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蚊成雷文言文(夏蚊成雷)

夏蚊成雷(夏蚊成雷文言文)2021-07-21 22:32·全艺通

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不管是男女老少,所有人过夏天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蚊子。无论什么时代,夏季的蚊子都能把人逼疯。

古人更惨,在古代,因为卫生条件十分落后,人们更是不堪蚊虫叮咬之苦。

当代人灭蚊子方法很多,有蚊香、电蚊香、敌敌畏等,但在古代人们如何防止蚊虫的叮咬呢?

和蚊子斗嘴是常态

在古代,即使温文尔雅的“士大夫”们,听见蚊子的声音就暴躁的不行,古往今来,几乎每个名垂青史的文人都与蚊子“斗过嘴”。

古人说蚊子的声音“动聚众而成雷”、“江边夜起如雷哭”,更不要提被蚊子咬一口了。

《庄子·天运篇》讲述了老子与孔子论道的故事。其中,老子曾说:“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囋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

没有蚊香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和蚊子死磕的?

▲ 《庄子》书影

我猜老子说这番话,很可能是因为头天晚上被蚊子咬得整夜没法合眼。

晋人傅选还特地写了一篇《蚊赋》,赋中称蚊子:“餐肤体以疗饥,妨农功于南亩,废女工于杼机。”既影响农人耕田,又影响女子织布,真是危害不浅。

唐代诗人白居易,则写出了被蚊虫叮咬过后的切身感受:“有如肤受谮,久则疮痕成。”(《蚊蟆》)被蚊子咬到遍体鳞伤,实在让人心疼。

记载同样遭遇的,还有刘禹锡。他把蚊子叮咬处抓得通红,忿忿写道:“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聚蚊谣》)

没有蚊香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和蚊子死磕的?

▲ 清·王素《吴猛恣蚊饱血》

驱蚊大法第一招:烟熏火燎

早在西周时期,烟熏蚊子的办法就投入使用了。《周礼》介绍了西周时期驱逐蚊子的办法,其名称叫“翦氏”,为朝廷的专业驱蚊官职。根据《周礼》的记载,驱蚊官“翦氏”一边念咒语,一边用火烧的办法驱逐蚊子。

火烧的原材料是莽草,莽草燃烧发出来的烟雾就能毒死蚊子。

莽草毒性很强,古代人还用莽草还杀老鼠。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用天然的植物防蚊不失为有一种效率很高的选择。

到了后来,人们发现,除了火烧烟熏莽草,还有艾草、蒿草也有很不错的驱蚊效果。艾草和蒿草放出来的烟雾不多,比莽草更健康。

没有蚊香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和蚊子死磕的?

李刘“烟驱扇击手频挝”,华岳“一夜敲打拍”,周紫芝“手倦劳扑缘”,打蚊子打一夜累的不行,尽管眼睛有疾,见不得烟,还是忍不住“青烟郁蒿艾”,只为睡个好觉。

陆游年纪大了“举扇不能却“,也是“燔艾取一快”燃了一块艾草熏蚊子,方孝孺为了驱蚊,围着床烧蒿草,弄得“其烟勃郁,左麾右旋”,虽然都是用烟熏蚊子,他们都不如沈复玩的开心。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沈复这招可谓苦中作乐,还想象烟是青云,而蚊子是白鹤。问题是你这么干,芸娘知道吗?收拾床褥的可是她呀!

没有蚊香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和蚊子死磕的?

▲ 《浮生六记》插图

如果效果不好,其实古代也是有蚊香的,《格物粗谈》中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基本就是最早的蚊香了。所以这么说来,许仙家里岂不是不能点蚊香?

另外,香囊也是古代防蚊子的重要手段,在香囊中放入驱蚊子的中药随身佩带。宋代医书《仁斋直指》说过制作法:将香橙、乳香、丁香、枫香树脂、马兜铃根磨碎,装袋挂身上即可。

驱蚊大法第二招:蚊帐隔离

最便捷,也最好的避蚊方法就是挂蚊帐了。

中国古代对于蚊帐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

《诗经·召南·小星》当中就有诗句:肃肃宵征, 抱衾与裯。东汉经学大师郑笺把“裯”解释为床周围,起到物理隔离作用的床帐子。

没有蚊香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和蚊子死磕的?

▲ 明 闵齐伋刻《西厢记》中的梅花帐

蚊帐是现代用词,古人称之为帱帐,“夏多蚊,贫无帱,佣债为作帱”,“帱”即蚊帐。

对于古时穷人,即使是借钱也要弄一张床帐,以之御蚊,皮日休教书,挣不到钱,抹不开面子借钱买蚊帐,感叹“贫士无绛纱,忍苦卧茅屋”。

蒲松龄也曾抱怨自己给人家做塾师时,“束脩甚是不堪,铺盖明讲自备,仅管火纸灯烟,夏天无有蚊帐”。

没有蚊香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和蚊子死磕的?

▲ 蒲松龄

驱蚊大法第三招:养小动物

还有些难度比较高的,就是养小动物吃蚊子。

一般来说,吃蚊子的动物就蜻蜓、青蛙等,而蜻蜓为天然昆虫,不好饲养,青蛙蛤蟆就成为古代人以生物驱蚊的主要手段。

院子里放一个大水缸,里面养着癞蛤蟆,因为蚊子比较喜欢潮湿和阴凉的地方,飞入缸里就被蛤蟆吃掉了。

没有蚊香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和蚊子死磕的?

但这招不是很有用,加上青蛙、蛤蟆捕杀的蚊子毕竟数量有限,不可能占据防蚊的主流。

总之,古人为了跟蚊子斗智斗勇,积累了诸多让人称叹的生活智慧。另一方面,也确实可以看见,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平民百姓的生活可能有多艰苦。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