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马头墙”,为何古建筑都用青砖不用红砖?有何讲究?

“白墙黛瓦春使然,青砖拈花香犹在”,这是古代建筑的真实写照,青砖绿瓦四个字足以体现古代建筑的特点。我们至今都还能看到千年前留下的古城墙,经过岁月的淘洗,那些青砖城墙显得十分古朴,让我们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化韵味。

而同时另一点也让我们惊叹不已,那就是古代的烧砖技术。不仅仅是古城墙,有不少历朝历代的古建筑都保存了下来,而建造它们的主体就是这青砖。然而古代明明烧得出红砖,为什么古代建筑使用的大都是青砖呢?在我看来,这得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青砖自身的优越性

青砖和红砖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其实青砖的建造工艺比红砖难得多,而且它们的原料也是有差异的。

红砖主要是用粘土、页岩以及煤矸石等原料,将它们粉碎后,混合捏成,只要在九百摄氏度的情况下就可以烧制成功。而青砖却不一样,它的原料主要是粘土,而且至少要到一千摄氏度才能成功。

“青砖黛瓦马头墙”,为何古建筑都用青砖不用红砖?有何讲究?

别看九百摄氏度和一千摄氏度相比,只是相差一百摄氏度,在古代科技落后的情况下,想要将窑洞里的温度提高一百摄氏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青砖和红砖相比,还多了一道工序。

红砖是用大火烧制成功后,等熄火了自然冷却,因为窑洞里空气流通,氧气比较充足,所以红砖里面的铁元素得到充分的氧化,最终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红色。

而青砖却并非这样,等到砖坯烧透后,会直接往窑洞里淋水。因为窑洞里的温度很高,淋进去的水很快变成了水蒸气,这样一来就阻隔了空气流通,不利于青砖里面的铁氧化。而在缺氧的情况下,砖块里面的三氧化二铁最终还原成了氧化亚铁,所以最终成了我们看到的青色。

青砖因为这多出来的一道工序,使得它有很好的耐风化,耐水特点。所以每当我们到旅游景点观赏那些古代建筑物时,都能看到用青砖造成的房屋,它们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却能依然屹立在我们面前,这足以展示青砖的优越性。

青砖不仅仅是抗风化和抗水能力强,它还十分坚硬,是古代防御的好材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古城墙几乎都是青砖所造。

二、阴阳五行的影响

在先秦时期,阴阳五行说便十分盛行,而后在历代发展下,还逐渐衍生出了风水之类的学说,而这也影响了古人对青砖的喜爱。

“青砖黛瓦马头墙”,为何古建筑都用青砖不用红砖?有何讲究?

在阴阳五行的理论里,青色是属水的,而红色是属火。在中国人心中,水是最高尚的美德。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所以人们很容易便接受将青砖作为自己的住在材料。

按照阴阳五行来划分,秦朝属于水,所以当时的社会上的风格便是尚黑,而大秦帝国因此也使用了各种青砖来作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看上去非常的庄严壮观。后来便有了一个词,叫做秦砖汉瓦,意思就是说秦朝的砖和汉朝的瓦是最好的。所以,慢慢地青砖便逐渐流行了起来。

同时,在阴阳五行里,火主心,一般人说心火,就是指人们心里的火气大了,心里有了烦恼。可见这火不是一个好东西,而红色自然也就不会被古人选作为房屋住宅的颜色。五行相生相克,其中水刚好克火,而代表水的青色自然就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五行、风水等因素,对青砖的发展影响很大。水生万物,至今人们还是对于青色十分喜欢。

三、传统审美的影响

我国古代大多数朝代都是比较喜欢素雅的风格,而这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文化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而儒家思想更是对我们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对青砖的发展呢也有所影响。

“青砖黛瓦马头墙”,为何古建筑都用青砖不用红砖?有何讲究?

儒家文化推崇简朴、“中庸”,而红砖的颜色却是这样的绚丽。在儒生看来,却是过于招摇刺眼,哪里比得上青砖的稳重、庄严更得士大夫的欢心呢?

那么青砖好看吗?很多人听到儒学士大夫喜欢稳重的颜色,肯定会以为青砖是呆板木讷的样子,十分乏味,其实并不是这样。

虽然青砖的颜色比不上红砖夺目,可论起“美貌”,却是丝毫不差。古代的青砖也是有很多种,并不全是单一的青色,而是带有各种花纹和图案,在稳重庄严中不乏精致美观。

  • 汉代汉画像砖

听这砖的名字,大家应该就知道它是汉代生产的,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而今天的我们看了也不得不称赞一声。这块汉像砖高112厘米,宽45厘米,而在砖面上刻满了雕饰,包罗万物。

至今我们还能看到砖面上的浮雕栩栩如生,线条十分灵活,整块砖繁美精致,像是一个艺术品,而谁能想到它只是两千多年前的一块砖呢?

“青砖黛瓦马头墙”,为何古建筑都用青砖不用红砖?有何讲究?

  • 秦砖

秦砖是西汉早期用于墓葬里面的,我们都知道古代人盛行厚葬,那些富贵人家,不仅在生前可以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去世后也会有着许多的陪葬品,而琴砖正是其中一件。

秦砖中间是空的,砖壁非常薄,外表镂刻了菱形花纹。因为它是空心的,轻轻地扣在砖面上,还能听到声响,据说可以和琴声产生共鸣,令琴声更加悠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到了明代时,很多人家都用这种砖来搁放古琴。

明初的曹昭就曾经在《格古要论》里面说道:“阔可容三琴,长过一尺许;桌面郭公砖最佳”,其中这“郭公砖”就是指琴砖。

  • 唐凿榫井砖

这种砖是专门用来砌井的,它最早产生年代可以推算到西汉以前,而到了唐宋时期,各地已经普遍开始使用这种砖井。在唐宋遗址里,我们发现了很多带榫砖井,而它们的剖面是梯形的,一端带榫眼,另一端是是有榫头的带榫砖。

锦溪出土凿榫井砖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有榫有眼,做工非常考究,是唐代水井专用砖。

“青砖黛瓦马头墙”,为何古建筑都用青砖不用红砖?有何讲究?

  • 铭文砖

铭文砖最早是出现在战国晚期,等到秦汉时期逐渐在关中地区、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流行了起来。而到魏晋时期,铭文砖主要是在长江中下游盛行。

铭文砖分两种,一种是建筑用砖,另一种则是特别烧制的墓砖,也就是用在古人的墓室中。而铭文砖上的铭文则主要是通过模印、刻画和直接书写完成的。

其实除了这些砖以外,中国古代还是有很多其他的青砖,比如汉代城砖、六朝板砖、西晋纪年砖,甚至还有只有巴掌大的窗花砖。它们都非常地精致好看,经历了数百上千年,依旧能为我们展示青砖的美丽与古韵。

四、皇权下的选择

虽然青砖的确很美丽精致,而且还种类繁多,可是如果有人就是更喜欢红砖,那他可以选择使用红砖而不是青砖吗?

这自然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几乎都是尚红色贵红色的习惯,大红色更是一向被看作是正统,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帝王更是对红色爱不释手。

于是这古代帝王就正大光明地宣布,这个红色只能我用,宫墙更是正宗的朱砂红色。在一片青砖房宅中,自然而然凸显出皇宫的不同,朱红的宫墙是皇权的代表。

“青砖黛瓦马头墙”,为何古建筑都用青砖不用红砖?有何讲究?

所以官员和平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哪怕心里再喜欢那红砖头,也不会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非要去折腾。不过也是有例外,比如在山高皇帝远的福建闽南,部分地区就大量使用了红砖。

不过民间使用的红砖和皇帝御用的红砖烧制秘法是不一样的,并且相对于青砖来说,民间的红砖烧制过程简易,成本低,但是密度不高,疏松易碎,而青砖则要实用得多。想必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主要使用青砖吧。

其实在古代也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能用得起青砖,只有那些经济能力不错的人才舍得花钱买青砖建房子。对于这些人来说,虽然青砖因为自身的实用性而更贵些,但是他们完全负担得起,自然是不会去选择品质更差的红砖了,要不然就成了“有失身份”。

而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一天到晚都忙着挣口粮,他们住的几乎都是灰扑扑的土坯房,即便红砖要实惠些,也不是他们可以消费得起的。

所以对于古代人来说,有钱的都去选择价格贵的青砖,贫穷的连便宜的红砖都买不起,买得起红砖的又得顾虑皇权至上,最终还是选择了青砖。想必青砖的千年不衰,正是历史的选择吧。

总结

所谓“秦砖汉瓦”,青砖在中国流行了数千年,凭借的不仅仅是它耐水、耐风化以及坚硬的实用性。同样也离不开它繁美复杂的外观,有着众多种类可以供世人挑选。而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们古人劳动的结晶。

而如今数千年过去,前人早已不在,我们却能凭借那些青砖上的点点痕迹,探测千年之前发生的种种,不禁让人感叹不已。这些流传至今的青砖,都是咱们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着咱们民族的变迁发展。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