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古人如何降低酷暑闷热?

夏日炎炎,不论室外,还是室内,都是一股酷暑与闷热,让人心绪烦闷、焦躁不安。幸好,现在有电,还有空调,这些酷暑闷热,都可以挡在屋外。然而在古代,没有电,也没有空调,古人又是怎样降暑、避暑的呢?

1、风扇

夏日炎炎,古人如何降低酷暑闷热?

丝绢扇子

扇子是何时出现的,已无法考证。很早的古人,可能就会爬上树摘取一片大大的树叶扇风,树叶破了就再摘取一片,这样颇为费事。后来,扇子多用竹子编成,比较结实,古人称“摇风”,也有个更文雅的名字“凉友”。富贵之家用绢帛制成扇子,省力也显档次。文人雅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以显风雅情趣。汉代,一种名为“叶轮拨风”的大型风扇出现,降暑效果十分惊人。《西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2、凉屋

夏日炎炎,古人如何降低酷暑闷热?

水屋

凉屋通常依水而建,用风轮将凉水通过机械力,送向屋顶,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目的。有时屋内也有“扇车”,相当于今天的空调扇,用水转动扇叶,风扇再对着凉水吹就能形成冷气。明朝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曾描述: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3、冷饮

夏日炎炎,古人如何降低酷暑闷热?

古代冷饮

商代,富贵人家就已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后为朝廷官职,专门负责冷饮制作,由此可见当时冷饮珍贵。春秋《楚辞·招魂》曰:“挫糟冻饮,酹清凉些”,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唐代,出现“冰商”,据《唐摭言》载,有人盛夏在街头卖冰,过路人热不可耐,都想一食为快。卖冰者自以为奇货可居,故意把冰价抬高,路人一气之下都忍热走开了。不一会儿,冰都融化了,卖冰人赔了本。

夏日炎炎,古人如何降低酷暑闷热?

储冰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赞赏一种叫“冰酪”的冷饮:“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元朝,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被法国人高价买走,此后又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4、凉枕

夏日炎炎,古人如何降低酷暑闷热?

凉枕

古代的凉枕,主要是利用竹子,将竹子编成中空,有网眼的圆柱形竹篾编制品,晚上枕着或抱着睡觉,比较清凉。

条件好的人家使用瓷枕,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冰凉冰凉,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相当凉快,古人曾云“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乾隆对此曾作诗: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5、心静

夏日炎炎,古人如何降低酷暑闷热?

心静自然凉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天气酷热时去拜访高僧恒寂禅师,见禅师在密闭如蒸笼的禅房内安静坐着,并未像常人那样汗如雨下,遂作《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心静自然凉,这句至真道理,流传至今。古话说:“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是清凉山。”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