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这件事发生在汉武帝的第五次反击战之后。在这次反击战中,归属大将军卫青指挥的由李广,在作战途中迷路失期,受到卫青的责问而自杀。在回师后,李广的儿子李敢迁怒于卫青,认为自己父亲的死卫青是有责任的,因此打伤了卫青。而受伤的卫青宁事息人,没有声张这件事。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得知这个消息后,就趁着和汉武帝一起去甘泉宫打猎的机会,射死了李敢。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在《史记》中记载这件事的时候,说霍去病在汉武帝那里得宠,因此汉武帝为霍去病隐瞒了这件事,对外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但是,这件事牵扯面很大,可以说牵扯到了每一个卫氏外戚集团的成员。那么这件事到底真相是什么呢?

一、事件的起因李广之死。

这个整个事件的起因是由于李广的死。李敢认为,李广的死应该归咎于卫青。那么,我们看看,卫青究竟对李广做了些什么?

在李广的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封侯。李广自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应该可以封侯的,可是,终自己一生,总是不能如愿。因此,在这一次漠北反击战中,李广积极要求出战,以完成自己的夙愿。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可是,汉武帝并不看好李广。他认为李广的年纪大了,不适合再出征了。在李广的多次要求下,汉武帝考虑良久才答应了李广,并让他担任卫青部的前将军。

可是到了卫青那里,卫青在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将兵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卫青率领,正面攻打匈奴单于。而让李广和右将军一起从东路对单于进行迂回包抄。

在这里,李广和卫青发生了矛盾冲突。李广不愿意担任迂回任务,他自认为是前将军,应该作为先锋与单于决战。他不愿意承担卫青给他指派的任务。最后在卫青的强令下,李广只得接受了命令,但是他是十分愤怒的离开了,没有向卫青辞行,连基本的礼貌都不讲了。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最后,在卫青和单于决战的时候,李广的部队向导逃走了,因此迷了路。等到卫青回到漠南才见到李广。卫青派人去询问李广的情况,李广不但没有应对,还含恨自杀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还说了卫青更换李广作战位置的原因。一是汉武帝说李广年纪大了,运气不好,不让他去对敌单于,怕他破坏作战计划。二是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刚刚丢失了侯爵,卫青想让他立功恢复爵位。因此亲自带公孙敖出战。

如果真是司马迁所说的这样,单单从李广的角度来看,卫青的处置似乎是对李广不太公平。但是,我们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从汉武帝和卫青的角度来看,就会感觉事实并非象司马迁所说的一样。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首先,我们看李广的真实军事水平。我们如果从李广的生平来看,就会发现,李广的能力其实跟司马迁所叙述的名不副实。他可以说说是一个常败将军。他除了在国内战争中和边境的防御战中有所建树,而在对匈奴的出击战中,他屡遭败绩。

这是因为李广的作战方式和作战理念已经落后了,他的思想观念依然停留在对匈奴防御作战的期间。因此,在对匈奴的出击中,他的军队战绩很差。而李广自己却不自知,将一切都归结于运气不好。汉武帝也看出了这一点,但是又不能说李广军事能力欠缺,也只得说他运气不好。

这一次出击,本来就没有让李广去。是在他再三请求,碍于情面才答应的。可是,这一次作战是双方的战略决战,非同小可。所以汉武帝再三的嘱咐卫青,对李广的使用要慎重。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卫青作为大将军,一军的统帅,当然要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他调动李广的位置当然也理所当然。谁打仗,在关键的位置都要放置自己放心的人。公孙敖不管是否失侯,卫青也要让他担任前锋。

而让李广担任迂回包抄任务,也不是对李广的轻视。相反,李广的这一路十分重要。如果卫青真的是象司马迁所说的,想甩开李广,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将全军五分之二的军队归到迂回的一路里。从兵力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卫青对迂回包抄部队的重视。

但是,李广只是从他的个人想法出发,根本就不认可卫青的指挥。正是由于他的疏忽大意,才使得自己至关重要的向导逃亡了。当卫青和数倍于己的单于军队激战的时候,李广这一路几乎占卫青一半兵力的军队居然迷路了!这让卫青陷入了被歼灭的危险。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后来,虽然卫青以劣势兵力打败了匈奴单于,可是由于众寡悬殊,无法取得重大战果,只是打了个收获不大的击溃战。虽然歼灭匈奴一万九千多人,自己损失也很大。和霍去病的消灭匈奴七万多人的战果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最终,卫青这一路没有一个封侯的。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李广。而李广本人却一肚子委屈,他不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引出了这场灾难,反而将一切归咎给卫青,认为是卫青故意刁难自己,造成了这一切。

我们从前面的事实已经看出来,李广的看法是毫无道理的。当年李广和张骞一起出击匈奴,李广担任前部。李广能够把张骞甩下一天一夜的路程。结果李广被匈奴包围,险些全军覆没,张骞也受连累挨了处分。有这前车之鉴,谁敢在这样重要的战役中再让李广担任前部。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至于说卫青想让公孙敖恢复爵位,这个虽然有可能。但是战役如果打不赢,没有军功,公孙敖怎么可能恢复爵位?最后,卫青损失巨大,险些全军覆没,全军都没有功劳。从这个结果来看,这一条也根本不成立。

其实,李广当时已经老了,他的思维方式也太偏颇。卫青让他担任迂回部队的指挥,其实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的。只要李广完成迂回任务,他就可以封侯。这不是空穴来风。在霍去病的那一路,路博德只是会合霍去病没有失期,就被封了符离侯。但是,由于李广的偏执,把一切都破坏了。面对全军的愤恨,李广干脆自杀了事。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二、李敢打伤卫青的真相。

我们从李广身死的经过,可以看出来,李广的死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卫青没有太大的责任。但是,为了安抚李家的情绪,汉武帝还是对李广的儿子李敢封侯,并让他接任了李广郎中令的职务。

在刚开始,一切似乎还都风平浪静。但是,有一天李敢突然袭击了卫青,还打伤了他。理由是卫青对李广不公,造成了李广的死亡。而让人奇怪的是,身为大将军的卫青却没有声张,隐瞒了这件事。

我们看这件事,就能够明白司马迁的《史记》有多么偏心了。他把李家写得委屈得如同小媳妇一样,可是,从现实来看,李家简直飞扬跋扈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了。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我们如果正视历史,就会发现,李家并不是《史记》中说的弱势群体。李家世代军人,在关中势力很大。而且当时李家的李蔡担任过很长时间的汉朝丞相。李敢的女儿是太子的中人,受到太子的爱幸,而他的儿子也是太子的宠人。这么一看,我们就能够看到李家的权势是如何嚣张了。

正是因为有了身后的势力做后盾,李敢才敢打伤卫青。但是,李敢打伤卫青真的是为李广报仇吗?如果真的是要为李广伸冤报仇,为什么不早报仇,要等到李蔡已经罢相自杀才动手?这于理不合。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看《史记》,《史记》中对这件事的原因是这样记载的:

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这句“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十分让人费解。一般的解释是李敢怨恨卫青对他父亲李广的处置,使得李广因此含恨而死。而我觉得对这句话可能还有一个理解,就是李敢对卫青有怨恨,这个怨恨是由于卫青对李广的处置。但是,这个恨,可能还包含有卫青对李广的怨恨。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我们站在卫青的立场上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卫青实在也是倒霉,这一次出击他本来是可以建立奇功的,却被李广给搅和了。我们看卫青的军事生涯,就会发现,卫青的指挥十分稳健。在作为一个基层将领时,他敢于深入,奇袭对方。在成为大将军后,他能够胸怀全局,指挥周密。

但是,在战争后期,霍去病的风头盖过了卫青。霍去病以他指挥骑兵部队的特长,完成了一次次艰险的任务。这使得卫青以往的功劳都黯然失色。

在这一次反击战中,汉武帝把主要的希望寄托在了霍去病的身上。由于情报有误,为了让霍去病能够和匈奴单于交手,战役前,汉武帝专门将霍去病和卫青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做了互换。谁知道弄巧成拙,卫青还是对上了匈奴单于的主力。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卫青何尝不想打一个漂亮仗,来洗刷汉武帝对自己的偏见。但是,这只能用胜仗来证明。于是,卫青精心的组织了这场战役。由于所有的敢力战深入之士都给了霍去病,卫青只能勉为其难。在他的将领中,李广这样有能力的老将,被他寄予厚望。

卫青决定亲自率领五分之三的兵力来吸引匈奴的攻击,而让李广率领五分之二的骑兵主力执行迂回包抄任务。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战役中,我们也看到了卫青的指挥,先以武刚车自环为营,然后再进行阵前反击。

如果李广能够按照计划及时赶到,那么卫青就可以大获全胜,匈奴单于的主力就可能会被大部歼灭。可是,因为李广的迷路,使得卫青的计划无法实现。虽然卫青战胜了匈奴单于,可是只是一个击溃战。面对四处散走的匈奴兵,骑兵主力不在的卫青也无法组织有效追击,徒唤奈何。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卫青让李广担任迂回包抄部队的指挥,是有他的考虑的。一是李广是沙场老将,是自己率领军队的有数的将领。让他担任独立作战的将领比较合适,能够发挥他的长处。二是李广想要封侯,这一次如果他能够正常的完成任务,那么李广封侯的愿望就能够实现。率领军队走走路就可以封侯,这也是对李广最大的照顾了。可是,李广只从自己考虑出发,根本不理会卫青的意图,结果将卫青精心准备的战役破坏了不说,还让整个军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回师后,面对霍去病部队丰厚的封赏,卫青的军队毫无封赏,这使得卫青自惭形秽。从此卫青深居简出,将一切荣光都给了霍去病。但是,卫青嘴里不说,他的部下有怎么能够服气?自然会有人对李广说长道短。这样,一旦嫌隙一起,依照李家的性格,为了维护李广的声誉,李敢不计后果打伤了卫青。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这件事,实际上就是因李广而起。而李敢为了护短,不愿意自己的家族蒙受恶名,就把这个恶名推到了卫青的头上。他依仗自己儿女的势力,去欺压一个已经失宠的卫青。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三、汉武帝对事件的处理。

李敢打伤卫青,把最后一次战役失利的责任推给了卫青。他把李广迷路这个李广的执行错误,变成了卫青的指挥错误。卫青看在太子的面上,把这件事隐瞒了下去。

这是因为,卫青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卫家的荣华富贵,都寄托在卫子夫和太子身上。李敢和太子关系密切,而自己又是太子的亲舅舅,如果自家内乱,会给家族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卫青选择了不加声张的办法。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可是,这件事让霍去病得知了。霍去病也是卫青的外甥,他和卫青既有家庭的亲情,又有战争中凝聚的战友情谊。李敢本来就是霍去病的部下,霍去病认为自己对他有上下级的老关系。现在,李敢打伤卫青这件事,实在是错得离谱。卫青能够忍耐,可是霍去病血气方刚,根本就不会去忍耐。

于是,霍去病决定出手,亲自教训一下李敢。不久以后,大臣们一起陪着汉武帝到雍县巡游。霍去病趁着大家陪汉武帝一起打猎的机会,用弓箭射死了李敢。

自己手下的大将互相攻杀,而且还都是自己亲信。这给汉武帝出了一道难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不良的连锁反应。这时,汉武帝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卓越手段。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汉武帝的处理方法就是不处理。他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以意外事件处理了这件事。他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没有人为因素在内。

汉武帝这样处理,自然有他的用意。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最关心的是手中的权力。在汉武帝当朝的时候,汉武帝大力培植外戚势力。这是因为汉朝建国以来,功臣的势力过大,对皇权的制约太深。汉武帝以外戚的势力来对抗朝臣的势力,以达到自己可以掌握的平衡。

但是,汉武帝对于外戚,并不是从一而终的。他一方面重用培植外戚,一方面又对他们时刻提防。对于卫青和霍去病也是如此。李敢和卫青争斗,正是汉武帝愿意看到的。如果卫氏的外戚集团发生内乱,汉武帝正好可以对他们进行制裁。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李敢也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才这么肆无忌惮。而卫青则深明大义,隐忍了下来,使得汉武帝的用意没能实现。但是,霍去病在旁边看破了这一切,他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霍去病射死了李敢,维护了家族的声誉。

这个时候,汉武帝在军事上还要倚重霍去病。正好,他也正在削弱关中大臣们的势力。这中间也包括李家的势力。在李蔡失去相位自杀后,势力遭到大幅度削弱的李家再失去李敢,那么就再也难以出头了。

出于这些考虑,汉武帝采取了不处理的方式。他借着这件事,给卫氏的外戚集团埋下了伏笔。那就是李家和卫氏之间的矛盾。在后来,这个伏笔,使得卫氏集团最终走向了崩溃。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结语:

李敢事件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突发事件。但是,在李敢打伤大将军卫青的这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之后,隐藏着深刻的矛盾。这是那个大变革时代带来的必然后果。

在军事指挥上的矛盾,上升到家族的荣誉之争时,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采取了冲动的行动。这本身是违法的,同时也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卫青在战争中,并没有对不起他的父亲李广。但是,以大局为重的卫青忍耐了下来。

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射死李敢,汉武帝不管不问,这一切因为什么

而血气方刚的霍去病,没有理会卫青隐忍的用意,直截了当的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这件事。他在打猎的时候射死了李敢,这给卫氏整个家族带来了厄运。

作为一名卓越的政治家,汉武帝看破了中间的原委。他正好可以利用这些矛盾,达到自己控制政治平衡的目的。因此,汉武帝采取了不处理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并且,汉武帝还以此埋下了伏笔,在日后处理卫氏外戚势力时,这些伏笔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使得卫氏家族土崩瓦解。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