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历史教学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带有遗憾的艺术。虽然有课前对教材的深思挖掘,乃至知识重建,有对学情的初步估计,但这些努力并不能让我们在每节课后都能自信的说,这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我们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摸索;课堂教学中的不固定性因素要求我们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一些不可预知情况也可能导致所有的准备都得从头再来。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减少不足,趋于完善?我们以教研组开展的公开课为平台 ,在评课活动中,通过他评,自评进行集体性的课后反思,通过对教学实践重新咀嚼和回味,审视和分析,体会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从而获得更清晰的感悟和启迪。

历史教学如何进行课后反思(一)针对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情进行反思。历史新教材采用专题编排,便利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但同一专题下,由于时间跨度很大,相关事件的交代呈跳跃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非常薄弱,面对更深层次的学习,他们困惑极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在上新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弥补知识漏缺。一段时间后,发现能认真完成的学生越来越少,经调查发现这种方式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可行性不强。做了认真的教学反思后,我们又尝试通过以优带良,既而带动全体的方式,努力使学生将淡忘的知识在互动、互助的过程中重新领会,和感悟,达到知识能在课堂内尽量消化,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二)针对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构建进行教学反思。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各有侧重点。应如何处理呢?如果孤立起来教学,这样处理教学关系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釜底抽薪的破坏力,教学失去了联系,会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缺乏全面性,缺乏运用理论知识来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认真反思我们发现,学生对有关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并不能通过教材充分的去了解,因此当时接受时已经是囫囵吞枣了。亡羊补牢,犹为未晚。这给我们提醒,在学习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时,一定要在条件都已具备的情况下,让学生明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与经济、文化的关系。

(三)针对较长时间内存在的教法问题进行整体教学反思。由于许多知识点是第一次出现,距今时代久远,加之再以一个整合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对其学习的难度。怎样解决好这些问题呢?这些内容对于教师、学生都很生疏,教学之始,我们查阅不少的资料丰富课堂内容,以吸引学生的目光,由于担心学生在学习中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出现了教师大包大揽的现象。渐渐的课堂成了一言堂,学生成了被动的接纳者。在同行们不断的摸索中,我们对前面的教学进行了整体反思: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要掌握详实的资料,更关键的是要选好突破口,一个好的突破口相当于一把万能钥匙,它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激活课堂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把钥匙就在每位执教者的经验中,智慧中

历史教学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四)针对课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教材注重论从史出,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使内容更加详尽,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了。对学生而言,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但也增大了阅读量,对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在读书中能抽简去繁,准确的把握知识点。学生对教材的阅读能力如何?开始我们尝试调整作业的形式:以自主设计填空题为主,要突出知识点,每节最少七道,多多益善,自主设计问答题一道。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存在的问题有:要么问题不管痒痛,要么所说事件没有时间限制,要么把一个问题拆成两三问。突出反映了学生对教材的适应能力尚需培养。针对问题,我们经过教学反思,力求课堂上教学语言指向性更明确,课下对作业中的问题定期归类、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作业中问题越来越少了,学生自主判断知识点的能力和对问题归纳的能力逐渐提高了。

教学经验的不足使我们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摸索;课堂教学中的不固定性因素要求我们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一些不可预知情况也可能导致所有的准备都得从头再来。对我们过去驾轻就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教学实践中老教师遇到新问题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减少不足,趋于完善?我们以教研组开展的公开课为平台 ,在评课活动中,通过他评,自评进行集体性的课后反思,通过对教学实践重新咀嚼和回味,审视和分析,体会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从而获得更清晰的感悟和启迪。

历史教学如何进行课后反思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在教学反思中又总结出,弥补知识漏缺的过程中,要相信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在展示中充分体会拥有知识的快乐,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从未知到求知的探索历程,从而带动后知的同学的求知欲望。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