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管理制度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防制度和预后制度两类。

(一)预防制度

预防制度包括建立并实施科学、规范的晨间健康检查和日间观察制度、消毒制度和预防接种制度。检查制度旨在尽早发现病儿,并及时把病儿和可疑传染病者放在隔离室,同时建立隔离室档案登记。消毒制度能够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接种制度是指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种类、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等进行预防接种,并防止漏种、错种或重复接种。

预防接种制度评价主要根据预防接种的过程是否有严格的规定进行判断,包括对接种登记、接种前准备、接种中的工作和接种后的工作等的评价。预防接种的登记方面包括建立幼儿预防接种卡和预防注射卡,在预防接种卡上对每个幼儿的接种状况迸行详细记录,以保证预防接种的衔接性。表1为常用的预防接种登记表格式。

1  常用的预防接种登记表

姓名

结核菌素试验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

乙脑疫苗

流脑疫苗

麻疹疫苗

日期

反应

初种

复种

第一针

第二针

第三针

加强

第一针

第二针

第三针

加强

第一针

第二针

加强

初种

加强

初种

加强





























































(二)预后制度

预后制度是指传染病发生后的措施。首先,要对传染病患者所在班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其次,要有专人(保健员)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的报告、登记、统计、分析和管理工作。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病儿或疑似病儿,应立即先用电话报告市、区(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再填写传染病报告单,在法定时间内(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报有关单位;发现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病儿,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单并在规定时间(城镇6小时、农村24小时)内报告。表2所示为常用的传染病发病情况登记表格式。

2 常用的传染病发病情况登记表

月份

在册人数

肠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食物中毒

菌痢

肝炎

伤寒

发病人数

继发人数

发病率

发病人数

继发人数

发病人数

继发人数

水痘

腮腺炎

麻疹

百日咳

猩红热

流脑

乙脑

发病人数

中毒人数

其他


























































对于曾经与传染病患儿接触过的幼儿,要实行检疫。检疫期以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确定;同时,要根据该传染病的前驱期、症状明显期的相关症状进行观察。在检疫期间,受检疫儿童应与健康儿童隔离,但每日活动照常进行。对于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的患儿和患病工作人员应该建立和实施隔离制度,这是幼儿园控制传染病传播和蔓延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隔离制度的评价可以参考表3,对于观察室(隔离室)中的幼儿或工怍人员的情况可以记录在表4所示的登记表中。

3  隔离制度评价表

隔离对象

评价维度

人员类别

姓名

隔离内容

隔离方式

隔离时间





















 4 观察室(隔离室)情况登记表

班级

姓名

性别

年龄

观察原因

观察内容

护理和治疗情况

进观察室日期

离观察室日期

离室时情况和去向

备注

精神

食欲

大便

小便

体温

其他

次数

性质

上午

下午

服药、打针、及其他

饮食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