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点】中国近代化探索详解

中国近代化探索大事年报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94年

成立兴中会

1895年

公车上书

1898年

百日维新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单元概述:

一条主线: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两个探索方向: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三个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四大探索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

探索

活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

方面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口号

旗帜

自强求富

变法维新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代表

人物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阶级

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激进民主主义者

时间

19世纪60到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性质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近代化的开端。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相同点

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②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不同点

①开启中国近代的是洋务运动;

②开启政治近代化的是戊戌变法;

③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特点

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变革),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启示

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