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做半个林徽因,不做一个张爱玲!从两人的择夫标准,看婚姻的幸与不幸

宁做半个林徽因,不做一个张爱玲!从两人的择夫标准,看婚姻的幸与不幸

林徽因与梁思成

有人曾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比较,不免纳闷:为何才气比林徽因要大得多的张爱玲婚姻是失败的,而林徽因的婚姻生活却是那样让人生羡?

说到林徽因的婚姻,必须要说到徐志摩。

林徽因1904年生于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接受的教育也都是极好的。1921年,17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一起到英国,遇见了徐志摩,二人谈起了恋爱,徐志摩当时和张幼仪的婚姻关系并没有解除,放到现在也是够渣的,一渣在不爱人家还和张幼仪结婚,二渣在婚内出轨。

徐志摩对林徽因着迷时,他的妻子张幼仪千里迢迢来寻他来了。

张幼仪告诉他,自己已有他的骨肉了。

他居然说:去打掉吧。

张幼仪说:听说有人因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这时说了一句”挺富哲理”的话:还有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

也许就是这样一件事,让林徽因看透了徐志摩——这是一个只爱自己,不值得女人依靠的男人。

林徽因是才女,她当然也会爱上徐志摩这样的“俊才”,爱他的俊朗潇洒,爱他的罗曼蒂克,爱他的诗才横溢。

但她绝不会把这些放在第一位。那她又会将什么放在第一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到另一个男人,即与她一生相厮守的梁思成。

用现在的话说,林徽因绝对是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从不乏热烈的追求者,其中金岳霖就为了她终身未娶。

但为何林徽因偏偏选择了父母为她挑选的“非文科生”梁思成?这与林徽因对男人的洞悉不无关系。

宁做半个林徽因,不做一个张爱玲!从两人的择夫标准,看婚姻的幸与不幸

林徽因在建筑设计上自有天赋异禀,可她最初在与梁思成一同工作的日子,画着画着就做别的去了,这时,梁思成会一声不吭的为她画完。

就是从这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林徽因这个“小女子”窥见了梁思成这个“大男人”的气度与襟怀。

抗战期间,梁思成固守在贫穷的李庄,林徽因不畏艰难紧紧相随。

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也从70公斤下降到47公斤。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笔耕不辍。

这时身体也差强人意的林徽因,为梁思成的身体担忧,更是不停地咯血。

在劝说梁思成未果的情况下,她也就与梁思成一道投入到了著述中。

就是在粮食匮乏、没有电、臭虫横行的李庄,两人每天几乎都要伏案工作到深夜。

到抗战胜利时,他们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

也就是在这段日子,有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去美国,梁思成却拒绝了。

他说:“中国在受难,要与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

如果说这样的事情已让大家对梁思成心生大大的敬意,那么还有一件事让人的灵魂更是受到震撼了。

1944年,美国要中国为他们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及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

这个任务也就顺理成章的落到了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梁思成的身上。

让人没想到的是,梁思成竟将这事管到了日本的国土上——他要求盟军不要轰炸日本的京都与奈良。

本来,梁思成与日本不光有国恨,而且还有家仇。他的弟弟梁思忠,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就死在日本人枪口下。

可他还是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他说,要是从我的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

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有人说,不要以为他这是迂腐,你的胸中一定会有着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

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了,林徽因所追求的是一种在仁爱前提下有担当的男人。

而事实上是,梁思成不仅仅是对妻子儿女家庭的担当,还更是对世界文明对人类进步的担当——一种高尚的犹如巍巍大山浩瀚大海般的担当。

宁做半个林徽因,不做一个张爱玲!从两人的择夫标准,看婚姻的幸与不幸

而要说两人的爱情,梁思成绝对爱林徽因更多一些,但好在林徽因也并未辜负这份深情。

林徽因绝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不仅看的透彻,也拎得清。有句话说得好: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林徽因必定明白,所以她对徐志摩的感情是当断则断。后来,林徽因对自己的儿女也是这么说的:“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确实,林徽因不是这样的人,她虽然有浪漫情怀,但更有理智,看上去没有烟火气息的林徽因,内心其实非常强大,可以说住着一个男人。所以,他绝不是徐志摩眼中懵懵懂懂的小姑娘。爱情对林徽因来说,绝不是生命的全部,她心中还有理想有追求有家国。

简而言之,林徽因处处表现的都是浪漫,但其骨子里却是极度现实的,是极看透这个世界的。

但另外一个才女张爱玲则恰恰相反,说什么“成名要趁早,否则便快乐也不痛快了”,很是现实,可骨子里,她却是浪漫的俘虏。

关于这一点,也可从两个人的文章里看出。

林徽因的诗歌作品多是个人情绪的表达,对生命和爱的感悟与探索,她那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不知明媚了多少人!

而张爱玲的作品多写爱情,悲凄的爱情,写那些在爱情中的斗争的男女,而她自己却在那场斗争中“萎谢”了。她曾对胡兰成说:我倘若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那时她不过25岁,而此后,她是真的没爱过别人。

胡兰成是张爱玲的初恋。那一年张爱玲24岁,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才女。1943年,胡兰成偶然在上海寄来的《天地》月刊中看到张爱玲发表的小说《封锁》,被其才华吸引,寻问后得知作者是个叫“张爱玲”的女子,便乘车前往上海寻人。

就是这一寻,张爱玲便沉醉在其温柔乡里。

宁做半个林徽因,不做一个张爱玲!从两人的择夫标准,看婚姻的幸与不幸

张爱玲和胡兰成

“浪漫”的林徽因很快就看透了徐志摩不是一个可靠的男人,但“现实”的张爱玲却看不到大汉奸胡兰成的人格残缺,一味地被他的风流倜傥,机敏有趣所俘虏,说什么:“见了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样的花是开了,可那只能是结出一串又苦又涩的坏果子的花。

胡兰成年长张爱玲14岁,人生阅历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才华也能与之相媲美,对自幼恋父的张爱玲来说,这种男人的魅力绝对是无法阻挡的。

38岁阅人无数的胡兰成对24岁的小姑娘的心理绝对是了如指掌的,张爱玲觉得遇到了懂得欣赏自己和了解自己的男人,她曾在给胡兰成的回信中写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不久,胡兰成的妻子知道了,与胡兰成离了婚。就这样,一年后,两个浪漫的人签下了一纸契约“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妻,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婚后,两人花前柳下,对月吟诗。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胡兰成很快见异思迁,移情别恋了。

爱情不在了,曾经的誓言也就不在了,胡兰成到底没给张爱玲“安稳”。

伤心的张爱玲在以后的十几年里都是独身一人,飘荡流离。她是那样一个高傲的女子,注定了两人相忘于江湖的结局。

要说胡兰成,放到现在绝对是一个大大的渣男。花言巧语又滥情,婚姻于他而言就像儿戏,轻易就可以许诺。

应该不是张爱玲看不到胡兰成的渣,只是她不愿意“识破”罢了。她的朋友有这样的回忆:一天,她的朋友去看她,发现张爱玲穿了一件袍子,快乐异常,忍不住说这是胡兰成挣了钱给她买的。

她的快乐是要让朋友知道自己的男人也是能养自己的。

是的,张爱玲也是希望胡兰成能够有所担当,能够成为她可依靠的肩膀的。

可现实是残酷的,事实证明胡兰成爱的只是他个人——你不可能指望一个汉奸去拼了命爱一个小女子的

由此,我们似乎还可以想象的出,当年林徽因在见到徐志摩时,与张爱玲见到胡兰成的感觉大约没什么两样。

可以说,正是两个人的择偶观迥然不同,而造成了后来的幸与不幸。

毫无讳言,婚姻中,男人是否可靠,是女人能否拥有幸福的最根本的基石。而男人可靠与否,是能够从细节中看出来的。无疑,极具家国情怀的梁思成,是汉奸胡兰成不能相比的。

婚姻中的男女,无论有没有爱情,男人都应该有一副坚实的臂膀,所谓”铁肩担道义“。唯这种男人,才能担起女人一生的幸福。

其实科学家说,人是唯一一种接受暗示的动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把你变成什么样子。

一生中有三种人会不断的给你暗示,用行为影响你,他们是老师,朋友,和伴侣,良师益友可以有很多,但伴侣只能一个,一定要为自己负责任,因为这件事情决定你一生的高度。

选个高贵的人做伴侣,这个问题无关男女都一样。

所以我说,宁做半个林徽因,也不做一个张爱玲。在爱情里委屈着自己,在事业上委屈着自己。我们要有爱情,也要有自己。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