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为什么皇帝不需要锦衣卫这种机构了?

清朝不需要锦衣卫这种机构,是因为他们发明了比锦衣卫更变态的制度。

锦衣卫是怎么创建的,它又是做什么的?

朱元璋前半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一直在生死边缘挣扎,每做出一个决定时,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因此,他对权力的欲望就特别强烈,只有大权在握时才会有安全感。再有,就是朱元璋是特别多疑的一个人,总是怀疑别人骗自己。所以他特意建立了一个私人的特务机关,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锦衣卫”,用来监视百官的言行。清代为什么皇帝不需要锦衣卫这种机构了?

锦衣卫直接隶属于皇帝,所以独立于官僚系统之外。他们拥有随意拘捕百官的权力,还有自己的司法系统,称为“诏狱”。凡是被锦衣卫抓住的犯人,可以不走正常的司法程序,直接投入到诏狱里严刑审讯逼供。在明朝,百官提起锦衣卫和诏狱,都是谈虎色变。

朱元璋在建国以后,为了保证子孙不受到权臣的威胁,朱元璋有计划地残杀开国将领。这种事很多开国皇帝都做过,但朱元璋做得尤为极端,最为无情。他炮制了好几场大型冤案,每个案件都要牵连极广,动不动就诛杀几万人,很多人才都被冤杀。在这些大案中,都能看到身穿飞鱼服,腰携绣春刀的锦衣卫们的身影。清代为什么皇帝不需要锦衣卫这种机构了?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王朝,对特务机构的迷恋比朱元璋时代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朱棣这皇位得来的是名不正又言不顺,所以他心虚啊。

朱棣的性格完全继承了他父亲朱元璋,多疑而又残暴。他喜欢靠血腥屠杀和制造恐怖气氛来震慑群臣。他登基后不仅没有取消特务机关,还不断强化它。

在朱元璋时代,锦衣卫只是皇宫之外的机构,朱棣嫌它用得不够顺手,就选用身边的太监又成立了新的特务机构“东厂”。明宪宗的时候,又成立了“西厂”。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它们构成了明朝的特务机构体系。其中,东厂在永乐帝朱棣以后成了明朝的常设机构。而西厂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在明朝历史中存在的时间较短。因此,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里面提到明朝的特务机关一般都是东厂,很少有人提西厂。清代为什么皇帝不需要锦衣卫这种机构了?

明朝的官僚系统其实已经非常成熟,监督文武百官靠官僚系统本身就行了,根本没必要弄一个特务机关。明朝的特务机关,其实就是皇帝在自己和官僚的制衡体系中,给自己设置的一个外挂,是皇帝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破坏官僚制度的工具。后来,明朝的太监因为掌握了司礼监而执掌大权,东厂等特务机关又成了太监把持朝政、迫害百官的武器,使得官场一片混乱。宦官专权,也是导致明朝走向灭亡的一个主要因素。

清朝不设置锦衣卫,是因为他们发明了更变态的制度

满清入关后,将明朝的大部分制度继承了下来。但是,锦衣卫只在顺治初期短暂的出现过一年多时间,就被废除了。

那么,清朝为何放弃锦衣卫?

  • 首先,清朝看到了锦衣卫和东厂等特务机构对明朝造成的危害,设置这种独立于官僚体系之外的机构,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伤及到统治者自己的安全。因此,清朝对宦官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取消了司礼监,极力贬低宦官的地位,断了清朝的宦官祸害朝政的可能性。清朝末年出现的大太监李莲英、小德张之流,权势和魏忠贤根本没法比。

  • 其次,清朝初期,天下未定,还不是铁板一块。外有割据一方、伺机而动的藩王,内有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权臣。更严重的是民间还存在很多前朝遗老、暗潮涌动的反清组织,为了避免激化民族矛盾问题,满清统治者更是就连对官员的任用,也要几经思量小心翼翼。满人骑马很在行,但治理天下就没什么经验了,所以,他们离不开汉人官员。但是,公开设置锦衣卫这种特务组织,难免会刺激本来就心存不满的汉人官员神经,激化民族矛盾。

清朝放弃建立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并不代表他们想向臣子展露赤诚之心。任何统治者都不会放弃情报收集,清朝皇帝不公开设置特务机构,但可以背地里用一些手段——就是政治密探。

清朝的政治密探是从康熙时期开始出现的。最初,满清政府为了防止汉族文人聚众煽动情绪而禁止了结社,实际上却是没法严格执行的。在江南还有一些以宗教为噱头的秘密反清社团,更是屡禁不止,暴动也时有发生。这背后反映了当时康熙朝的民族矛盾问题依旧十分尖锐。所以,康熙皇帝在1707年最后一次南巡结束后,开始,设立政治密探,保持对南方的控制力。清代为什么皇帝不需要锦衣卫这种机构了?

做康熙皇帝政治密探的都是什么人?

古代帝王们为了皇权不受到官僚体系的制约,都会在官僚体系外发展一套第三方势力成为自己人。找的这些人必须保证对皇权绝对忠诚。但是,在利益面前没有绝对的忠诚,所以皇帝要找一些身份地位都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人。这样他们即便是出于人性的自私,到时候也得为了自保服从皇帝。

历史上有两种:宦官,还有外戚。但是,这两种人都不能用啊,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

其实,清朝还有个特殊的群体——包衣。

包衣,满语中叫作包衣阿哈,是家奴的意思。在女真人的社会中,主要是贵族才拥有包衣,包衣和主子住在一起,主子为其分配劳动任务,劳动的产出都归主子。女真人包衣的主要来源都是从其他民族掠夺的人口,主要是汉族与朝鲜族,明朝和朝鲜方面都有大量有关女真人掠夺人口为奴的记载。

康熙最初设立的政治密探,其实都是来自上三旗的包衣,主要向康熙汇报封疆大吏的日常动向与品评。

政治密探在康熙朝只是个雏形,更可怕的是从雍正开始,清廷还发展出了更变态的“秘密奏折制度”。

清朝之前,官员给皇帝的报告啊、意见啊,称为“奏章”,大部分奏章都对官员公开。比如明朝,奏章先要提交内阁,然后由内阁再上奏给皇帝,所以奏章里写了什么内阁都知道。清代为什么皇帝不需要锦衣卫这种机构了?

雍正的时候,除了继续使用公开的奏章,还广泛使用了秘密的“奏折”。奏折是清朝特有的东西,它是官员跟皇帝之间交流的私人文件,文件内容是不公开的。奏折制度非常有利于皇帝控制群臣。通过奏折,皇帝可以向不同大臣询问同一件事情,比如各地的灾情、粮价、某些官员的行径。被询问的大臣不知道其他人在奏折里是怎么跟皇帝说的,所以谁也不敢撒谎,这样皇帝就把群臣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雍正时,连地方的中层官员都可以给皇帝上奏折,这就等于全国中层以上的官员都接受皇帝的直接领导,这皇帝的权力能不稳吗?

明朝的皇帝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这样的特务机关来监督和惩治大臣。清朝的皇帝权力更大,他们却用不着养特务机关,因为靠着奏折制度,他们把全国大臣都变成提供情报的特务了。

和奏折配套的,还有“朱批谕旨”。在明朝,皇帝要下达一条命令,必须通过内阁票拟,也就是说,要先经过内阁的商议,这个过程是公开的。皇帝的命令发出后,还要交给六部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这个过程也是公开的。但是利用奏折制度,清朝的皇帝直接在奏折上写上自己的批示、命令,发还给官员,过程是完全秘密的,除了皇帝和执行官员两个人外,连中间的部门都懵然不知。换句话说,从雍正开始,清朝皇帝实行的是“秘密政治”。皇帝想做什么可以完全隐秘,任何人都不知道。

结语

明朝以前,皇权要受官僚体系的制约,皇帝不能为所欲为。

锦衣卫是为皇权服务的特务机构,其本质上是皇帝为了制衡官员加强自己对国家的集权控制所设立的。从明朝开始,皇帝不尊重知识分子了,可以随便打官员的屁股,可以撤换内阁官员,基本上皇帝想干点什么,内阁都得顺着他。但是因为所有的命令都是公开的,所以皇帝还要承受官员的舆论压力。如果皇帝的命令过于违反儒家道德,那会受到百官铺天盖地的声讨,集体辞职的威胁,所以明朝皇帝还是有不顺心的时候。

可是到了清朝呢,因为采取了秘密政治制度,也就根本不存在“舆论监督”了,皇权变得史无前例的大。南书房也好,军机处也好,都绝对服从于皇帝。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谁都不敢违背皇帝的意志。所以,从清朝开始,皇帝的集权控制达到了古代的巅峰。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