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对孩子进行节奏训练方法

一、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节奏。

      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节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幼儿观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节奏,寻找节奏。动物的叫声:如小鸟会发出喳喳喳。小猫发出喵—。公鸡会发出喔喔,喔———等声音。自然界的声音:下大雨了,哗啦啦;下小雨了,淅沥沥—吹风了“呼啦,呼啦”等。交通工具的声音:火车:“呜—”,汽车“嘀嘀嘀嘀”等。在寻找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模仿节奏的兴趣,如用铃鼓,小棒敲打东西,幼儿对音乐的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节奏打好了基础。
       二、寻求多种学习节奏的方法。
  (一)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目标的要求之一是:要求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如学习《大狼吃甜粥》中的XXXX│XXXX│的节奏型做夫狼快速吃粥的动作,X–│X–│学大狼慢慢吃粥的样子,节奏XO│XO│让幼儿做大狼不紧不慢吃粥的动作在愉快的模仿活动中,幼儿自然掌握了以上节奏,感受了音乐的性质及特点。
  (二)利用图谱学打节奏。
      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它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复杂的音乐材料具体形象化的过程。由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他们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学习欲望从兴趣出发,XX│XX│的节奏谱,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因而将乏味的节奏谱,用图谱的形式来表现,不但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易于幼儿理解。如用一只小手表示拍一次手,两只紧贴在一起的小小手表示拍两下手,而一只小脚就跺一下,也可以用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记。图谱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音乐的结构、内容、情绪,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幼儿的音乐经验来设计图谱。
  (三)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节奏训练的兴趣。
      幼儿地学习以兴趣为主,而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来帮助幼儿学习节奏,如节奏乐《倒霉的狐狸》时,我们可以先把这首乐曲设计成一个音乐游戏,再引导幼儿分角色学习狐狸和母鸡走路的不同节奏XX│XX│和X-│X-│,并引导幼儿模仿钻过篱笆、游过池塘、跑回家中的快速节奏。由于幼儿对这些游戏活动感兴趣,因而注意力会比较集中,比较投入,在玩的过程中会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在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下捕捉到节奏型,掌握好节奏。
  (四)将节奏教学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节奏教学不但能巩固节奏,同时也为其它学科增加了一份乐趣。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舞蹈时,要让幼儿仔细欣赏乐曲,学会听辨旋律的节奏,掌握节奏,幼儿学的就比较快,而且会把握得很准;在语言教学中,让幼儿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幼儿会朗诵的更有兴趣。如朗诵诗歌《我班有个小间号》,让幼儿按节奏XXXX│XXX│进行朗读,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情绪非常饱满。在故事教学中,引导幼儿模仿动物有节奏地走路,有节奏地为小动物喊加油,不但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节奏地掌握;在数学的《排序》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节奏型替代排序内容,从而更好更快地发现、寻找出排序规律三、引导幼儿大胆创编节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
  因此,当幼儿掌握了一些节奏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来创编节奏。如在《五只小青蛀》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地理解,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地为乐曲配奏,配器;并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在不断地尝试活动中,幼儿创编节奏的兴趣越发浓厚,创编节奏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他们的节奏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地发展。通过以上有目的地指导、教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同时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做个有心人,从幼儿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进行节奏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培养能伴随幼儿终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