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政治制度内阁制度(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明朝的政治制度内阁制度)

明朝内阁制度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

明太祖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权力,先是于洪武十三年杀掉丞相胡惟庸,皇帝自己直接管六部。他还下诏: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明朝的政治制度——内阁制度

【朱元璋】

但他的精力再旺盛,也管不了那么多的国事,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

但这些殿阁大学士“特侍,备顾问而已,而且品级很低,只有五品,以免擅权。

明成祖即位后,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于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务,始称为“内阁”。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中期以后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明朝的政治制度——内阁制度

【朱棣】

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

明朝的政治制度——内阁制度

【严嵩】


  • 政务流程:

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 内阁的秘密武器

“票拟”之权

所谓票拟,便是代皇帝草拟各种文书,大量是关于六部、百司各类政务奏请文书的批答。

可是先与皇帝共同讨论,作出决定后再草拟成文字,更多的是内阁先拟好批答文字,连同原奏请文书一起送皇帝审批。

明代内阁票拟批答的出现发端于明仁宗洪熙朝的条旨。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万历时期,张居正一手操控大臣的“奏章”,阁臣的“票拟”,皇帝的“批红”。他的新政也就毫无障碍地顺利推进。


限制皇权

由于君主拥有至高无上权力,各个君主的性格并不相同,每届内阁成员又各有特点,所以君主与内阁矛盾后,越过内阁,迳发中旨处理政务之事也不少。

当时一般的做法:

各类文书全归口于内阁票拟,疑难者由皇帝召阁臣一起商议决定,但必要时皇帝也可在禁中主动提出自己关于政事和用人的意见,通过手诏、中旨(或宦官传口谕)下内阁票拟。对于这类手诏等,内阁可以奉行,也可以拒绝,全都合法。

《夏言传》:

世宗时上疏言:“今陛下维新庶政,请日视朝,后御文华殿,阅章疏,召阁臣面决;或事关大利害,则下廷臣集议。不宜谋及亵近,径发中旨。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绝壅蔽矫诈之弊”。“帝嘉纳之”。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就是说皇帝的决定要经过内阁讨论同意,方得实行。

《叶向高传》:

熹宗时复入阁,疏言“臣事皇祖(神宗)八年,章奏必发臣拟。即上意所欲行,亦遣中使传谕。事有不可,臣力争,皇祖多曲听,不欲中出一旨。陛下……信任辅臣,然间有宣传滋疑议,宜慎重纶音,凡事令臣等拟上”。“帝优旨报闻”。

《李东阳传》:

武宗时在内阁,“帝欲调宣府军三千入卫,而以京军更番戍边。东阳等力持不可,大臣台谏,皆以为言。中官旁午索草敕,帝坐乾清宫门趣之,东阳等终不奉诏。明日,竟出内降行之”。

处理政务的正规途径应是通过内阁,所以才会发生中官旁午催促,武宗亲自焦急督阵的情况,只是由于不得已,第二天才下内降,而东阳等拒绝中旨,安然无恙。

《明会要》:

万历末,帝“遣内使至工部侍郎林如楚私寓宣敕旨,以奉御汪良德奏准修咸安宫也。辅臣言‘明旨传宣,定例必由内阁下科臣,然后发钞。若不由内阁,不由科发,不经会极门,不由接本官,突以二竖传宣于部臣之私寓,则从来未有之事。向来建议诸臣,以旨从中出,犹且虑之,况臣等竟不与闻乎?’不省”。

这就是说,不先经票拟的中旨只是皇帝个人意见,随意性大,容易出错,所以早已定例必下内阁,由内阁决定是否奉行。奉行,则通过六科给事中,依正常途径下达,不奉行,大概便得封还中旨。不经内阁,皇帝迳下中旨传宣部臣执行,则是违例的。


在明朝表面上废去宰相,君主独断专行更加厉害,实际上发展的结果是,君主行使权力时在制度上受到的限制比过去更大,想要独断专行的困难更多了。

这种格局让皇帝往往不上朝。本来按祖制他们应该“无日不朝”,甚至一日再朝或早、午、晚三朝。可是由于贪于逸乐,照办的时候很少,如明神宗甚至二十年未上朝,皇帝逐渐对内阁票拟也懒于审批,而让身旁宦官“批红”,致使有时大权旁落。

明末宦官专权,宦官掌握了皇帝的废立,文官集团遭到打击压制,黑暗的政治环境破坏了票拟制度生存的土壤,虽然票拟制度在形式上依然得到维系,但是此时的内阁已经变为宦官的傀儡,宦官可以更换首辅、次辅、阁员,内阁不得不揣测宦官心意而票拟,票拟制度失去了制衡极权的作用,甚至变成了宦官操控朝政的玩物。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