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在中国遭废弃的书,却得到日本的重视,从此拉开中日发展的差距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出兵60万人,日军兵力仅占清军的三分之一。然而,战争却以清政府的惨败而告终。为什么清军以大于日军三倍的兵力,却还是输给了对方呢?除了清政府自身的问题,恐怕还与一本中国人自己写的书有关。

此书在中国遭废弃的书,却得到日本的重视,从此拉开中日发展的差距

1841年7月,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视林则徐为鸦片战争中的“肇事者”,将其分配到伊犁。路过镇江时,他和好友魏源相聚。回首往事,林则徐和魏源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林则徐不敢奢望有机会重返中原。临走时,林则徐把未完成的《四洲志》托付给魏源,希望魏源尽快修订、充实、出版,以开阔中国人的国际视野。

魏源是清朝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近代中国新思想的倡导者。他按照林则徐的嘱咐,把《四洲志》扩编成《海国图志》。

此书在中国遭废弃的书,却得到日本的重视,从此拉开中日发展的差距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系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军事教训,并将其纳入一个系统的军事思想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整理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全部资料,详细记述了亚洲、 欧洲、 美洲、非洲的各国情况, 包括历史、 地理、经济、 政治、交通、贸易、 风俗、 宗教等。可以说,《海国图志》第一次把世界的真实面貌摆在中国人面前。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将编写此书的目的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遗憾的是,这本书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那些守旧的顽固派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夷狄”的大力赞扬,甚至有人建议把书烧掉。

此书在中国遭废弃的书,却得到日本的重视,从此拉开中日发展的差距

1851年,《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其中六十卷被译成了日语。日本人如获至宝,他们通过这本书学习到西方的许多长处。

当时,日本政治家太久保利日夜阅读这本书。许多日本人,甚至日本农民,都争先恐后地购买这本书。正是因为这本书,日本人才了解西方国家的真实情况。他们将此书看作是加强海防的经典之作,这为之后日本的明治维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日本的迅速崛起。

此书在中国遭废弃的书,却得到日本的重视,从此拉开中日发展的差距

魏源可能死都没想到,他呕心沥血为自己国家编写的《海国图志》,到头来却帮日本人做了嫁衣。它不仅没有达到书中所说的抵御外敌的目的,反而吸引了外敌入侵中国。

此书在中国遭废弃的书,却得到日本的重视,从此拉开中日发展的差距

梁启超也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书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中国人自己的宝贝,却造福了日本人,还被对方狠狠地甩开了一大截距离,使自己彻底落后于外部世界,实在令人叹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