛弃疾的话没有伴着海风刮到临安。

他是文武双全第一人,比曾国藩更强健,比王阳明更有文采

生命的最后五年

南归一晃,已经整整40年!辛弃疾也从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变成了一个两鬓苍白的老者。在这里耗尽了他生命中最好的岁月,却无法把初心实现。挫折、失败是无法在轰轰烈烈中打败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的,反而会使其越挫越勇。倒是无尽的等待,容易在无声无息中消磨掉所有的锋芒。

机会却在这个时候来临了。

大草原的蒙古人崛起了,比金人更加凶猛,撵得金人向南逃窜。于是金人就这样打到南宋。皇帝召见辛弃疾,说江山社稷以前你不用管,这回你得管管啦。

辛弃疾应召,一到镇江上任,就开始着手准备,屯粮、屯兵、赶制军服万套,还派了探子去金国收集情报。已经日薄西山的金国,早已外强中干,辛弃疾对北伐充满信心!

可是在同僚的嫉妒下,辛弃疾在任期不满15个月时,就被以“贪财好色”之名弹劾返乡。北伐最终失败。失望的辛弃疾登上镇江北固山,在66岁时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皇帝看到后,问身边人,辛弃疾尚能饭否,接着又一纸诏令。可是这时辛弃疾已卧病在床,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