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700字

红楼梦读后感700字1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一部让我终生难忘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所著。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中心,生动地描写了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性情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因王夫人等阻挠,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最终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实在让人感到惋惜,但最让人憎恨的却是当时的封建传统观念。特别是读到第二十七章:薛宝钗出嫁这一章节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章节的大概内容是:宝玉以为是和黛玉成亲十分高兴,但却不知是和宝钗成亲。在洞房里揭开盖头才知道那是宝钗,他难以置信旧病又复发了。在宝玉娶宝钗的时辰黛玉死了。最后宝玉哭得死去活来。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在古代“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一个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一个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一个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这怎么看,都是意难平啊!在看到大结局的时候,不知为何书上湿透透的。我难过,黛玉死了;我难过,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我难过,千言万语也说不尽……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这本书也让我悟出一句话:“甜言蜜语人人爱听。”像宝钗那样的人越来越多了,自私、虚伪、心机……读了《红楼梦》后,我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红楼梦读后感700字2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红楼梦》是我看过最多遍的一部书,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初读红楼是悲。第一次看是在小学,读的是精编现代版,看完贾府众多姐妹从欢乐的生活到家族衰败,我心里酸酸的,不禁哭了出来。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红楼梦的悲。二读红楼是喜。第二次看的时候,我已经买了原版书籍。通过书中描述,喜欢上贾府的奢华、大观园的精致,这里一道门,那里一山墙,屋子里有古董、摆设、题诗,屋外是小溪,花径、亭台楼阁,好像整个江南灵秀细致都浓缩在小小一个贾府里了;还有那些茶啊,酒啊,美味佳肴什么的,如此精致繁复,看得人好羡慕,这才知道贵族中人过得是什么日子。三读红楼是悲喜交加。渐渐地,我看出故事里的味道来。更出奇的是,我看到黛玉葬花时居然哭了,在宝玉出家的时候哭得更厉害,以前我嘲笑那些多愁善感的妹妹们,看个林妹妹葬花就哭成那样,如今才明白,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如果只是把葬花或者出家的场景单独提出来看,的确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一旦放在曹先生那承前启后,讲了个中因由的故事里,就是最引人流泪的悲凄苦楚了。黛玉心细,多愁善感,花自飘零水自流,悲的是好风好水不常在;宝玉那一遭大彻大悟,终于放了情绝了爱,才是真真叫人心中难过。人生短短数十年,爱过一次就燃尽所有的热情,以后都不懂如何再爱了,那才是最没有希望的绝望。

红楼梦读后感700字3

一个家便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理念、性格、处事方式各不相同,是非、对错自然是有的。碍于情面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每人也总想用自己的认识来教导他人的现象比比皆是。如若是公正和客观、就事论事加入个人的认识得出一些普遍认可的结论也算是殊途同归了。倘若方向与理念的偏差得出些许自认为正确的理论犹如海洋中航行的偏航。纵观各个国学经典作品中早告知我们的做人、行事的准则。坚守一份标准已不应万变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左右逢源。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有贾宝玉的这个人物的影响。但回想起来定是在潜移默化中种下的些许萌芽的,对于功名利禄、仕途经济等一系列的主流价值观念是主观上排斥的。没有了对这些人生目标的渴望便多了一些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接下来的岁月里先前的随遇而安最后变成了逆来顺受、顺其自然堕落成了不求上进。直到十年前的社会依然是一系列主流的价值观:金钱、地位。缺一不可,拥有它们才是男人成功的必备。然而,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理念更新。对于个人的成功以及价值的实现有了新的解读。意识形态的多元、衡量标杆的多元化重新定义成功:认真的去做好、做成一些事、实现那些不大的梦想、在人和事上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任中一项便是成功了。大可不必简单粗暴的用金钱和地位来度量成功。所谓的功成名就的金字塔顶端那里站得下这么多的人,更多的凡夫俗子才是塔基。自得其乐、不思进取、知足常乐、被逼无奈总之,一路的奔跑不是我们愿意停下脚步而是我们只能止步于此。只是要坚守那份真诚、善良、公正、客观才是最要紧的宗旨。在芸芸众生来说生活大多是在碌碌无为中虚度的,你想成就的一份事业到最后也是在奋斗不息路径的途中止步了。可还是应该有个梦想的万一梦想成真呢……

红楼梦读后感700字4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开始读《红楼梦》时,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我当时的理解是: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可再仔细品读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让我领略到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内心深处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就混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于不顾的现象无比反感与忿忿不平吗?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来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以及对封建文人没有自由心中悲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像凤姐之类的人物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比如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他们也有乐于助人、善良热心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与祥和激发的时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些看破红尘的一份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我们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有能力、有资格、有权利去战胜艰苦困难,执着地追逐梦想。

红楼梦读后感700字5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蔓延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前苦不寻常。”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首暗示着兴败繁衰的荒唐诗,在这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中,在这光鲜的浮华后,又暗藏着什么。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钢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是女子,自然而然的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上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他们天天饮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而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在剧中,性格最突出的,要属于林黛玉了,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沉,爱的廉价,没有人敢伤害没有人敢讽刺她。一次,她宫里的那些丫鬟们看见天上也是大蝴蝶风筝挂在树梢上。但等宝玉拿下来时看了看说,我认得这风筝,是老大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记得他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只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读《红楼梦》让我的心变得细腻、也看懂了人情世故的冷暖,但生活还要继续,我们多读诗书,多思考,永远要保持一颗是非曲直、一颗简单、从容的心去看待生活,好好学习,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