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写出了“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这名句?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更为世人所重。

​蒋捷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写出了“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这名句?

南宋词人蒋捷

创作背景:

《一剪梅》这首词是作者于南宋消亡之初,元十三年(1276年)春元军破临安,在此之后词人开始流浪,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以及伤国的无奈而写下的。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写出了“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这名句?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赏析

词的上阕,诗人直接写的是春愁,但是跌宕起伏的行文中,是对风雨漂泊生活的愁恨。“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诗人乘坐的小舟在江水上行走着,在波浪的推动和江风的吹拂下摇摇晃晃,岸边是一家家的酒楼,酒帘迎风漂泊,诗人此时借酒消愁,薄醉之下,春愁似乎在舟的晃动和酒楼的招呼中得到了些许缓解。然而,真的缓解了吗?“秋娘渡与泰娘桥”,岸上的美丽风景,让他一下子想起了在家中的娇妻美妾,风雨潇潇,此时此刻,诗人有家难回,景物越美,便越能勾起他的思乡怀人之情。而“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刮起的风雨何尝又不是他颠沛流离之人生的写照呢?

词的下阙,诗人开头便问道“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天涯流浪的羁旅生活何时是头?他盼望着有一天能够脱下客袍,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银笙,点燃心字盘县,可是,有一天又是哪一天呢?诗人显然是不知道的。时光匆匆流转,在尘世中的人看不到它,追不上它,只能感受着它不断的流逝,把人、把世间万物抛在身后。“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像说这句话的时候,樱桃才红,芭蕉又绿,春去夏来,总是这么容易。

​蒋捷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写出了“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这名句?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用“点”“染”结合的手法,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总结

蒋捷的一生是基本都在国家危亡,民生多艰的日子里度过的。他有志报国、无力回天,有种生不逢时的悲哀,也正因为词人的流浪羁旅生涯,才写下了这首名篇《一剪梅》。

​蒋捷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写出了“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这名句?

(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