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执政时犯下的三大过错,直接导致蜀汉的衰微!

1、 架空刘禅,惑乱国体

魏吴累经皇权更迭,唯有蜀国自始而终基本由刘禅一人一坐到底。作为三国枭雄之后,蜀汉的皇权二代,刘禅既没有魏二代曹丕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吴二代孙亮的冷静机智,即使与同是亡国之君的孙皓相比,刘禅也缺乏孙皓的刚猛硬朗,一句“此间乐,不思蜀”更是将刘禅的懦弱无能勾勒的淋漓尽致。因此,作为一国之君的刘禅必须得为蜀国的灭亡承担主要责任。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刘禅的无能固然有先天的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诸葛亮逼出来的。

刘禅身为一国之君,但是在他最有激情、最须磨砺的时候,蜀国的军政大事皆由诸葛亮一人独断,几乎没有刘禅任何发言和参与的机会。比如说五路大军围攻西蜀之时,身为一国之君的刘禅竟然连在朝堂上与孔明相议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巴巴追到相府中向诸葛亮问计。人们因对诸葛亮奇谋妙计的顶礼膜拜,而忽略了诸葛亮独断专行、架空皇权带给蜀国的无穷贻害:

2、急功近利,穷兵黩武

魏强而蜀弱,因此以攻代守,并非错误之举。只可惜,诸葛丞相身受先主重托,深感责任重大,又恐自己死后蜀国再无能人续任,因而急功近利,屡出祁山,妄图凭借一己之才能够强扭时局,以一役而定天下,其情虽可悯,其心犹可嘉,可这种严重背离事物客观规律的穷兵黩武,只会让原本极贫极弱的蜀国雪上加霜,变得更加孱弱不堪。这种透支性的连年征战,不但没有完成光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宿愿,反而与魏国的实力差距越来越远,让蜀国率先衰竭,成为三国之中最早灭亡的国家。

诸葛亮作为一个未出隆中便能三分天下的智者,焉能不懂得韬光养晦,休养生息的重要性?焉能不明白以攻代守并非牺牲质量而仅以数量来满足的急功近利?诸葛亮不是不知道此中的道理,只是在刘备的重托之下已经欲罢不能了!诸葛亮这种急功近利、妄图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直接影响了后继者姜维。在智不如孔明、形势更加不利于蜀汉的情况下,姜维在短短的时间内九出祁山,不但未能撼动魏国的优势,反而极大地削弱了蜀汉自身的国力。作为蜀国对外军事政策的核心制定者,诸葛亮从一开始就战略失当,将蜀国带上了穷兵黩武的自毁之路。

3、人才断档,失于培养

刘备为请孔明不惜屈尊三顾茅庐,为宽张飞甘愿弃衣裳而全手足,为抚赵云甚至将亲子狠力掷地,正应有如此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求贤若渴的卑躬态度,蜀中方才有了左有卧龙凤刍,右有法正马良,五虎奔腾在当中的人才鼎盛之局。然而,诸葛亮执政之后,疏于培养人才,怠于吸士纳材,独断专行于军政,大包大揽于诸事,根本不给他人施展抱负、独挡一面的机会,将刘备遗留下来的人才沃土,迅速变成了寸草难生的人才荒漠,直接导致了西蜀人才的迅速凋零,以至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尴尬窘境。倘若,孔明能仿效曹公一般博览众人之见,最后集而断之,充分调动起众将出谋划策的积极性,蜀国又焉能人才溃乏至斯?只可惜,诸葛亮以其经天纬地之才而自蔽自负,始终都摆出一幅自有妙计的玄幻莫测模样,连他最亲近的将领谋士也只能用猜测来揣度孔明的意图,根本就没有锻炼提高的机会,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在“丞相机算,神鬼莫测”的歌功颂德中机械行事、惟命是从了。蜀中亲信将士尚且如此,其他欲投西蜀而实展平生所学者见此情景自然也就会望而却步,萌生退意。孔明对现有人才都如此疏于培养,就更难以静下心来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高效的人才引进战略了。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抬出姜维来反驳。的确,姜维是诸葛亮为西蜀人才储备作出的巨大贡献,但姜维一人的灿烂不足以掩盖西蜀人才的整体匮乏。当降将姜维带着另一位降将夏侯霸,以及参加过黄巾的超级老将廖化一起纵横沙场时,你就可以想象蜀中人才匮乏到了何种地步!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