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一面给朱元璋扫墓,一面将他的子孙赶尽杀绝

1699年2月,康熙皇帝又一次南下视察。

这是康熙皇帝即位以来第三次到南方视察,出发前,康熙皇帝发布诏旨声称南下期间,“一切供给,由京备办,勿扰民间。”

当年4月,康熙皇帝一行来到了江宁(今南京市)。在江宁期间,康熙皇帝不但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还亲自前往明孝陵,跪拜朱元璋。康熙皇帝为人谨慎,头脑清醒,很少给人题字。但在耳闻目睹明朝故都的盛况后,康熙皇帝忍不住给朱元璋题了4个大字:“治隆唐宋”。

康熙皇帝一面给朱元璋扫墓,一面将他的子孙赶尽杀绝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朱元璋的治理比唐朝、宋朝还要好,以至于明朝比唐朝、宋朝还要兴隆。众所周知,唐朝之强大、宋朝之富裕,在中国古代属于拔尖的行列。由此可见,朱元璋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事实上,康熙皇帝一生6次南下视察,其中有5次亲自前往拜谒朱元璋陵墓。而且每次拜谒均行三跪九叩之礼。对清史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三跪九叩意味着什么。因此,时人誉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康熙皇帝之所以多次拜谒朱元璋陵墓,大致有两点原因。

康熙皇帝一面给朱元璋扫墓,一面将他的子孙赶尽杀绝

一是获得清朝政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众所周知,清朝是一个外来政权。外来政权如何获得合法性和正当性?一个最简便的办法就是以前朝政权的继承者自居。虽然清朝入关时,明朝已经因为崇祯皇帝自缢身亡而不复存在。但清朝统治者总是千方百计想和明朝发生联系。拜谒朱元璋陵墓,即为其具体实践。

二是安抚广大民众,笼络汉人精英。清朝入关后,由于错误地实行了“剃发易服”政策,导致南方一带对清朝发生激烈的抵抗。著名的“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就发生在这段时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南方还存在浓烈的反清情绪。康熙皇帝拜谒朱元璋陵墓,有助于减弱汉人的抵触情绪,将汉人精英笼络在清廷身边,至少也不要成为潜在的抵抗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康熙皇帝一面给朱元璋扫墓,一面却对他的子孙后代赶尽杀绝。

我们知道,清朝入关后,对明朝皇室极尽刻薄之能事,残暴杀戮,绝不留情。历史学者白新良、赵秉忠所撰写的著作《清兵入关与明朝宗室》中,统计了一排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清朝杀戮的明朝皇室,郡王以上有名有姓者有50多人。对于他们的家室,清朝则是全部诛杀。因此,仅仅这5年就杀掉了1万余名明朝皇室。连李自成都没有杀掉的崇祯皇帝3个皇子,最终都被清朝杀掉。

甚至到了康熙时期,清朝统治已经比较稳固,这样的追捕杀戮还没有停止。

崇祯皇帝第五子朱慈焕,在民间隐姓埋名,有幸逃过了清朝初期的杀戮,活到了70多岁。

1699年,就在康熙皇帝拜谒朱元璋陵墓,并题写“治隆唐宋”4个大字后,还向大臣表示,要寻找一名朱元璋的后裔,管理明孝陵:“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

朱慈焕不是傻子,当然不会真的跑出去接受康熙皇帝的这番“好意”,但他从此放松了警惕,自觉这辈子总算可以善始善终了。

然而,他老人家还是太天真了。

不久,朱慈焕请客吃饭时,喝多了酒,向一位老朋友透露了自己的身世。这可不得了。很快,消息就传了出去。当时在浙江一带组织反清复明的一念和尚获悉后,迅速举起朱慈焕的旗号。这把朱慈焕吓得够呛,赶紧携妻带子逃之夭夭。

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清朝的网络下朱慈焕又能逃得多远?很快,朱慈焕和一个儿子被抓获归案,其余6位家人均投缳自尽。

朱慈焕在审讯时,为自己辩护:“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对朱慈焕的辩护,康熙皇帝根本不屑一听。他下谕旨称:“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俱着立斩。”于是,朱慈焕亲眼看见自己的儿子被斩首后,又遭到凌迟之刑,在痛苦万分中离开人世。

至此,崇祯皇帝的全部后代消灭殆尽。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