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63岁那年,半夜召见一位大臣后,从此不再寻找建文帝

公元1375年,朱元璋登基已有八年之久,天下太平,明朝百姓安居乐业。在常州武进,一户姓胡的士绅家中,诞生了一位男婴。据说,男婴出生时,负责接生的产婆吓了一大跳,直呼这是“怪胎”,因为孩子出生时满头浓密的白发。还好婴儿的父亲是读书人,及时保护了这个孩子,为其取名为胡濙。在胡濙满月之后,头发竟然全部变黑了,成为一时奇谈。胡濙白发变黑的故事,很多史料上都有记载,其中,《明史·胡濙传》云:

胡濙,字源洁,武进人。生而发白,弥月乃黑。

胡濙从小敏而好学,熟读诗书,建文二年,胡濙进京赶考,高中进士(二甲第三十四名),但当时正逢靖难之役,胡濙没有被建文帝重用,仅仅被任命为给事中(从七品)。两年后,朱棣攻入南京,胡濙和同榜进士杨荣、杨溥、胡广、金幼孜等一起迎接朱棣入城,因此被朱棣重用。并且,胡濙还被朱棣委以重任,那就是寻找建文帝。

众所周知,朱棣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南下的,在攻入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消失。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问宫人内侍以建文帝所在,皆指认后尸应焉,乃出尸于煨烬中。

朱棣对外声称,在灰烬中的一具尸体是建文帝,朱棣给“建文帝”以天子之礼厚葬。实际上,这具尸体到底是不是建文帝,朱棣心知肚明,他如此做不过是为了告诉天下人,建文帝已经“死”了,朝廷需要一位新的君王。此后,朱棣登基称帝,终于圆了自己的帝王梦。但在朱棣心中,建文帝的下落,永远算是他的一块心病。

于是,朱棣至少用了三种方式来寻找建文帝:

第一,派遣士兵、使者等到贵州、云南等地公开搜寻建文帝的下落。

第二,派遣郑和下西洋,在南洋诸国打听建文帝的消息。

​朱棣63岁那年,半夜召见一位大臣后,从此不再寻找建文帝

第三,派遣心腹大臣暗中查访建文帝。永乐五年,朱棣派胡濙走遍天下州县,秘密寻找建文帝。当然,胡濙毕竟为朝中大臣,常年行走在外,总要有个说法。所以,胡濙公开的任务是寻找张邋遢(张三丰)。《明史》:

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胡濙从永乐五年启程,走遍明朝的各大州县,这期间,胡濙的母亲病逝,按照惯例,他应该回家守丧。但朱棣不允许胡濙回家。到永乐十七年,胡濙回到京城。这一次,胡濙回京没几天,就又立即启程,“继续寻找张邋遢”。又找了4年,直到永乐二十一年,朱棣63岁这年,胡濙终于回来了。

​朱棣63岁那年,半夜召见一位大臣后,从此不再寻找建文帝

《明史·胡濙传》:

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至是疑始释。

也就是说,永乐二十一年,胡濙终于来到北京,听闻朱棣并不在宫中,而是在宣府(宣化府),胡濙又连忙赶往宣府,“驰”谒朱棣,说明胡濙非常紧急。到了宣府之后,天已经黑了,朱棣已经睡下。听闻胡濙回来了,朱棣“急起召入”。

等待已久的胡濙,到底给朱棣带来什么消息呢,史书并没有告诉我们。只知道胡濙在朱棣睡觉时被朱棣召入,到了“漏下四鼓”,也就是四更天才出来,可见,若不是有重大事情,二人绝对不会聊到半夜的。自从这一次和胡濙深聊之后,朱棣“至是疑始释”,他对建文帝的去向终于释然了,从此不再寻找建文帝。

建文帝的去向一直是朱棣的心病,朱棣见过胡濙之后,竟然能够释然,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胡濙通过18年的寻找,终于准确地掌握了建文帝的消息。需要说明的是,从这一年起,朱棣停止了郑和下西洋(第七次下西洋发生在明宣宗时期,非朱棣所为),这也可以间接的说明,朱棣从胡濙口中,知道了建文帝的下落。

只可惜,建文帝到底是去世了,还是出家了,或者是其他结局,史书并无记载,这也许只有胡濙知道了。

明仁宗、明宣宗即位后,胡濙都得到重用,担任吏部尚书等职位。明英宗登基时,胡濙和“三杨”、张辅一起辅佐明英宗,是当时的内阁五位大臣之一。土木堡之变后,胡濙又被明代宗重用,升为太子太傅。后来夺门之变爆发后,胡濙告老还乡(下图为胡濙的书法)。

​朱棣63岁那年,半夜召见一位大臣后,从此不再寻找建文帝

胡濙历经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正统)、朱祁钰、朱祁镇(天顺),是七朝老臣,也是明朝的传奇人物。胡濙89岁去世,明英宗为他举办了非常隆重的葬礼,只是,胡濙的去世,彻底带走了建文帝的消息。

本文参考:《明史》《明史纪事本末》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