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国一名人临终前叹息道:“我死之后,中国可能要亡了”

站在观海楼,一切都是美好的景象。垂柳的枝头开始变绿,水面上的浮冰已经完全融化。湖中的野鸭岛倒映在干净的湖面上。如果往远处看,可以看到钟鼓楼的屋檐。什刹海的景色很美。如果回头看百米街,是否能发现它曾经是清末重要官员张之洞的居所。

东侧有一栋两层楼的建筑,还保留着一点古色古香的味道。据说这座小楼就是张之洞故居花园里的观海楼。

百年前,中国一名人临终前叹息道:“我死之后,中国可能要亡了”

封疆大吏张之洞,做了很多实事

人们还记得张之洞过世的那一年。作为四代元老,他仍然牢记国家的安全和老百姓的痛苦。他感叹道:“国运已尽。”

张之洞回想一生,他做了很多件大事:一是办新教育;二是办实业;三是培养新军;四是抵御外侮。其中最大的贡献是建立了新的学校。

他的算学学堂、矿务学堂、自强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湖北农务学校、湖北工艺学堂、湖北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通识教育:军事教育、工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后来,张之洞的影响下,李宗武成为四川著名的教育家。

百年前,中国一名人临终前叹息道:“我死之后,中国可能要亡了”

张之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起初担任封疆大吏数十年,后来进入了清朝中央政府。在政治上,他支持满族的专制清王朝,试图镇压反清革命。著名革命党员唐才常被张之洞逮捕杀害。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他策划了“东南互保”,公然违反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的诏令,拒绝与他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国家作战。这有利于维持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却也使八国联军集中进攻北京。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为了给中国一个教训,纵容部下肆意烧杀掠夺。圆明园、清漪园、玉泉山、香山和畅春园等皇家园林都被点燃,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数百名被困在公园里的人被大火烧死。而那一年,23岁的张之洞计划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百年前,中国一名人临终前叹息道:“我死之后,中国可能要亡了”

亲手创造了自己的新天地

张之洞13岁考了秀才,15岁通过了解元的考试,26岁成为探花。

这样的成就使他所遇到的困难变得微不足道。在中国1300年的科举史上,取得这种成就的人很少,大多数读书人一生中都无法完成张之洞的一项成就。这也足以证明张之洞确实有超越别人的天赋。

慈禧看重张之洞,是因为在朝堂,淮湘地区的人不多。如果曾国藩继续下去,势必会让他掌握了朝中大权。作为一个统治者,慈禧不想出现这种情况。

拥有最高权力的慈禧,想办法尽力平衡皇宫的权力。此时,张之洞成了可以与曾国藩制衡的人。

张之洞成功后,自然被很多人奉承。然而,他地位的提升并没有使他在官场上迷失自我。相反,他一直在等待有机会自己创造新的天地。

虽然张之洞有意取悦慈禧,但他还是非常公道,直言不讳,为人民求情,不畏强权。

张之洞组织和操练新军,强调忠于君主、爱国主义、自强不息、抵抗侵略。他想通过新军来维护清朝的统治和忠义爱国的儒家价值观。

百年前,中国一名人临终前叹息道:“我死之后,中国可能要亡了”

为此,张之洞花了不少钱:新军的指导员很多是西方军事强国的军官,他们的训练方法也是西式的,他们的装备都是西式装备,甚至可以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当时,整个湖北新军有1.6万余人,是仅次于北洋新军的重要军事力量。谁曾想到,这支新军最后成了清朝的掘墓人之一。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为什么要办洋务?原因有很多。在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是他虔诚信仰儒家,当晚清儒学受到冲击时,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恢复儒学的主导地位,其中之一就是办洋务。

刚开始,张之洞反对洋务运动。后来洋人李提摩太向张之洞解释,他说的新知识为张之洞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户。正是在这个时候,张之洞开始对洋务有了新的认识。后来,他发动了洋务运动,对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之洞在积极洋务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军事。张之洞虽然不是军事家,没有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从军经历,但他对军事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想借此机会救国,却不愿面对使国家陷入困境的根本问题——封建专制。封建专制的问题不解决,中国就不可能富强起来。

但出身封建官僚制度的张之洞,怎么能否认自己呢?因此,只要张之洞不触及封建专制,他的所谓“改革”,包括废除科举制度,都无法实现他富国强军的愿望。

百年前,中国一名人临终前叹息道:“我死之后,中国可能要亡了”

弥留之际,仍然心系国家

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在弥留之际。

一般来说,一国军机大臣临死时,摄政王载沣不得不来看望他。晚上,得知消息的载沣来到张之洞家中。临终时,张之洞最关心的是国家,他想完成最后一项任务。张之洞见到载沣后,仍不忘劝阻,试图让他明白国家危在旦夕。

他希望载沣能及时清醒起来,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然而,载沣根本不谈张之洞的政务,很快就没有耐心听张之洞的“唠叨”。

张之洞认为自己是一位极为重要的大臣,他协助君王的职责马上也到头了。他应该以先贤为榜样,为君王推荐一批人才,以便继续为朝廷服务。这是所有贤良大臣对君王的最后一次贡献,同时也是张之洞最后一次报答皇帝的恩情。为此,张之洞在心里反复琢磨,选出了几位可以重用的人才。

载沣却没等张之洞开始谈安排,就急忙离开,说:“张大人,保重,改天再来见你。”载沣走后,张之洞长叹了许久。他告诉周围的人,清朝的国运已经走到尽头。

百年前,中国一名人临终前叹息道:“我死之后,中国可能要亡了”

张之洞去世,入土不到两年,清朝皇帝退位,清朝彻底崩溃瓦解。张之洞等洋务人物受到世界的尊敬。孙中山在视察武汉时说:“张之洞是一位不言革命的伟大革命家”。他认为张之洞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人才和思想基础。史家们也充分肯定了洋务派的实际工作。

但是张之洞死了以后,他的同僚到他家里去后,都吓了一跳,因为他家里头真正做到了四个字,叫“家徒四壁”,只有墙,连点家具都没有,睡觉都在地上。传统文化对君子的要求张之洞都做到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改变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武昌起义时,张之洞已经去世两年。

百年前,中国一名人临终前叹息道:“我死之后,中国可能要亡了”

慈禧太后曾经评价说,张之洞是个实心的人,是因为她看到了张之洞为朝廷所做的一切好事。张之洞是个爱国的人,他努力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为两江总督,他两袖清风。张之洞的俸禄去哪儿了?

张之洞的一年的俸禄是一万多两。此外,他还经营着实业,实业经手的钱应该有很多,在当时仅次于李鸿章。但是他却不富,原来,张之洞把所有的钱都投到了这个实业,仅汉阳钢铁厂的建设准备就花费了560多万。

在他的仕途中,他也持之以恒地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做一些有益人民的建设。

他早期是一个地方官员,特别是他在华北待了17年了。在湖北他搞建筑、道路建设、堤防建设、教育和工业。他把武汉建成了几乎现代化的城市,为武汉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