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蛮经》真实存在吗?

《灭蛮经》真实存在吗?

《灭蛮经》一书传说是唐朝国立鼎盛之时,朝廷当局为了李氏政权长治久安,而忧心被视为御用天学的秘传风水术,流传至民间甚至是「番邦」,特别另作颠倒风水理论的一本风水伪书。据闻此书流传了千余年后,方在清朝时期失传。
只不过令人不解的是,何谓《灭蛮经》?此书的正确年代为何?何人所著?内容为何?当真有否此书?……等,一大堆疑团,困扰了现代的风水界。
壹、《灭蛮经》出书之时代与作者
一、出书为唐太宗时期,作者为吕才。《旧唐书.吕才》:吕才,博州清平人也,少好学,善阴阳方伎之书。依据《旧唐书》有关吕才学识而言,唐太宗为了唐朝李氏天下,而下旨令吕才编撰《灭蛮经》以扰乱风水理论,或有可能。
然而,唐太宗时期人才济济,善阴阳方伎之术者,又岂仅是吕才而已?当时的祖孝孙、傅仁均、傅奕、李淳风与袁天罡等人,亦颇负盛名。因此,涉及唐朝命脉的重责大任,聪明睿智的唐太宗,岂会如此草率的交付在吕才一人身上而已?此一疑也!
根据《旧唐书》之记载,匡正魏晋南北朝以来之风水迷信责任,唐太宗确实托付在以吕才为首的专家团队;《旧唐书.吕才》:太宗以阴阳书近代以来渐致讹伪,穿凿既甚,拘忌亦多,遂命才与学者十余人共加刊正,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
然而,唐初时期的风水理论,是以音律五音生克为主的所谓「五音利宜」风水理论;同书《吕才》篇提到:近代师巫,更加五姓之说。言五姓者,谓宫、商、角、征、羽等,天下万物,悉配属之,行事吉凶,依此为法。唐太宗将匡正风水迷信的责任,托付在吕才身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吕才「精通律吕」;然而,吕才对于「五音利宜」风水理论颇感不以为然,其结论就是「义理乖僻者也」。
试想,以吕才既已认为「五音利宜」风水术,荒诞且无稽;依其当时的地位与名气,为何不顺水推舟的将此理论发扬光大,大力的向「蛮夷」各国「推销」;又何必「另辟蹊径」,大费周章的另编《灭蛮经》一书,此为二疑也!
吕才对于风水庇荫之说,在《旧唐书·吕才传》中表露无遗:

丧葬之吉凶,乃附此为妖妄,安葬吉凶不可信用。上利下利,蔑尔不论;大墓小墓,其义安在?……吉凶之理,何从而生?官爵弘之在人,不由安葬所致。野俗无识,皆信葬书,巫者诈其吉凶,愚人因而徼幸。遂使擗踊之际,择葬地而希官品;荼毒之秋,选葬时以规财禄。……葬书败俗,一至于斯,其义七也……

由此可见,吕才对于风水之庇荫说,亦表不以为然;因此,有必要多此一举,另编《灭蛮经》愚昧世人或是蛮夷吗?此三疑也!
照常理推断,唐太宗亟欲匡正风水歪风,在当时应属重大政策,无论是在朝或是在野,应是普遍皆知方是。故而当时留置在唐朝学习的外国使节、留学生或是僧人等,亦应得知;况且,这些外来的学习者,应是该邦之菁英;试问,这些外来人士愚昧到对于当时之风水知识毫无所知,任由唐朝朝野摆布愚弄?此四疑也!因此,吕才编撰《灭蛮经》的可能性甚微。

《灭蛮经》真实存在吗?

贰、出书为唐玄宗时期,作者为一行僧
一行僧,公元683~727年;原名张遂,出家法号为敬贤,号大慧禅师;《旧唐书.方伎.僧一行》: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一行僧不仅聪颖过人,而且是精通天文与数学之计算,而且还被唐玄宗器重的学者。事实上,僧一行在我国历史上的天文成就,依然被当代天文学家所推崇。不仅如此,一行僧的天文历法概念,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了日韩等国。
另外,由于僧一行之名气及影响力及于外邦,其佛学理论与思想,亦直接地影响西藏佛教,故而亦有人尊称一行僧为「密宗始祖」。
或许是一行僧的名气,受到后代学术二界推崇之原因;加上古代之著名术家多为学者、音乐家或是天文学家,故而托名一行僧的数术著作甚多;风水著作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后人认为《灭蛮经》为唐玄宗下旨令一行所撰之伪书。只不过此说依然有其疑点。

《灭蛮经》真实存在吗?

根据《旧唐书》之记载,虽然僧一行被归类在「方伎」篇中;然而,该篇并未有提一行与风水有关之任何记载;仅是在篇末提到「时又有黄州僧泓者,善葬法。每行视山原,即为之图,张说深信重之。」之一句话而已。
况且,自唐玄宗登基后,一行忙于天文之测量以及《大衍历》之编撰;《旧唐书》:「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注:释家著作《释门正统》的推算则认为一行僧享年应为五十五岁),赐谥曰大慧禅师。」
因此,若要牵强附会一行僧为《灭蛮经》之著作者,其证据似乎显得薄弱些;此为一疑也!
略有历史常识的人皆知,唐玄宗本人笃信道教,并视道教为国教。《旧唐书.礼仪志》:「玄宗御极多年,尚长生轻举之术,于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兴,焚香顶礼。天下名山,令道士、中官合炼醮祭,相继于路。投龙奠玉,造精舍,采药饵,真诀仙踪,滋于岁月。」《旧唐书.方伎》篇:「玄宗好神仙,而欲果(注:即张果老)尚公主,果固未知之。」
《全唐文》:朕粤自君临,载宏道教,崇清净之化,畅元元之风,庶乎泽及苍生,时臻寿域,积以岁月,未尝懈怠。大道先于两仪,天地生于万物,是以圣哲之后,咸竭其诚。今后应缘国家致命,表疏簿书,及所试制策文章,一事已上,语指道教之词,及天地乾坤之字者,并一切半阙。宜宣示中外。
北宋史学家范祖禹,在其史论著作之《唐鉴》中,对于唐太宗的评论是「开元之末,明皇怠于庶政,志求神仙,惑方士之言,自以老子其祖也。故感而见梦,亦其诚之形也。自是以后,言祥瑞者众,而迂怪之语日闻,谄谀成风,奸宄得志,而天下之理乱矣。」由此可知,唐太宗迷恋道家之程度,委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问题是,风水术背后藏有大量的法力思维,自道教在我国历史舞台上出现后,道士做法的各种事迹,早已深入封建时期的朝野社会;可以说法术就是道士的专长;况且,道教的教义,多以道家与阴阳家的思想理论为主,与释家并无关联。
试想,深信道教教义的唐玄宗,有必要舍去当时为其卖命的诸多「道行高深」道士?反而下旨令与风水术无关的佛教出家人撰写《灭蛮经》?如此,岂不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此为二疑也!

《灭蛮经》真实存在吗?

后代风水家之所以认为僧一行为《灭蛮经》之作者,风水著作《青囊序》:盖因一行扰外国,遂把五行颠倒编,以讹传讹竟不明,所以祸福为胡乱。
《青囊序》是少数几本被纪昀收录在《四库全书》的风水著作。然而,纪昀对于此书作者之考据,也无法全然确定;关注易经天下。故而仅以旧题「唐曾文辿撰」结论。因此,《青囊序》究竟是否为曾文辿所撰,已是难以证实矣。
问题是,该书所谓「盖因一行扰外国」之说,确定就是指一行僧吗?若是指一行僧;那么,曾文辿之所凭为何?若有所凭的话,此句话却又为何就是指《灭蛮经》?此为三疑也!
唐朝被后代史学家认定的盛世时期有二;一是唐太宗之「贞观之治」,另一则是唐玄宗之「开元之治」。
众所周知,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鼎盛时期,必有其必然的各种条件与因素,当然也包括了皇帝的气度;并非完全是依赖风水术。更何况任何朝代盛世时期之朝野氛围,必然是人人充满了骄傲与自信。
因此,若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时,无论是唐太宗或是唐玄宗下旨编撰《灭蛮经》的理由为何,如此将反而显示出其人缺乏自信,方有悲观地依赖颇具争议性的风水作为;然而,若依常理来推敲的话,此作为似乎无此必要吧?
况且,以此二帝王的恢弘气度而言,应该也不会作出此种有违常理的小人行径吧?例如,《贞观政要.君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务农》: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辨兴亡》: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此为四疑也!
因此,僧一行编撰所谓《灭蛮经》的说法,无法令人信服。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