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秘方

郑重声明

这里所公开的方药,都是全国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结晶,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子。因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慢性结肠炎秘方

1.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方 剂]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制用法]水煎服。[功 效]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验 证]病例一:工x ,男,34岁,农民,1950年8月5日初诊。患泄泻下痢4载,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表现: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红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大便镜检红细胞(+ + + ) ,脓细胞(+ + ) ,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方予归芍莱旅汤加马齿览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9剂诸恙皆除。再以原法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

病例二:黄x ,女,32岁,工人,1979年6月2日初诊,自诉于1976年5月初,因误食不洁之物而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红白粘冻,日间3 、4 次,肛周及外阴俱痒,屡用消炎、杀菌、解毒等法治疗3年,疗效不佳,病情无明显好转。大便多次化验霉菌阳性。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干晨苦,舌苔白,脉沉细弦。拟归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 剂,腹痛已止,余症皆轻。药已显效,乘势驱病,续进上方l 剂,症消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备 注] 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方 剂]苦参30克。[制用法] 将苦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据直肠镜检病变部位的深浅而定灌肠时的深浅,如部位较高时,灌完后把臀部抬高些,以便药液充分流人。灌完睡觉,防止药液流出,第2天排便。灌肠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7天为1疗程,休息2天再做第2疗程。[疗 效]笔者用此法治疗1 例慢性结肠炎。3-4个疗程痊愈者6例;大便次数减少,粘液减,腹痛消失3例;1例因未忌口,饮食不当引起复发。[验 证]潘xx ,女,38岁,农民,患慢性结肠炎8年之久,常昼夜腹泻、腹痛,尤以夜间为甚,不论春夏秋冬,患者痛苦难忍,并明显消瘦、乏力、面色萎黄,服中西药乏效。后喜得此方,如法应用,连用2疗程,竟腹不痛,大便成形而愈。

3.止泻散治肠炎[方 剂]白胡椒6粒,炮干姜、炒雄黄粉、肉桂、吴茱萸各1克。[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将脱脂药棉蘸上药粉、敷贴于脐孔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 效]温中、散寒、止泻。[验 证]效果很好,一般上午填药,下午能止泻。[备 注]引自《外治汇要》 。又用葱、姜、黄丹各适量,捣烂如泥,敷于脐孔上,日1或2次,适用3或4次。用治各种泄泻,效果亦佳。

4.二香散治肠炎[方 剂]丁香、木香、肉桂、吴茱萸、薄荷各等份。[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备用。用时取上药末10克,以生姜汁及酒;调成糊状,炒热后,分敷于穴位上(取天枢、足三里,脾俞、;中院、命门、关元。每次选两个穴位。急性腹泻以天枢,足三里为主穴;慢性腹泻取脾俞,中院为主穴;肾虚腹泻取命门、.关元为主穴。腹泻伴恶心、呕吐者配内关穴。水泻较重者配阴陵泉穴),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功 效]散寒、理气、止泻。[验 证]屡用效佳,一般用药1-3次即止。

5.野菊花灌汤剂治肠炎[方 剂]野菊花10-30克[加 减]如大便带脓血者加茶叶(绿茶)5-15克同煎。[制用法]煎汤去渣,煎液100–300ml,待温至38-40℃,排空大便,插人橡皮导管约20cm左右,保留灌肠,每晚睡前一次,最好能保留4小时以上,连灌2周为一个疗程。[功 效]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之湿热留恋者、证见慢性腹泻经久不愈、腹痛、大便带粘液者。[验 证]陆、、,男,60岁。就诊日期:1975年3月10日。患者腹痛腹泻,时发时止,已5-6年,曾住院检查诊为慢性肠炎。近来加重大便带粘液,1日4-5 次。服黄连素无效,予上方灌肠治疗,一个疗程后腹痛缓解,大便成形、每日一次,粘液消失而愈。[备 注]野菊花清热解毒,茶味收敛止泻。脾肾两虚之五更泄泻疗效不佳。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