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中国古代军队发展到后期只有刀、剑、矛这些冷兵器了?

本文所描述的刀、剑、矛是中国单兵冷兵器的代表,其中刀是劈斩类,矛是穿刺类,而剑作为装饰品为各朝各代文艺青年所喜爱,此外还有弓弩之类的远程射击武器,棍锤鞭等打击类武器;其他各种兵器基本是这几种兵器的异化。

各个时期的武器形态和当时的科技水平以及战争形式息息相关。简单的对我国战争形式对武器装备的影响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史前战争、车战时期、弓弩时期、重甲时期、火器时期。

史前战争

是不是中国古代军队发展到后期只有刀、剑、矛这些冷兵器了?

我们无从考证这一时期的具体时间,不过可以猜测这一时期的战争形态。简单的弓是当时的远距离武器,但不能保证稳定性。木棒、石斧等打击类武器是主要近距离武器,甚至投掷石块等都是有效的击打手段。战争的形态大概和现在的打群架差不多,勇猛和人数是决定性的。青铜兵器的出现改变了战场上的强弱,青铜矛和青铜戈因为他的长度和杀伤效果完胜斧、棒等打击武器;在普遍不着甲具的情况下,被矛刺中便有生命危险,考虑到当时的医疗条件这个风险相当大。青铜武器的产量制约了战争的人数,故而春秋时期战争人数较少也有这方面原因。

车战时期

是不是中国古代军队发展到后期只有刀、剑、矛这些冷兵器了?

战车的出现主导了战争,配置有弓手、戈手、御者的3人的战车战斗小组在步兵面前简直就是移动堡垒,能提供远距离和中距离进攻,步兵甚至很难靠近战车。步兵虽然装备有矛或者戈,可除非有着同归于尽的勇气,否则无法阻挡战车的突袭;对步兵来说即使用矛刺中战马,在这么近的距离上,车的惯性冲击都会杀死步卒。这一阶段的趋势是战车手的戈或矛越来越长,达到4米到5米,相应的步卒的矛也越来越长,兵马俑中出土的戈有长达6米的,便是用来应对战车的。

南方的吴越地区由于水系复杂,地势起伏;战车无法使用,故而以步战为主;3米以内的矛和剑是主要的武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好剑都源于吴越便有这个缘故。

弓弩时期

是不是中国古代军队发展到后期只有刀、剑、矛这些冷兵器了?

威力无比的战车被弓和弩打败了,尤其是弩;之后弓弩统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战争,直到甲具的进一步演进。

按照兵马俑中出土的文物显示,秦军的骑兵配置的是弩机,步卒也广泛配置了弩。实际上弩机是不适合骑兵使用的,在马上射出一箭后,很难再给弩机上弦,所以弩骑兵应当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部队,在接近敌军之后他们只有一次射击的机会,之后就完全丧失攻击能力了。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骑兵也无法作为突击力量使用。故而秦军的弩骑兵应当做的是,上弦,接敌,射击,而后远遁至安全距离上弦,重复这一个过程。这种战术明显是针对战车而射击的,战车虽然是个移动堡垒,但转向不易,较为笨重;秦军的弩骑兵可以从侧面对战车进行攻击,从而打乱对方的战阵,之后用己方的步卒和战车结束战争。

那么秦军为什么不选择弓骑兵而是弩骑兵?弓骑兵的实现在马上的连射效果,这是弩骑兵不具备的。不过由于没有马镫,弓骑兵比弩骑兵更难培养,射击精度和稳定性更差。且弓骑兵的射程教近,战国时期神射手养由基能百步穿杨,大约是130米的射程(古代的步表示现在所谓的2步,跬表示一步)

,养由基天生神力,非常人所能及,普通步军弓箭的射程肯定在100米内。而无论什么时候骑兵的弓弩型号都要小于步军,射程也小于步军。这样来说弓骑兵和战车上的弓手相比,没有射程优势,战车上的弓手可以配置步兵弓。

战车告别了战场,弓弩统治了战争。李陵和匈奴作战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李陵以5000人硬悍匈奴十万众,且战且退,诺不是最后箭矢不足,不得已投降,当是历代中原对北方民族最大的胜利。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霍去病千里奔袭用的也是这种战法,即弓步骑兵。利用马匹提供机动力,到达预定位置之后下马步战,利用马匹或车阵为掩体,控制敌我距离,然后弓弩齐射;这样凭借优秀的弓弩制作工艺,在射程和杀伤力上完胜北方民族。

这种利用掩体控制距离,然后用弓弩的优势杀伤敌军的战法,直到南北朝时期仍然是极为有效的战术,刘裕的却月阵也是这个原理。如下图,刘裕用车阵配合长矛来起到控制距离和隔绝敌军的作用,然后用大弩提供杀伤;由于个弩机的射速较低,辅以射速高的弓箭来保持火力的持续性。重磅的弩机配合射速较快的弓箭,直到宋元都是中原步兵部队的主要进攻手段;明清由于火器的发展,火器取代了弩,而弓箭仍然是作为射速较慢的火器的辅助兵器来使用。(弩机的射速在每分钟4-5发,弓箭可以做到15-30发)。

是不是中国古代军队发展到后期只有刀、剑、矛这些冷兵器了?

是不是中国古代军队发展到后期只有刀、剑、矛这些冷兵器了?

为了配合弓弩的使用,这一时期的武器主要是控制距离的矛和短兵接战的刀。值得一提的是,冶铁工艺的进步和产量的提升使得刀取代了剑成为了单兵的主要武器。冶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甲具的进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甲时期。

重甲时期

汉朝有着400年的历史,在这400年的过程中,南北战争即和北方以及西北的游牧民族的战事是国家的主要军事发展目标;在游牧民族普遍不着甲或者轻甲的情况下,汉军弓弩的优势便足以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自三国开始到隋唐,长达400年的国家内战,衍生出了重甲步兵、重甲骑兵等等突击能力和防护能力极强的部队,战争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为了突破弓弩战阵,重步兵出现了.在魏晋时期出现了能提供很强防护作用的的筩袖铠,这种能保护全身的铠甲,配合盾牌和大刀是突袭敌阵的利器。步兵阵的弓弩和刀枪都很难给镯甲战士带来伤害(筩袖铠见下图,此为骑兵铠,步兵甲没有腿裙或者略短)。

是不是中国古代军队发展到后期只有刀、剑、矛这些冷兵器了?

重甲骑兵出现之后,重甲骑兵的突袭取得了和弓弩杀伤相等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甲的重量和弩的力量是梯次增加的,甲越来越重,弩的杀伤力越来越大,直到人体已经无法承受甲具的重量以及单兵无论如何也无法张开的弩。

而重甲骑兵的大量使用,重甲骑兵之间的战斗变得频繁起来;重甲之间的战斗,普通的刀剑等劈刺类武器以及矛等穿刺类武器都无法带来有效杀伤,刀和矛最多是将骑手打下马来,由此单纯打击类的武器如鞭、鐧、锤、骨朵等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重达10kg的鞭或者鐧,如果打在人身上,即使有盔甲防护,在马的加速度下也能造成内脏破裂之类的致命伤害;故而唐宋的骑兵中,打击类武器的使用频率相当高。

一个标准的重甲骑兵,估计会配置一杆长枪(唐以后矛改名做枪),长度在3米以上(后统一在3.1米左右),用于凭借马速的突刺以及控制和步兵的距离。同时配置鞭鐧刀等短兵器,用于近战接敌肉搏。

步兵的配置仍然是弓弩加刀枪,考虑到城墙攻防战越来越重要,越来越频繁,枪的长度有减短的趋势。

火器时期

火器的出现让重甲丧失了价值,当火器取代了弩的地位之后,重甲带来防护效果已经不能掩盖机动能力的损失。重甲的步兵和骑兵在火器面前就是不动的靶子。这也是题主所说的后期,大体指的是明清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武器从冷兵器向热兵器演进的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甲具告别了重甲,而是以布甲为主;在布帛里面加一层棉花,内衬铁片;能有有效防护火器的杀伤。随着火器的进步,甲具越来越没有作用;到了清末,甲具基本上推出了历史舞台;一方面是军队久疏战阵,另一方面也是欧洲输入的火器完全无视布甲的防御。

是不是中国古代军队发展到后期只有刀、剑、矛这些冷兵器了?

是不是中国古代军队发展到后期只有刀、剑、矛这些冷兵器了?

这一时期,刀、枪、剑、弓之类的武器已经不是战争的主力了,他们能保存到今天,主要在于政府的许可。甲具和兵器历来都是政府严格控制的器物,宋朝不许民间藏有甲具和弩;但是可以持有刀、枪、剑、弓四类武器;到了明清时期,冷兵器已经不是战争的主力,便逐渐允许民间拥有其他武器,民间的武术运动和武器逐渐发展起来,十八般武器便是这一时期总结的。不过比起其他的“冷门兵器”,刀、枪、剑、弓、棍五类是其他各种兵器的基础形态,分别能提供劈砍、劈刺、突刺、远射、打击等冷兵器的主要功能;且民间持有历史更为悠久,故而在冷兵器逐渐淘汰出历史舞台的时期,这种活化石更容易保存下来。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