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2022中考备考:品味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技巧】2022中考备考:品味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题方法】

1.指明修辞方法。

2.结合句子具体分析修辞内容及修辞作用。

3.结合句子分析作者的情感。

【答题参考模板】

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有……表达效果,体现了作者……感情

一、比喻

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

例子:

他(本体)动也不动,好似(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隐喻(又称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

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本体)成了喧腾的大海(喻体)。

借喻

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例子: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比喻的表达效果主要是:

①使语言形象生动;

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③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语言】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春》

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济南的冬天》

3“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雨的四季》

【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3、比喻的修辞,作者将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形象生动刻画出秋雨的沉静、稳重。

二、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拟物,把人当做…来写)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v品味语言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 《春》)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答案】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果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果树之花争相斗艳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照射下雪景的娇美,蕴含着景中情和内在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精题训练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分),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分)。)

三、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品味语言】

1、“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郁达夫《故都的秋》

本句采用词组的排比,一个短语是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的美景,是“故都的秋”的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表达作者对故都北平的神往之情.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2、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细、密、绵长,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夸张

夸张的表达效果: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过度夸张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v品味语言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骆驼祥子》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气的酷热,使北京的夏天给人的热的感觉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2、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2、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背上的枪和子弹”比成“山”,和后面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搭配,夸张突出此时小战士已不堪重负,疲惫到极点。

五、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v品味语言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六、通感:

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的具体内容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长江三峡》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在长江三峡中一天航行所看到的美景感受转化为欣赏一曲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乐. 从而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青山绿水、诗情画意中陶醉和迷恋的感情.

2、“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试分析一下这段写景文字的特点。——《雨的四季》

【答案】

从不同的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写出了春雨滋润小草,雨后小草生长变化,运用了想象与联想,想象出小草苏生的动态,想象春雨带来的果实的芳甜,充满希望、饱含感情。

、反问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1、《燕子》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八、设问

自问自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强调……内容。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表达出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精题训练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与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目前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己觉得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姣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答案】

1、母亲年轻时梳头发,姿态优美;母亲操持家务;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母亲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疏。

2、“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关爱。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