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刘封的死因的:关羽败走麦城后,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援,刘封见死不救,致使关羽被杀。刘备得知消息后,极为震怒,马上就要派人去把刘封抓来问罪。诸葛亮劝刘备要先将刘封、孟达分开,再一一捉拿。于是刘备下令让刘封去守绵竹。孟达见刘备调走了刘封,知道大事不妙,于是便投降了曹操。诸葛亮转头又命刘封去攻打孟达,但却大败而归。刘封逃回成都后,刘备将刘封斩首。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三国演义》将关羽之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罪于刘封,刘备杀刘封纯粹是为关羽报仇,而没有其他目的。这一点罗贯中是做了点手脚的。关羽之死,确实和刘封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能完全怪罪于刘封身上。关羽攻打襄阳时,的确曾派人命刘封、 孟达出兵相助,但二人以 “ 山郡初附, 未可动摇” 为理由,没有出兵。后来关羽兵败后,刘备责怪刘封“ 不救羽” ,但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杀掉刘封。是诸葛亮力劝刘备杀掉刘封,刘备这才被刘备赐死的。

诸葛亮与刘封有仇吗?一定要置刘封于死地?其实诸葛亮与刘封往日无冤,近日无仇。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另有原因。

刘封本名寇封,生得器宇轩昂,气力过人,深得刘备的喜爱。刘封跟随刘备后,虽然才能一般,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算是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立过不少战功。但是,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对刘封越来越疏远,不但仅给了他一个不太高的副将军之职,而且还将刘封赶出权力中枢,让他来到偏远的上庸,抵御曹操。刘备和诸葛亮都清楚,刘封根本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这么做只不过是要将刘封赶出朝堂罢了。刘封之所以得到这种“待遇”,一切的根源都在他是刘备义子这个特殊的身份。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中国古代为宗法社会,子嗣问题非常重要。在汉末群雄割据,军阀混战的年代里,各路军阀常年混战,随时都有可能领盒饭。所以尽早确定可靠的继承者,稳定本集团内部军心、消除可能发生的权力交接隐患,有着重要的作用。

刘备并不是一个喜欢收干儿子的人。史载:”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也就是说,刘备在收刘封当干儿子的时候,自己并没有亲儿子。

刘备是在建安六年认刘封为义子的,而刘备的亲儿子刘禅生于建安十七年,在这十一年中,刘封一直是刘备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地位特别特殊。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刘备收刘封为养子11年后,又生下了刘禅, 两人谁才是刘备的真正接班人呢?当然是刘禅。中国古代是典型的 “伦理政治” 型文化,其依托的社会结构是以 “ 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在继承制度上,“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庶以贵不以长”。因此刘备当上汉中王时, 就毫无悬念地立刘禅为太子。

作为刘封集团中资历最老、最受信任的大将,关羽是反对刘备认刘封为义子的。那么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史书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走进诸葛亮的内心,看看他在这件事上,到底是什么态度。

诸葛亮是个传统的儒家,这没有疑义。但诸葛亮在治理国家时,采用的不完全是儒家的仁义治国那一套,而是加杂了许多法家的手段。体现在用人上,诸葛亮用的是忠于汉室、廉洁奉公的“ 贞亮死节之臣” 。而那些对刘备集团有二心的,则处理起来毫不手软。对待刘封,诸葛亮同样如此。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刘封本人也许对形势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清楚,或者这个一武之夫根本没有想过自已已经不自觉的被圈入了宗法制权力争斗的中心。事实上,刘备派他驻守上庸,是对他的一种变相保护。

刘禅被立为汉中王太子后,怎样安置刘封,刘备征求过关羽的意见。关羽回信建议将刘封安排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避免他与刘禅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这备也采纳了关羽的建议。刘封如果能看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境地,与孟达精诚合作,为刘备守好东大门,恐怕也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结局。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封还是太嫩了。他先是在上庸欺凌孟达,导致与孟达的关系弄得很僵;后来又在关羽需要他的时候闹情绪(刘封不听关羽调遣,应该与当初关羽反对刘备收他当干儿子有关),导致关羽败亡,孟达降魏,可以说在上庸将刘备给他的一手牌打得稀巴烂。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即便如此,刘备一开始也没打算杀掉刘封。是诸葛亮一手导演了刘封之死。诸葛亮的动机是什么呢?

首先,诸葛亮要刘备杀刘封,是在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抉择。

仅就三国时期而言,因立嗣诱发的悲剧就屡见不鲜。袁绍死前立幼子 袁尚为继承人,导致长子袁谭与袁尚同室操戈,结果一同被曹操歼灭。刘表废长立幼,也重蹈袁绍覆辙,荆州落入他人之手。曹操也曾为立嗣之事犹豫不决,但看到袁绍和刘表两家的教训,最终还是立长子曹丕为继承人,保证了身后政权的稳定。后来的孙权,也同样在晚年为立嗣迟疑不决,最后立年仅八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可以说间接导致了吴国的衰亡。

诸葛亮虽然没有看到孙权家的结局,但 袁绍、 刘表的教训就在不远,不了不在继承人问题上摔跤,杀掉刘封无疑是一劳永逸的办法。这不是仁慈不仁慈的事,而是为了江山永固而做出的政治决择。生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在做这种选择的时候,必定是眼都不带眨的。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三国志》记载:“封既至(成都),先主责封之侵凌(孟)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所谓“因此除之”,就是借机除之,因而无论是不救关羽,还是侵凌孟达都只是借口,刘封之死的真正原因被诸葛亮一语道破,即所谓“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还有一个原因,出自诸葛亮的私心。

《三国演义》中,刘备对诸葛亮似乎言听计从,关羽、张飞对诸葛亮也是毕恭毕敬,其实这只是小说家言。实际上,在刘备在世的时候,蜀汉最高决策集团,是刘备、关羽、张飞、法正等几个人,诸葛亮的地位远远不如以上这几位。

我们从刘备当上汉中王后,对手下的封赏就可以看出来谁才是核心人物。关羽、张飞一个总领荆州,一个虎踞西川,大权在握;诸葛亮当时的职务是“军师将军”,这只是个临时性的杂号将军。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诸葛亮是个有理想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必须挤进蜀汉的权力核心。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利用关羽和刘封间的矛盾,附合关羽将刘封外放的建议,转嫁危机给关羽,避免与关羽对抗,这是第一步。再寻找机会除掉刘封,摘除日后一大心病。这是第二步。

刘封被杀的原因绝不是没有救援关羽。诸葛亮总结关羽败亡的原因时,把关羽平日“刚而自矜”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关羽之死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

但是,在刘备面前,诸葛亮可不是这么说的。在刘备追查责任时,诸葛亮先是挑动刘备找刘封问罪,然后又献计将刘封孟达分开,再一一除去。可以说,在刘封之死中,诸葛亮可谓处心积虑。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加上他特殊的地位,因此《三国志》中才会说:”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也是诸葛亮不择手段要除去刘封的真实目的。

诸葛亮是贤相不假,但他毕竟是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如果为了维护王朝利益、确保自己的政治路线能够贯彻实施,牺牲一两个刘封又算得了什么?

如果刘封真的是因为关羽的事被杀,那么诸葛亮后来原谅孟达就显得不合情理。诸葛亮南征南中回来后,李鸿告诉诸葛亮,孟达不相信孔明会做出”诛达妻子”的事情,诸葛亮听了十分高兴,还写了好几封信给孟达,希望与孟达冰释前嫌,邀请孟达重回蜀国阵营。要知道孟达可是在上庸力劝刘封不要发兵的元凶,诸葛亮都可以不念旧恶而愿意重新接纳;而拒绝与孟达一起降曹的刘封,却要被诸葛亮置于死地,诸葛亮杀刘封的用意,难道真的是因为不肯配合关羽发兵攻打襄阳吗?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正史上刘封是在关羽进攻襄阳、 樊城时,没有发兵相助;而绝非《三国演义》上说的关羽被围麦城,刘封见死不救。这是两个性质的问题。罗贯中将”见死不救“的罪名安在刘封身上,是因为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仁君的化身,罗贯中必须为刘备杀刘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所以,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刘封,不能按《三国演义》上的说法去分析。

到了清朝毛宗岗父子对 《三国演义》 作了全面的修订和整理后,,诸葛亮被神化了,对诸葛亮形象有损的内容,都被毛家父子删得干干净净。刘封之死的真相,也被彻底掩盖。所以,刘封之死是刘备一怒之下的误杀,事后刘备也非常后悔,完全不关诸葛亮的事了。

刘封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与刘禅之间的矛盾,加上其特殊的身份、刚猛的性格,诸葛亮认为将来刘备死后自己无法驾驭,所以糊里糊涂的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