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大全

一、生活作息制度
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科学地制定和安排适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生活制度和各项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并且可以保证幼儿园保教任务的顺利实施。幼儿园在制定生活作息制度时,应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儿童的具体情况,根据本地区的气候、习俗、地理环境等进行切合实际的安排,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生活制度的制定应该根据儿童大脑皮层的始动调节、动力定型等特点,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原则,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包括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一周生活作息制度、学期生活作息制度和学年生活作息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环节有:晨(午、晚)检、进餐、睡眠、盥洗、如厕、上课、游戏和户外活动等。因此,生活作息制度的评价也是围绕这些方面来进行的。
在幼儿早晨起床或入园、中午起床、晚间入睡前(寄宿制幼儿园)实施检查,通过“一问、二摸、三看、四查”进行对健康情况的了解,注意儿童的情绪变化,必要时做好登记。进餐制度是指对幼儿饮食的时间和数量进行规定,并严格执行。一般情况下,幼儿要做到一日三次正餐,上下午各加点心一次。年龄大点的幼儿,上午的点心可以取消;对于体弱儿童,要逐渐增加进餐量且增加餐前运动量;对于超重或者肥胖儿童,在运动量和膳食热能上考虑其个别化特点;对于过敏体质儿童,也要注意膳食内容的特殊性。
由于幼儿的睡眠时间随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变化,因此,生活作息制度需要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睡眠时间进行规定。儿童每天需要睡眠的总时数如下(夜间+白天):3~5岁一般为213小时,57岁一般为1112小时。教师要注意儿童睡眠时的出汗、呼吸和翻动情况;根据儿童睡眠的差异性调整床铺的位置,在睡眠管理上更加灵活,必要时可以将活动室和卧室打通,使某些不愿意继续入睡的儿童起床后在教师的照顾下进行安静活动。
教育活动应安排在幼儿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内,在早饭后半小时开始最佳。幼儿年龄越小,兴奋就越不易集中,注意力也就越不易持久。活动持续时间应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主动注意时间而定,遵循由易到难、动静交替等规律,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在生活制度安排中,每日应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游戏和户外活动。儿童每日游戏的时间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决定。游戏应安排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采光照明良好的地方进行。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
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幼儿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对体弱或有残疾的幼儿,教师要予以特殊照顾。户外场地应清洁安全,周围无危险物。
二、健康检查制度
健康检查是指对工作人员和幼儿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
幼儿机构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在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并且获得卫生部统一监制的、健康检查单位签发的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的保教人员、炊事员不得再从事相关工作。幼儿的健康检查在时间上应包括入园前的健康检查、定期的健康检查、每日的健康观察,在内容上应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肺活量、脉搏、血压、眼睛、耳朵、鼻、口腔与咽喉、扁桃体、胸部、背部、四肢等健康检查。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否达到正常的标准,以便尽早发现儿童的疾病和生理缺陷,检查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和矫治。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工作人员要填写如表1、表2、表3所示的登记表。 
表1 儿童出勤情况
日期
班级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勤人数
缺勤原因
因病
因事
其他
























 表2 晨间检查和全日观察异常情况记录
日期
姓名
班级
晨检情况
全日观察情况
体温、精神、口腔、皮肤等
家长代诉
处理
体温、精神、食欲、大便、小便、睡眠
处理
用药
其他
签名

































 表3 儿童体格测量登记
姓名
出生年月日
实足年龄
测量日期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现测
增(+)或减(-)
评价
现测
增(+)或减(-)
评价






























健康检查制度除了对检查时间和检查内容进行规定以外,还需要对各种检查项目的检查方法进行规定。因此,对幼儿园的健康检查制度进行评价时,要重点考察其内容是否全面、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并考察其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措施是否及时、合理。
三、定期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制度
完整的定期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制度应该包括临床评估、膳食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能够对儿童营养状况进行全面可靠的评估。幼儿机构主要参与膳食调查和体格生长评价等部分临床评估。
(一)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是计算每人每天膳食中所摄取的营养素是否能满足每日活动的需要。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儿童的饮食情况,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结合体格检查的结果,评定营养的合理性,从而为改进膳食结构,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膳食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进食量、膳食的调配、每餐的间隔、烹调方法对营养素的影响、进食环境和饮食卫生等方面。在膳食调查时,必须以几种营养素作为衡量标准,继而从食物成分表中查出儿童所食食品中营养素的含量,衡量该数量能否满足儿童的需要,以评价膳食质量。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是称量法、记账法和询问法。膳食调查后,应进行膳食评价,对膳食进行调整,以保证儿童正常发育。
膳食评价包括膳食种类评价、食物进食量评价、各种营养素一日摄入量评价、热量营养素摄入量的评价和各种营养素供给量的评价。
(二)体格生长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状况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其营养状况。幼儿机构应该在膳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个体差异及儿童进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常用的体格生长评价指标主要有体重、身长(高)、头围、上臂围和皮褶厚度。其中最能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的是体重,能够反映儿童过去的长期营养状况的是身长(高)。
四、常见疾病管理制度
常见疾病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性疾病、五官常见疾病和寄生虫病等的预防、检查、登记和治疗制度。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患儿、体弱儿,应建立专门档案,加强管理。表4和表5是两种常用的疾病管理登记表。
表4 历年儿童血色素检查登记表
年份
年龄组
验血人数
血红蛋白
应检人数
实检数
受检率
11
11
10
9
6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表5 历年儿童体检常见病患病情况和矫治情况登记表
年份
体检人数
常见疾病分析
应查人数
实查人数
受检率
佝偻病<3岁(体检数、患病数、矫治数、后遗症、患病率)
营养不良(1度、2度、3度、矫治数、患病数)
贫血(<11、<9、矫治数)
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
消化系统疾病
肥胖症
皮肤病
龋齿(>3岁、受检数、患病率)
驱虫(>2岁、应服人数、实服人数、服药率)










































 对于寄生虫病的预防制度,主要是建立定期的驱虫制度,同时要对2岁以上幼儿的驱虫情况进行登记。驱虫前的准备包括:与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建立联系,明确保健医生的职责,安排驱虫时间,当班教师与家长联系并宣传驱虫的意义和注意事项,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在驱虫实施过程中,保教人员和医务保健人员应该相互配合,防止漏驱、错驱或重复驱虫,对于驱虫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要采取应急措施。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