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课,一身补丁满堂哄笑,15分钟后全班鸦雀无声

一代伟人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但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先驱学者,却在北大做教师首次给学生讲课之时,曾因满身补丁,寒酸的外表,被学生们嘲笑,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同学们目瞪口呆。那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北大“补丁老师”-引起满堂哄笑

当时已经在中国教育部工作的鲁迅,被其弟周作人大力推荐,以及北大校长蔡元培多次邀请之下,前往北大担任兼职教师
鲁迅因为当时在教育局还有职务,所以没有被授予,教授头衔,而只是一名普通的兼职教师,鲁迅对这些虚名也丝毫不在意。在北大任教期间,鲁迅先生讲的是《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在北大讲课讲了6年,北大的校徽就是鲁迅先生设计的,一直沿用到了1949年。

鲁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课,一身补丁满堂哄笑,15分钟后全班鸦雀无声

北大和清华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名校,当时教师们的收入很可观,“人靠衣装”,做学问的老师,通常会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西装革履。
与他们不同的是,鲁迅先生在平日就是不修边幅,不在意穿着的。
北大讲课的第一天,鲁迅先生身穿浅蓝色满是补丁的长衫,腋下夹着一个小布包,拿着薄薄的一叠讲义,耳朵夹着一支铅笔就走进了教室
然而北大的学生们平日里看惯了衣冠楚楚的老师模样,突然讲台边出现了一位如此“老土”的教师,学生们很不习惯,以为是哪个农民走错了教室,便开始议论起来。
鲁迅看到学生们的反应,并不以为然,他开口进行自我介绍。

鲁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课,一身补丁满堂哄笑,15分钟后全班鸦雀无声

鲁迅先生一张嘴就是浓重的家乡腔,绍兴普通话,学生们再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鲁迅先生也没有生气,他在寒暄几句之后,直接切入正题开始讲课。
鲁迅先生讲课的语速,不紧不慢,他的普通话虽然不是完全的标准,但是每个字掷地有声,可以让人听得很清晰。
鲁迅先生对历史独到深入的剖析,一针见血地理解,引人入胜。学生们开始竖起耳朵仔细听,生怕错过每个字。
十五分钟后,全班鸦雀无声,所有的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鲁迅先生精彩绝伦的讲课内容。

鲁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课,一身补丁满堂哄笑,15分钟后全班鸦雀无声

半小时后,鲁迅先生结束讲课,开始和学生们进行了互动讨论,这种新奇的授课方式和传统的讲课大为不同。
年轻的学生们都是新潮的青年,他们自然乐于参与其中,和先生一起探讨历史。
就这样一堂课的时间,鲁迅彻底征服了班里的同学,从此鲁迅先生的课,堂堂爆满

北大“鲁迅派”-先生授课堂堂爆满

当时鲁迅是兼职,所以北大的排课表上,一周只有一节鲁迅先生的课。
这仅有的一节课成为了北大的“黄金课堂”,不仅是国文系,别的系,别的学校,别处的人甚至北大的老师都纷纷来听鲁迅先生的课。
当时原本坐两个人的座位,坐了四五个人,教室里没有地方坐,甚至坐到了走廊上。

鲁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课,一身补丁满堂哄笑,15分钟后全班鸦雀无声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鲁迅先生虽然不是北大正式的教员,他在之后也说只是北大的兼职教师,但对北大非常认可。
然而当时的北大已经把鲁迅先生,划分成为了北大派。
当时北大有两个派系,一个是“胡适派”,一个就是“鲁迅派”,可见鲁迅先生在北大有多么受欢迎。
一个兼职的教师,可以把课讲得如此传神,这与鲁迅先生的为人处世是分不开的。

鲁迅先生-我国近代文坛第一人

鲁迅先生原本家境富裕,然而因为父亲患病,家道中落,鲁迅度过了一段贫困潦倒的日子。
父亲因病去世,鲁迅备受打击,此时公费留学去往日本。
目睹父亲病逝的鲁迅,决定拯救像父亲一样生病的中国人,于是在日本学医7年
在日本受到老师,藤野先生开明文化的影响,鲁迅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

鲁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课,一身补丁满堂哄笑,15分钟后全班鸦雀无声

回国后,本打算从医的鲁迅,看到国家当时的状况,以及国人麻木不仁的样子。
鲁迅先生果断地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以笔为武器,警醒世人麻痹的内心
鲁迅先生文字间批判意味强烈,讽刺与幽默并存,鲁迅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以及散文,能看到旧社会时期众人的影子。
鲁迅先生的文章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众人的内心,督促大家摒弃旧貌,拥有更高的品德和爱国的思想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的主要参与者,是激进的革命家,为我国新旧文化交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鲁迅在我国文坛上的地位至今无人超越。然而有如此崇高地位的鲁迅,却是一位朴实无华,打着补丁的学者形象。
真正思想丰满的人是不在意外表的奢华的,因为精神世界已经足够充盈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