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时候的零食有哪些(舌尖上的童年)

舌尖上的童年(80后小时候的零食有哪些)舌尖上的童年

西瓜,鲅鱼,豆腐和鸡蛋,是我童年乃至青少年最奢侈的东西了。看到它们总是无比亲切。

西瓜是舍不得用钱买的,都是用麦子换,还是舍不得用好麦子,用收秋后最后装入口袋的麦子换(最后一袋麦子往往有泥土)——一斤麦子换二斤西瓜。没有冰箱,就把西瓜泡在压水机新压出来的水里,新压出来的水比较凉,泡一会儿西瓜就不那么热了,现在还记得西瓜的特点:又小又圆的用手一敲‘当当’的清脆声音,是京欣一号品种西瓜;又大又圆的,敲起来‘咚咚’的声音,是皮比较厚的正杂五号品种西瓜……

舌尖上的童年

豆腐也是舍不得用钱买,用黄豆换,也是二斤黄豆换一斤豆腐,那时的豆腐都是水磨豆腐,纯手工的,把一块豆腐放到碗里,放一晚上,碗里也没多少水,说明特别劲道。现在的豆腐,放一晚上得少半碗水,一炖就烂,不成型,不好吃。

舌尖上的童年

鸡蛋也是舍不得买,都是自己家养母鸡下的,蛋黄特别黄,每天早晨从鸡窝拿鸡蛋。是我最喜欢干的事儿,尤其是冬季,在老母鸡屁股底下摸出的鸡蛋,还带着鸡粪味儿呢,冬季把鸡蛋打破,放到碗里,冻一会,鸡蛋结冰,然后在用油煎着吃,嘿!那叫一个喷香!正儿八经的鸡蛋一个成人是不容易用手攥破的,现在的鸡蛋皮儿太薄,用手一攥就破了,也不好吃!

舌尖上的童年

唯一得用钱买的,是鲅鱼,十块钱五六斤,配上咸菜,炖一大锅,一家人能吃好几天。一顿吃两条,我们小时候虽然馋,但是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多吃。

家里那种浓浓的过日子的气氛,小农民的算计和朴实,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我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感谢家人在物质匮乏、经济贫苦的年代养活了我,父母尽力把日子过好,让孩子们吃喝喝好,感恩父亲母亲!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