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缀物还是牺牲品,金陵十二钗中身份最奇特的女子妙玉

从点缀物还是牺牲品,金陵十二钗中身份最奇特的女子妙玉

妙玉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是排序第六位的,可见她是较重要的角色。然而奇怪的是,十二钗正册中的其他十一位,要么是四大家族的女子,要么是嫁到四大家族的媳妇,惟独一个妙玉“两不是”。并且她以女尼的身份出现,在书中占用篇幅很少。

那么,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艺术构思?为什么要把一位与贾家毫无关系的女尼放进十二钗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古来的红学家们,对妙玉评者寥寥,且非议者多,甚至说她是“神经变态的色情狂”(林语堂语)。近些年刘心武先生重视对妙玉的研究,但多为探佚,许多地方不免牵强。下文试图从艺术的角度对妙玉这个艺术形象作些探讨。

从点缀物还是牺牲品,金陵十二钗中身份最奇特的女子妙玉

妙玉首次正式出场,在小说第十七回。此回写贾府为元妃省亲,采买了十二个小尼姑和小道姑,“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妙玉。所谓“外有”,就象买货物搭上的零头,由此可见妙玉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关于妙玉的出身和经历,小说中写道:“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取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儿又极好。”

可见她本是官家小姐,身世不凡的,又生得聪明灵巧,只因自幼多病,竟被狠心的父母送入空门,现已是父母双亡的孤女,被师父带着飘来游去。如果长住家乡玄墓山的蟠香寺,或者还是一个隔离城市便于修行之地,偏又被师父带着进京,还没有广求佛道,却梦一般地成为“搭头”,被搭进了豪门贾府的大观园。她与贾家非亲非故,素昧平生,仅仅因为元妃省亲,大观园里需要一种高雅的点缀品,妙玉便囚在了象装饰品一样的栊翠庵中。从官宦之家投入到空山古刹,又从空山到闹市,最后投入到“深似海”的赫赫候门,出家人妙玉自小饱经世道蹉跎,这是什么“缘法”给她定下的行径啊?

所幸妙玉并没有因为生活蹉跎而随波逐流,沦为俗物,她是处处保持和显示心性高洁的本质。听说贾府要她入大观园,她说:“候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硬是挣得了贾府下了贴子礼聘,又以车轿迎接的破格待遇,可见她确实是个藐视权门、轻贱贵势,颇具仅抗性格的少女。否则,以贾府之势,趋奉者正愁无缘进攀,又何至于反要贾府礼请?联系后文宝玉说她“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她的眼”,以及邢岫烟介绍的“她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之语,我们确信这是一位不俗的女子,正如脂评所概括的:“补出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洁”。

从点缀物还是牺牲品,金陵十二钗中身份最奇特的女子妙玉

这样一位妙龄玉貌的尼姑,被贾府“礼聘”入园后,从此就被“拢”在拢翠庵中了(有的版本将“栊翠庵”作“拢”翠庵,笔者疑是“栊”通“拢”)。可是妙玉在这里既非主人,又非作客,即非小姐,又非丫环,她是什么呢?很明显,她就象那些花鸟虫鱼一样,作了当今贵妃娘娘省亲别墅中的一种点缀物。所谓“出家”,原是意味着为了解脱作为一个凡人的苦恼,去通过“修行”获得高出于凡人的境界。可在庸俗污浊的贾府、香罗艳粉的大观园中,不是明枪暗箭,就是惨绿愁红,比起普通的“凡人”处境,压迫与反抗,享乐与哀愁,诱惑与挣扎,更为尖锐、复杂,年青的妙玉在这种环境里接受“金鱼缸”和“鹦鹉架”般的供养,她所遭遇的考验,自然比一般“凡人”还要严酷十倍百倍。

但这位心性高洁的女子,一直和贾府保持着相对的独立。第四十一回可谓妙玉正传,写贾母带刘姥姥等人到栊翠庵来,其间因为贾母和刘姥姥先后喝过一只成窑杯,妙玉便嫌脏要把它摔了。这固然表明了她过于怪僻的性格,但又正是突出了她“过洁”的品质。再看其间妙玉的行事:她只给贾母捧了一盏茶,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只顾自己去吃“体己茶”,再没有和贾母等贾府的太太奶奶们周旋应承,贾母等人要回去时,“妙玉也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这里同样表现了妙玉心性高洁的一面。虽说是“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但象妙玉这样的身世地位而又“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的少女,“过洁”又何偿不是一种防身自卫的武器呢?

妙玉鄙视庸俗卑劣,几乎对谁都不屑于多所接触,但对黛玉和宝玉表现过不同一般的态度。第七十六回写黛玉、湘云深夜联诗,妙玉走来窃听,共感哀凄,把她们请入栊翠庵中,自己一挥而就地给她们续作完篇。续作中有“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缚,木怪虎狼蹲”等句。她写大观园的景物而用了“露浓”、“霜重”、“神鬼”、“虎狼”等词语,不正是和黛玉深感在大观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样吗?都是抒发她们凄苦和凶险的身心历程。

可见,妙玉和黛玉从气质到才华,都同属一个类型。在这样的环境中,“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因看重宝玉是“些微有些知识的”,因而,妙玉与宝玉的关系也不一般,从四十一回栊翠庵宝玉品茶、五十回栊翠庵宝玉乞红梅、六十三回妙玉给宝玉送寿帖等情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少女妙玉实际上蕴蓄着炽热的情感和天真的情趣。一个被贵势逼得无法存身的苦行僧,一个被黑暗社会推入冷坑的青艾少女,她既无意于做一个独身主义者,又未曾发誓要在青灯古殿待一辈子,那满腹的“芳情”和“雅趣”多么渴望找到一位知音来倾诉啊!

可严酷社会的规定偏不允许她插足现实,不允许她有自己的性格、才华,因而她既无端地被迫悬着一个脱离尘世的目标,又不愿把自己变成枯木死灰,外来世界的刺激与诱惑,内心世界的抑制与冲击,不停地打磨着妙玉,这就是她永远得不到解脱的苦恼,而她与宝玉的微妙关系,正是体现了这位少女挣脱苦恼的反抗性格。

就是这样一位心性高洁、性格反叛、“如兰”“如仙”的少女,其最后的命运如何呢?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是写宝玉看妙玉下棋,致使妙玉心动脸红,在回庵里坐禅时,“走火入邪魔”,以致丧失了自镇力,最终被盗贼窃走,污辱后被杀(或自杀)。这一悲剧性的处理,虽然与前八十回书中的判词及《世难容》曲的描写大致相符,但其中对原意又多有歪曲。

我们从判词“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和《世难容》曲“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抱着极大的赞美、同情和悲悯来写妙玉的。这位美丽绝妙的少女终至“遭泥陷”,并不是因为她本身“情欲未断”的结果,而是由于有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的压迫与欺凌,一个女孩子即使以避世的方式来作出一点抗挣,也难以逃脱悲惨的结局。连一个女尼也难以洁身自保的社会,其龌龊卑劣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从点缀物还是牺牲品,金陵十二钗中身份最奇特的女子妙玉

《红楼梦》作者之所以要塑造一个青年女尼这样的悲剧典型,其用意非常深刻。

首先,作者塑造妙玉这一艺术形象,是表现封建家族兴亡史这一主题的需要。贾府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到“子孙流散”、“破家灭族”的败落,是封建贵族阶级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在伟大的《红楼梦》中,无论是当初的“盛”,还是后来的“败”,都是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件和人物命运的描写表现出来的,而妙玉这个典型,从封建家族兴盛时的“点缀物”,到败落后的“牺牲品”,既是她个人走过的一条人生道路,也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由兴到衰的过程。

同时,作者用这个典型作反衬法,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社会腐朽没落,迅速灭亡的下场。妙玉出身于仕宦之家,从她饮茶的习惯看,也曾是朱楼绣阁中的千金小姐;从她掌握的稀世茶具看,其幼时家境并不比贾府差。然而,再富贵又怎么样呢?不是照样沦落为尼流落他乡,寄食于侯门公府,“终陷淖泥中”吗?这种艺术手法正如脂评所述:“作者特为转眼不知身后事写来作戒”。

其次,作者塑妙玉这个青年女尼典型,是表现封建社会叛逆者悲剧命运的需要。妙玉是《红楼梦》三玉之一,也是具有反叛精神的三代表之一。妙玉的反叛形式同宝玉、黛玉不一样,是以避世当尼来体现的。在我国古代传统戏曲中的女尼故事,如“色空思凡”、“妙常追舟”等等,也都是某种反抗形象,但那都是喜剧写法,终至如愿以偿,皆大欢喜。

而《红楼梦》中的女尼妙玉也是反抗形象,但作者对她的塑造,却是前所未有的青年女尼的悲剧典型。妙玉是一个为封建社会所抛弃,不得已循入空门的女子,但她却坚持以“槛外人”、“好高”、“过洁”来作为防身武器,与那个污浊的社会抗争。虽然她的高洁未免有太过之嫌,然而又是难能可贵的。她是那样的高雅可爱和避世不入俗,而社会却又那样无情地让她“终陷淖泥”。从另一角度说,妙玉是一个先觉者,她比宝玉及黛玉、惜春等有觉悟的反叛者更早超脱一步,她是大观园的反叛者们的未来。然而,与那个社会里的一切格格不入者一样,妙玉最终还是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妙玉的悲剧,是封建社会扼制人性的有力证明。

第三,作者塑造这一典型,是表达对封建社会杰出人才不幸命运的深沉哀婉的需要。妙玉姑娘“云空未必空”,她表面上视世间一切皆为空幻,其实内心有着极为丰富的“芳情”“雅趣”,她就象她所欣赏的庄子,是一位超尘脱俗的高人逸士,对人世的大道,人生的本源看得很清,她能识歧径,知本源,所以“万人都不入她的眼”。可以说,在学识上,才情上,精神上,妙玉高于大观园中的所有人之上,是那个封建大家族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正因为她太优秀,太杰出,因而被那个社会“人愈妒”,“世同嫌”。象妙玉这样的人,是当时的世人根本理解不了的,是当时的世道不可能容纳的。“终陷淖泥中”,是她至终不肯屈服于权势和世道的必然结果。

通过妙玉这个典型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在污浊、险恶的黑暗世道,有多少心性高深、志存高远、敢于反叛传统、权威的志士,都被世道所难容、所迫害啊!明朝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说:“世人无有知我者”。他就象妙玉,因性情高洁而无人理解,难觅知音,结局悲惨。《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自己又何偿不是如此呢?这位才艺卓绝的思想家、艺术家,生前犹如“野鹤在鸡群”,享尽孤独与痛苦,一直到死,都在哀叹“谁解其中味”。是啊,就是在今天,他的这部伟大著作的旨,他的作品主人公贾宝玉(实指作者本人)的志,谁能透彻地解出?曹雪芹是用妙玉这个艺术典型控诉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罪恶。

此外,作者塑造这一人物,也是为了作品艺术本身的需要。《红楼梦》以其杰出的艺术才能为我们塑了一条漫长的人物画廊,在这条画廊上,有着各种出身、各种经历、各种教养、各种性格、彼此回异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的金陵十二钗,虽然她们同是贵族阶级出身,但却又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不同的经历,以妙玉和惜春为例,她们都是大观园进而的遁世者,命运可谓大致相同,但妙玉是自幼时不自主地被父母舍弃出家,因而在寂寞冷清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一种高洁的心性;而惜春则是在经历了家庭内部的种种烦恼并从姐姐们的遭遇中,看破了世情而自愿出家的,因其生活环境造成她孤独冷僻的个性。

作者正是这样通过人物的对比映照来塑典型的,如果缺少了鲜明的“这一个”,将会使这条画廊大为减色。此外,通过妙玉悲剧形象的塑造,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寄寓了作者对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妇女不幸命运的深沉哀恻和同情,试看金陵十二钗,上至贵妃娘娘,下至佛门女尼,又有哪一个逃脱了厄运的摆布呢?妙玉的遭遇,不过是封建大家庭中“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又一种类型的悲剧。《红楼梦》的作者是用他满腹的泪血来描绘他笔下的人物的,而使我们得以通过这些人物来加强对那个污浊黑暗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