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公司医生忠告:这6个误区,不少人每天都在犯

   据基因检测公司统计,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2.7亿人,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

    高血压是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全国每年有200万人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而且6成以上的冠心病患者、8成以上脑梗患者、9成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史。

    可以说,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所以,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控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因检测公司医生忠告:这6个误区,不少人每天都在犯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主要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膳食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因素。对于高血压患者,推荐食用低钠盐,低钠盐在不改变咸味的前提下,可降低盐分中30%左右的氯化钠含量。

    2.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全球人群全因死亡的风险,同时也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内脏型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较为密切,随着内脏脂肪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随之增加。此外,内脏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可导致糖、脂代谢异常。

    3.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包括危险饮酒(男性41~60g,女性21~40g)和有害饮酒(男性60g以上,女性40g以上)。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对少量饮酒的人而言,减少酒精摄入量也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4.长期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可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发生变化,各种神经递质浓度与活性异常,最终使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而导致血压增高。

    5.其他危险因素

    除了以上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近年来大气污染也备受关注。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PM2.5、PM10等污染物中均伴随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增加。

    高血压防治误区

    1、自己还年轻,没有头痛等症状就可以不吃药

    对于明确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在饮食及运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需要及早进行药物干预,避免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血压升高后通常会感觉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难受了。

    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用药。

    X

    2、是药三分毒,降压药伤肝伤肾,不能吃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严格按照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不要因噎废食,长期血压高可引起冠心病、动脉夹层、高血压肾病、脑卒中等等,与这些并发症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3、降压药要从便宜的吃起,否则以后就“无药可吃”了

    降压药的种类很多,降压方案因人而异。所谓的贵药好药,在具备良好的降压效果以外,对心、脑、肾等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不管是贵的还是便宜的,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4、血压控制好了,就可以自行停药

    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高了用药,正常就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总是处于波动之中,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都是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的。

    5、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

    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

    是否需要更换降压药物,主要取决于降压效果是否良好,有无副作用出现,病人能否耐受这几个方面。

    6、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近年来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