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秘行动:预测人类毁灭,即将敲响,我们却一无所知

末日之钟,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胁的程度,其中12时整象征核战爆发,杂志社对世界局势进行评估,按照核战爆发的可能性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以此提醒各界。

如前苏联试验原子弹时,距离午夜12时仅仅3分钟。而最接近午夜12时的时候是冷战最激烈的时候,距离午夜12时仅2分钟。

目前针对全球任何威胁人类生存的因素,该杂志社均纳入考虑范畴,比如全球气候、人工智能等。

2018年1月25日,提醒世人人类全体毁灭的象征性”末日时钟(Doomsday Clock)”被再度拨快30秒,距离象征人类末日的”午夜12时”仅剩2分钟,这是冷战以来最危险的情况。

但是几十年来,“末日时钟”的分针一直停留在零点附近。而它现在包含的,是比核威胁更多的东西。

因此,“末日时钟”可能不是动员公众真正改变弊端的合适的工具。

俄克拉何马大学的科学史研究员凯瑟琳.潘多拉说,“在一个民主社会,我不认为世界末日的说法有助于我们讨论解决困难和复杂的问题。”

一、强有力的符号,混乱的信息

按照前曼哈顿计划的一位物理学家1947年最初的设想,“末日时钟”是为了提醒人类正在接近核毁灭。

而作为人类的本能和强有力的符号,它的确切中要害。

潘多拉通过电子邮件告诉记者,“在生活中,我们所有的人都经历过那种在片刻之间可能会改变一切的事件。“末日时钟”的比喻,呼唤人类正视影响自身生存的威胁,安然渡过那些黑暗的时刻,并增加该比喻的影响力。”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哲学家安德斯.桑德伯格认为,现在“末日时钟”代表的不仅仅是核毁灭的威胁,亦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敌对的杀戮机器人、邪恶基因工程试验和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所有这些威胁即合法又可怕,且是一揽子威胁,“末日时钟”象征的意义已经有些含糊不清。

科学探秘行动:预测人类毁灭,即将敲响,我们却一无所知

桑德伯格对记者说,“末日时钟”警示的已不止是一个威胁,它包括几件事情。开始也许是简单得多,那时只是核战争,但此后,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另外的生存风险。

二、从警告到行动

桑德伯格说,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大局可能并不是促使人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的策略。解决核扩散问题是非常棘手的,而共同预防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很多人对此已经麻木。

他认为,人们通常更善于从小到大、由易到难地应对挑战。例如添加按钮以防止核武器的意外爆炸,这是为避免核战争迈出的虽小、但也是重要的一步。

桑德伯格说,对当前时钟风险的组合亦显得非常棘手,因为它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数值估计。他补充说,时钟出版商并没有解释,他们为何把人工智能列入未来的潜在风险。

桑德伯格说,“如果没有合适的保护措施,它可能是极其危险的。有了正确的保护措施,相反的它可能成为你所能想象的最好的事情—-帮助我们做事的智能系统。”

三、持续恐慌

桑德伯格说,当描绘人类正如何接近全球性的灾难时,“末日时钟”可能成为目标。但坚持面对毁灭的悬崖,可能使得人们正视公报希望强调的可怕的威胁。

桑德伯格说,“你不可能在午夜前3分钟享尽生活。”

潘多拉认为,“末日时钟”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潘多拉说,“当局认为,即将来临的紧急情况是引起别人关注、并促使他们立即采取行动的有效方式,这就是“末日时钟”的时间停留在午夜之前的逻辑。让追求成功的数代人保持临界的感觉是自相矛盾的。“末日时钟”的导向作用可能会妨碍问题的成功解决,并破坏专家和非专家之间的工作关系。

“末日时钟”本身可能不是一个有效的象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项创造性工作是无用的。正是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为(原子科学家公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的结论打下基础,这些研究和分析是发动我们讨论关键问题的真正的工具。”

各位网友,你们觉得这个末日之钟有用吗?有人会担心世界末日吗?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