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拜谒孔庙祭奠孔子,发现墓碑上一个字不愿下跪!大臣一招解决

明师之恩,成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矣。

清朝时期,满族作为少数民族之一,成为了当时的最高统治阶级,但汉人终究遍布天下。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清朝的皇帝都无比的重视汉族文化,推崇儒家思想。

康熙拜谒孔庙祭奠孔子,发现墓碑上一个字不愿下跪!大臣一招解决

图1

儒家文化的推崇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被称作“大成至圣先师”。从我们上小学接受素质教育开始,我们就在学习《论语》。《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基本经典。“读论语,学做人”,是教化约束百姓的一种有效方式。由此可见,儒学的影响之深远,之强大。

除了最基本的学习儒家文化思想以外,“祭孔大典”也是体现孔子影响力的表现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子作为至圣先师,其影响力像千年古树的根一般,不断地蔓延,深深地扎根于土地。统治者们越来越重视祭孔大典,这其中的缘由不仅仅是出于对孔子的崇敬。

更重要的是,皇帝们希望自己可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融入到百姓中,强调儒家思想的重要性,达到“崇尚道德,推崇德行,报恩思源,教育感化”的目的。

康熙拜谒孔庙祭奠孔子,发现墓碑上一个字不愿下跪!大臣一招解决

图2

清朝入关以来,满汉两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引起了很多的纷争。康熙作为清朝第一帝,开创了清朝盛世。文治上,采纳了传统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方针,以“宽容仁厚”治天下。不仅重用汉人,重视汉族文化,更是大方传播儒家文学。

这样的举措,大大地减少了文化差异之间带来的矛盾与纷争,民族之间得到了更好的大融合。

清朝大臣孔尚任

提到康熙对孔子、对儒家思想、对汉族人才的重视,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被重用的大臣——孔尚任。

清朝当时推行文字狱,许多的文人都受到了迫害,为什么孔尚任丝毫不受影响?孔尚任是孔子的嫡系子孙,是康熙去山东祭孔时,钦点的特殊人才。

康熙拜谒孔庙祭奠孔子,发现墓碑上一个字不愿下跪!大臣一招解决

图3

皇帝钦点,自然身份地位有所不同。抓孔尚任,诛其九族,不是在打康熙皇帝的脸吗?当然,孔尚任能有如此的特殊保护,也是因为他不仅聪明博学,见机行事的能力也是一等一。

随机应变,顺帝王之心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所谓祭拜,自然是虔诚的下跪才叫“拜”。可是康熙是清朝的皇帝,皇帝下跪,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估计只有皇帝的父母了!

康熙久久地凝视着孔子的墓碑,呆呆地

站在墓前。周围的大臣们也不敢说话,个个面面相觑,毕竟天威难测,这场面着实让人觉得尴尬。

康熙拜谒孔庙祭奠孔子,发现墓碑上一个字不愿下跪!大臣一招解决

图4

就在这时,孔尚任上前蒙住了墓碑上的一个字,康熙果断地跪地祭拜孔子。孔子墓碑上到底写了什么?又是怎样的举动避免了天子发怒?

其实,孔子的墓碑上是写的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王”这个字,才是康熙犹豫要不要跪拜的原因。康熙乃是一国之主,怎么能跪拜其他的“王”呢!幸亏机智勇敢的孔尚任发现并及时采取了用黄段子遮住“王”字的举动,才避免了康熙败兴而归。

也有人解说了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其实孔尚任当时先是把康熙请到了一旁稍作休息,取来黄段子遮住了“王”字之后,又在上面写上了“先师”二字。

康熙拜谒孔庙祭奠孔子,发现墓碑上一个字不愿下跪!大臣一招解决

图5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明师之恩,成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矣”!这不就名正言顺,天经地义了吗?祭拜老师,祭拜父母,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孔尚任这随机应变的能力,真是令人佩服!

康熙在皇帝在孔庙中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兴致勃勃,高兴得写了“万世师表”四个字悬额殿中,并将自己来时所带的曲柄黄盖就在孔庙中,用于孔庙庙廷祭祀之用。

随后,又将匾额内容颁发给全国各地的孔庙,刻成匾额,悬挂孔庙高堂。所谓伴君如伴虎,孔尚任的表现如今看来,似无足轻重。但其实,他的举动不仅解决了康熙的尴尬处境,更是顺应了康熙皇帝推崇儒家思想的想法,顺应了那个时代的主流。

康熙拜谒孔庙祭奠孔子,发现墓碑上一个字不愿下跪!大臣一招解决

图6

结语:

小小的故事凸显了皇帝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乾隆也在祖父的影响下,九次亲临山东祭拜孔子。新中国成立初期,受“破四旧”的影响,祭孔大典不复存在。如今的

我们也不再推崇大肆铺张地祭拜大典,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特有且流传数千年的处世哲学,已经深深地刻入我们的骨髓!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