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制度内外共同反腐

制度内外共同反腐

  近几年反腐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网络爆料腐败事件陡增,而制度反腐的力度也在大大加强中。

  近期网络反腐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实名爆料增多,提供的线索、证据质量提高。例如“房妹”、“房姐”等名下房产位置、门牌号、面积、合同金额非常详尽;而众多户口的登记姓名、身份证号、落户派出所都赫然在目。 二是媒体包括主流媒体积极跟进,刨根问底。多家国内权威媒体对于爆料进行核实,跟踪报道,向公民呈现完整的事态全貌。三是有关部门迅速介入,有的在若干小时内便做出停免职决定。被网民称之为“秒杀”,而近期重新发酵的重庆“不雅视频”案,导致10名高官和国企高管悉数被免,更是震动一方。

  面对这种网民、媒体和专门机关,体制内和体制外监督力量的无缝对接,用“惶惶不可终日”来形容某些涉腐官员的心态并不为过,而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却从中感受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滚滚春潮。

  作为一种体制外活动,网络爆料是一柄“双刃剑”。有的成为查处腐败的突破口,有的则因捕风捉影,伤及无辜。而有些不雅视频之“声情并茂”,早超出“少儿不宜”范围。爆料者也鱼龙混杂。有很多维护社会正义者,有个人权益被侵害者,但也有发现受骗而选择“同归于尽”的“二奶”,有散布虚假信息的居心不良者。因此,规范网络反腐,引导网民有序参与反腐败斗争,势在必行。但网络作为一种门槛低、速度快、覆盖广的信息发布途径,其出现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部门和地方政府,看到爆料内容于己不利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动用各种资源封堵网络,封堵不了就否认,否认不了就集体失语,或者挤牙膏式地一点点被动承认,必然损害党政机关形象。

  因此,有关部门负责人不能患得患失,对于有根据、有价值,客观上有利于发现和揭露腐败的网络爆料,不要过多强调主观动机。在深挖腐败犯罪时,还要举一反三,努力扩大战果。最近公安部就网上爆出的“多户口”问题提成立专案组,并非小题大做。在户籍电子化管理时代,能出现这种匪夷所思之事,说明其中确实存在严重漏洞。涉案者也未必都是公安系统人员,对于各种假证明、假材料是如何炮制出来的,都应顺藤摸瓜查下去。

  实现体制内外反腐力量对接的主要原则是依法。网民、媒体、党政机关、反腐败专门部门,都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法律不仅管现实世界,也要管虚拟世界。网上爆料比通过正常途径举报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能力大得多,但如因弄虚作假产生严重后果,爆料的网民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大得多。例如网络爆料的“不雅视频”,如超出举证需要,变成在面向大众的网络剧场上展览淫秽,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看都是有问题的。重庆“不雅视频”的始作俑者肖炜等人,利用一些官员的弱点,导演了多场色诱偷拍捉奸、换取非法利益的丑剧,必然被追究刑责。

  最后,一般网民爆料的以“苍蝇”级人物居多,尽管有的可以算特大号“苍蝇”了,但毕竟代替不了打“老虎”。反腐败专门部门既要认真查处网络爆料的腐败活动,也要重视查处通过其他途径揭露出的大案要案,不能只让网络爆料牵着跑。案件的查处也需要一个的过程。网民们要有耐心,不要动辄扣“官官相护”帽子。要相信我们党反腐败是动真格的,不仅警钟长鸣,而且利剑高悬,特别在人们反腐败热情高涨的今天,网络反腐作为体制内反腐的重要补充力量,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正能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