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和淬区别(淬怎么读)

墨悲丝淬

墨悲丝“淬”还是墨悲丝“染”?也许智永以后的书法家都抄错了

墨悲丝淬、诗赞羔羊,是《千字文》里两句非常优美、对仗工整的佳联妙句。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已经开始质疑,甚至开始嘲笑我为什么写错别字了。

墨悲丝淬中的“淬”字,在百度上搜索是“染”字,很多古代书法名家的《千字文》作品也多是写作“染”字。但这个字可能真的被误传了千年。

首先,《千字文》是梁武帝时期的周兴嗣编撰,里边的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全部取自王羲之书法作品。而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千字文》书法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智永墨迹本,他写的就是“墨悲丝淬”。智永所处的时代同周兴嗣最接近,而且他还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嫡孙,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最直观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智永的写法应该是最可信的版本。

其次,书法中,“卒”字的写法就是“九”字下边加一个“十”,再加一个“三点书”就是“淬”。这种写法极像“染”字。智永之后的书法家,包括元代的赵孟頫写“墨悲丝染”应该是对“淬”字异体写法的误传。

墨悲丝“淬”还是墨悲丝“染”?也许智永以后的书法家都抄错了

第三,在古文里,“染”和“淬”同义,甚至可以作为通假字。《广韵》说:“淬,染也,犯也”,这应该就是古代书法家将“淬”字写作“染”的缘故。

现在,我们不去纠结“淬”还是“染”了,因为二者同义,无关紧要。还是来两句话的意思吧。

这两句话均有出处,引经据典,典故出自《墨子》与《诗经》。

“墨”指的是墨子,《墨子》一书中有个“墨悲丝染”的故事。据说墨子有一次路过一个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色。之后,任凭你怎样漂洗,也无法恢复生丝的本色了。由此,墨子悲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

这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这也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本意。

“诗”指的是《诗经》。《诗经•风•召南》里面有“羔羊”一篇,赞美了小羊羔的毛像白云一样的洁白。诗赞羔羊其实同墨悲丝淬一个意思,也是感叹人的本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无暇。

这两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赞颂羔羊的洁白无瑕,教育人应该永褒这种纯真善良、白璧无瑕的本性。

罔谈彼短

墨悲丝“淬”还是墨悲丝“染”?也许智永以后的书法家都抄错了

《千字文》里有四句话,“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做人的基本修养和基本素质,前两句是反面否定,后两句为正面要求。

第一,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罔”和“靡”相对,都有“不要”的意思;“谈”与“恃”、“彼短”与“己长”相对,工整合理。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别人的短处妄加评论,也不要仰仗自己的长处到处炫耀。

由此,我又想到另一句名言“无事多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句话乍听很容易被理解为做人处事的圆滑世故和明哲保身,其实它更深层次的哲理在于,做人不要老是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而对自己却过度自信,那样会使自己迷失方向的。

墨悲丝“淬”还是墨悲丝“染”?也许智永以后的书法家都抄错了

第二,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这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信使”同“器欲”相对,“可”同“难”相对,“覆”同“量”相对。

信使、器欲,都是倒装句,为强调“信”“器”二字,将其倒装在及物动词“使”“欲”之前。

“信”是儒家崇尚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意思是信用和信义,涵盖一个人的言论、意见、契约、行动、义务等方面的内容。“覆”字的本义是翻转、倾覆的意思,此处的引申义为审察、核实、检验。“量”字在这里也是动词,有测量、丈量之意。

“信使可覆”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翻译成大白话,意思是:说过的话要兑现,要能经得住反复考验。

“器欲难量”与另一副著名的对联有关,即“侯王颌下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这也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另一个成语密切相关,即“有容乃大”。

四大五常

墨悲丝“淬”还是墨悲丝“染”?也许智永以后的书法家都抄错了

《千字文》里的“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维鞠养、岂敢毁伤”,说的是人的身心肉体与精神道德之间的关系。

“盖”应该是个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四句话的意思是:每一个人的身体生命,都关系到四大五常,自己的生命来自父母,自己是父母养育大的,自己将来也要担负养育下一代的使命,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怎么能让它受到伤害呢?儒家的传统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这应该是上述几句话的出处。

那么,什么是“四大”呢?

第一,佛教认为:地、水、风、火是宇宙组成的四种基本物质。地以坚为性,能承载万物;水以湿为性,能包容万物;火以暖为性,能成熟万物;风以动为性,能生长万物。于是,佛家就认为人身是由此“四大”组成,所以也常将“四大”作为人的身体的代称。

第二,道家认为道、天、地、人为四大。道家始祖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墨悲丝“淬”还是墨悲丝“染”?也许智永以后的书法家都抄错了

关于“五常”,则可有四种解释:

1,儒家学说里的五种品德修养,即仁、义、礼、智、信。

2,封建礼教中的人与人的五种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据此,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3,五种伦理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叫五教。

4,《易经》里的五行也可称为五常,即金、木、水、火、土。

在这里,“五常”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理论道德规范,不仅在过去规范着人们的行动,就是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现实的借鉴意义。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