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的忠义为何换来灭族之祸?《新唐书》道破天机:“勣乃私己

唐高宗总章二年十二月的一天,在病床上躺了很久的李勣突然精神大振,他对伺候在身边的弟弟李弼说:“我似得小差,可置酒以申宴乐。”意思是感觉身体稍有好转,希望搞个酒宴,一家人娱乐一下。

李勣的忠义为何换来灭族之祸?《新唐书》道破天机:“勣乃私己

大约20年前,李勣就曾经得过一次重病,李世民剪下自己的“龙须”给他入药,病情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这一次,李勣干脆拒绝家人请来的医生,坚决不肯服药。除非是高宗李治和太子李弘送来的药,他才会服用。

也许跟上次一样,是皇家的天威制伏了病魔吧,李家人开开心地在大堂举办酒宴,一家人歌舞升平,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宴会结束后,李勣将李弼叫到床前,说了一句让李弼心提到嗓子眼的话:

“我自量必死,欲与汝一别耳。恐汝悲哭,诳言似差,可未须啼泣,听我约束。”

原来,李勣已经自感大限将至,他不想跟家人哭哭啼啼告别,故意营造了这么个快乐的气氛,现在他要向弟弟交代临终遗言了。

李勣的忠义为何换来灭族之祸?《新唐书》道破天机:“勣乃私己

第一,以后自己的家由弟弟掌管;第二,自己的子孙有品行不轨、结交恶人的,立刻打死;第三,自己的丧事从简;第四,自己的姬妾愿留则留,不愿留一律放行。

他着重强调了第二点,说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一辈子辛辛苦苦,建立了庞大的家业,结果却被子孙们败光了。为了我的子孙不重蹈覆辙,你必须要狠。

李勣去世时已经75岁,他的儿子们也都五十开外了,按理这个家应该由长子李震打理,怎么会交给弟弟李弼呢?

原来李勣很不幸,李震早于他去世了,按古人的规矩,李震的儿子李敬业就应该是李家的掌门人。李勣却宁可选择让弟弟帮他掌管家业,也不让时年33岁的长孙李敬业接班,或许他对这个孙子并不放心,他告诫弟弟要打死不成器的子孙,这话很可能针对的就是李敬业。

李勣的忠义为何换来灭族之祸?《新唐书》道破天机:“勣乃私己

据《酉阳杂俎》和《隋唐嘉话》记载,李勣早就断言,李敬业将来早晚会毁掉李家,甚至李勣还曾经在一次狩猎中故意纵火,想除掉这个孙子。

果不其然,15年后的光宅元年,李敬业、李敬猷兄弟在扬州举起反旗,宣称要推翻武则天,重新拥立中宗李显。

当时还是皇太后的武则天,仅用了一个月就轻松平定了李敬业发动的扬州叛乱,李敬业、李敬猷兄弟被部下所杀。

历史上对扬州叛乱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李敬业是倒武兴唐的正义之举,另一种声音认为李敬业此举完全是出于个人私利,毫无正义性可言。

李勣的忠义为何换来灭族之祸?《新唐书》道破天机:“勣乃私己

到底是正义还是私利,其实一点不难辨识,三大证据表明,李敬业发动叛乱纯粹是私心作祟,倒武兴唐就是他的遮羞布而已。

首先,李敬业举兵纯属发泄个人的私愤。

扬州之乱的骨干分子,除了李家兄弟外,还有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等,这六个人都刚好因为犯罪被贬谪或罢黜。给事中唐之奇贬为括苍县令,长安主簿骆宾王贬为临海县丞,詹事司直杜求仁黟县县令,盩厔县尉魏思温被免职,盩厔县令李敬猷被罢黜,而曾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的李敬业被贬为柳州司马。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六人正好在扬州相遇,于是各自发泄内心的不满,火气越来越大,就产生了阴谋作乱的念头。正好赶上中宗李显被废,给他们找到了一点似乎很正义的由头。

李勣的忠义为何换来灭族之祸?《新唐书》道破天机:“勣乃私己

对这件事,连最讨厌武则天的王夫之都不客气地说,李敬业“功臣之裔,世载其奸,窥觎嫌隙,朝权不属,怀忿以起”,毫无正义性可言。

其次,推出假李贤暴露李敬业动机不纯。

骆宾王的一封《讨武曌檄文》连武则天看了都忍不住啧啧称赞,只是李敬业的一个举动让人有点懵:他们一边喊着让武则天把皇位还给李显,一边却有对外宣称,章怀太子李贤还活着,自己就是受他了命令举兵的,还煞有其事地搞了个假冒伪劣的李贤,在公众视野中展示了一下。

李贤是李显的哥哥,前太子,因为与母亲武则天发生矛盾,被废黜后流放于巴州,后被丘神绩逼杀。

李勣的忠义为何换来灭族之祸?《新唐书》道破天机:“勣乃私己

你李敬业既然承认了李显的正统性,请问又抬出个李贤是什么目的?难道想让他们哥俩再打一场拳击,以决定谁是李唐的正统传人?这岂不是制造矛盾,转移了对武则天的关注?

你要是找到真李贤也罢,偏偏弄个冒牌货,居心何在?很显然,李敬业要的就是这个冒牌货,好控制啊,傀儡啊!这说明李敬业心怀叵测,倒武是真的,兴唐是假的。

最后,金陵王气之说扯掉李敬业遮羞布。

在行动方案上,魏思温提了个建议:集中兵力直指洛阳,理由是武则天不得人心,只要大军所致,一定会四方响应。可李敬业却认为:金陵有帝王之气,又有长江之险,所以应该向南而不是向北。所以,他下令大军渡江,攻打润州、常州。结果,李敬业被消灭在了江南!

李勣的忠义为何换来灭族之祸?《新唐书》道破天机:“勣乃私己

嘴上喊着救李显,脚下却南辕北辙,眼睛又紧盯“有帝王之气”的金陵,你一个臣子霸占有王气的地方想干嘛?李敬业的觊觎之心暴露无遗!

所以,史学家陈岳不客气地说,李敬业“妄希金陵王气,是真为叛逆”,王夫之痛批李敬业简直是助攻武则天:“故敬业之败,武氏之资也。”

李敬业把自己作死了,也连累的李家人,全族人被剥夺李姓,还原本来的徐姓。李勣的次子李思文在润州抵抗侄子李敬业,兵败被俘后,李敬业羞辱叔叔:你不配姓李,以后改姓武吧。李敬业死后,武则天对李思文说:以后你就姓武吧,不用改了。

其他李家子弟就惨了,据《旧唐书》记载,他们大多受累于李敬业被杀害,只有少数人逃往胡地生活。唐德宗年间,吐蕃了入侵麟州,其中有个蕃将叫“徐舍人”,自称是李勣的五世孙,他就是在李敬业事件后逃往吐蕃的一个分支。

李勣的忠义为何换来灭族之祸?《新唐书》道破天机:“勣乃私己

最受羞辱的是李勣,事发后,他又从“李勣”恢复为“徐世绩”,并被毁坟掘墓,挫骨扬灰。

抛开古人的迷信思想外,武则天此举实在有点忘恩负义,想当年,若不是李勣,她能不能坐上皇后的宝座,还真不一定。

武则天被李治从感业寺召回后,除掉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眼睛自然就盯上了空出来的皇后宝座。却不料,李治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打脸了,情急之下,褚遂良连“武则天伺候过先帝”这种当众揭丑的话都撂出来了,搞得李治满头大包。

李勣一句“谁当皇后是皇帝的家事,不需要大臣同意”,让李治意识到自己背后还是有拥趸的,于是他乾纲独断,一脚踢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毅然决然地将凤冠戴在武则天头上。

李勣的忠义为何换来灭族之祸?《新唐书》道破天机:“勣乃私己

孙子谋逆,连累作古的爷爷,已经很过分了,何况他还是一个对武则天有大恩的人。

奇怪的是,历史上却很少有人责怪武则天的这个举动,似乎李勣是罪有应得。蔡东藩的话最具代表性,他批评李勣说:“身家念重竟忘忠,一语丧邦塞主聪。”意思是你李勣光想着自家的前途,却忘记了对李唐的忠心,结果因为你的一句话,导致后来的武周代唐。

《新唐书》也说:“勣乃私己畏祸,从而导之。”你李勣害怕得罪皇帝,不利于家族的荣华富贵,就曲意奉迎,给李唐王朝埋下一个大隐患。

李勣临终前再三叮嘱子孙们要守规矩,可仅仅15年后李家还是遭遇了灭族之祸,地下的他,是不是后悔过当初的一己之私呢?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