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18世纪末,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的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英国谋求与清朝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1792年,英国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使团出访中国。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当时的欧洲,仍然是仰视中国的,尤其是欧洲文化界,对中国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即使是英国,也只认为自己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而在东方,还有一个同样强大的中华帝国。英国视乾隆统治下的大清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它控制了从里海到琉球群岛,从贝加尔湖到孟加拉湾与暹罗湾的广大区域。
英国人也知道,中国以世界文明的中心自居,视一切外国为蛮夷,所以出访使团携带了大批能反应当时最新科技水平的礼品,如天体运行仪、帕克透镜、赫歇尔望远镜、蒸汽机、连发步枪、速射火炮等等;英国人当然也不忘展示他们的艺术,因此礼品中也包括许多画作,雕塑、瓷器等艺术品,甚至还有一支交响乐队,英国人想以此向中国表明,他们与中国一样,也是拥有高度文明的国家,不是无知的蛮夷,希望获得中国的平等对待。
为了在中国安装、调试、演示、讲解这些仪器和机械,一大批当时英国杰出的学者、工程师、艺术家、医生也随同前往,以至于英国内务部长郭达斯说这几乎是一个英国皇家学会。使团连同水手和士兵在内,规模达700余人,这在英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可见英国朝野对此次出访有多么重视。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赫歇尔望远镜
率领使团的,是英国资深的政治家和外交家马嘎尔尼勋爵,他曾担任过孟加拉总督、马德拉斯总督和驻俄国公使,外交经验非常丰富。
马嘎尔尼使团肩负着多项使命:一、在北京派常驻使节。二、开辟新的贸易港口。三、获得一块租界,作为可让英国商人常驻的货栈。四、评估中国的实力。五、寻求与中国结成反法同盟,在东亚和印度洋共同对抗法国。六、通过缔结双边条约,为英国的贸易打开远东其它地区的大门。
1792年9月26日,以“狮子号”战列舰为首的出访舰队在马嘎尔尼率领下离开朴茨茅斯,驶往遥远的中国。1793年7月6日,舰队来到舟山,1793年8月21日,马嘎尔尼一行进入北京,随后前往避暑山庄参加乾隆的万寿庆典。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马嘎尔尼勋爵
对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一事,如今的主流描述是这样的:大清以天朝上国自居,乾隆皇帝自诩为天下共主,视英国为前来朝贡的藩属国,他傲慢自大,愚昧无知,不仅拒绝英国带来的先进科技,还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荑以通有无。”为由,拒绝与英国通商,使中国失去了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最终沦为半殖民地。
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不!乾隆在马嘎尔尼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对英国嗤之以鼻的姿态,只是色厉内荏而已,其实他已经被英国展现的能力吓坏了,为了维护中央帝国的威严,他刻意营造天朝的辉煌气息,虚张声势,显示傲慢。
乾隆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也堪称一代战略家,否则,他怎么能于在位期间将清朝推向巅峰,把西藏和新疆纳入中国疆域?
乾隆并不像他的后辈那样闭塞,他是关注并了解国际局势的,清朝也一直与法国保持着往来。乾隆年间,大内侍卫的佩刀上都刻着“法国制造”字样。路易十五曾于1765年派遣特使访华,1788年,乾隆也决定也派一支使团回访,前去拜访路易十六。可是一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砍了头。
乾隆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这令他非常惊惧,唯恐欧洲革命会波及中国,于是他迅速下令断绝大清与法国所有的贸易和外交往来,召回驻法国的使臣,禁止在欧洲的华人与中国本土的任何联系,封锁一切与欧洲有关的消息。
正在乾隆对欧洲事态万分警惕时,英国使团又来了。乾隆当然是知道英国的,他早已获悉英国征服了印度,也知道在不久前发生的尼泊尔入侵西藏战争中,就有英国的影子,他说:“英吉利居西洋各国之首……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对各国夷人在洋抢掠。”可见他完全了解英国的强大和其拥有的海上霸权。
不仅乾隆了解英国,朝廷中知道英国的官员也大有人在,马嘎尔尼从北京到热河的途中,一位陪同的八旗军官对他说,他知道英国“是一个文明的,有创造性的强大国家,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无法与之匹敌。”一个旗人竟然如此了解英国,这让马嘎尔尼大感惊奇,后来才知道,这是由于官员们在北京与法国教会往来的结果,他们从传教士那里得到了欧洲的信息。
英国使团将要访华的消息,由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商务机构通报了朝廷,乾隆内心是不愿意他们来的,但英国人打着祝寿的名义,一向以四夷臣服,万国来朝自傲的乾隆无法拒绝。他还给了英国特使超高的接待规格,使团进入中国后,即派一名道员乔人杰和一名副将王文雄全程陪同,每到一地,都由当地最高长官亲自接待,派军队沿途列队欢迎并演奏音乐,夜间还点亮彩灯施放烟火,提供的食物更是精美无比,使团的接待费用达到每天5000两银子。从北京到避暑山庄有六天路程,使团夜里被安排在乾隆的行宫里住宿,皇帝的行宫本来是不能让其他人入住的,何况是洋人,所以这也是极大的礼遇,透露出乾隆对英国的态度。到达北京后,马嘎尔尼还被邀请参观圆明园和紫禁城,甚至获准进入正大光明殿,这种迎接规格是空前的,超过了当时参加祝寿的各藩属国的国王,而马嘎尔尼只是一个使臣,可见乾隆对这个使团的重视程度,因为他清楚英国的分量。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然而,乾隆一方面隆重接待英国使团,另一方面却对英国人提防有加,他对英国使团的各项要求非常恼火,认为他们是“心怀叵测”,“其事断不可行”。他还谕令沿海各省做好戒备,指出“各省海疆最关紧要,近来巡哨疏懈,营伍废弛,必须振作改观,方可使之畏惧,弭患未萌”。要求“勿令英吉利夷人潜行占据珠山等处海岛及附近澳门岛屿”。还要“不动声色,妥协密办”。可见乾隆对英国人的到来万分紧张,因为他很了解英国的实力和海盗作风。
英国使团的“朝贡”,不仅没有给乾隆带来丝毫喜悦,还让他蒙受了奇耻大辱。在中国成为东亚霸主的两千多年里,任何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时,都必须行三跪九叩大礼,否则就是大不敬,将遭严惩,可是马嘎尔尼却表示他只愿意按英国方式,行单膝下跪礼。1620年,葡萄牙派往中国的首任特使贝勒,就因为拒绝按中国规矩行礼而死在监狱里。当时行将覆灭的明朝在这个问题上尚且如此严厉,正处于乾隆盛世的清朝,对敢于逾矩的马嘎尔尼又将如何处置呢?他居然被放过了,乾隆同意他只行单膝下跪礼!
乾隆听说马嘎尔尼不肯磕头时,他下了一道谕旨:“倘伊等不行叩见礼,亦只可顺其国俗,不必加以勉强。”这位盛世皇帝真的这么宽容吗?他真的能容忍一个洋夷在自己的万寿庆典上不行三跪九叩礼?其实这是他的缓兵之计。以他的本意是想驱逐不遵礼仪的英国使团,但他知道这样将彻底得罪英国,后果难以预料,因此他希望先不刺激英国人,然后在寿典举行前的一段时间里,以各种办法诱使马嘎尔尼就范。
他先是让几位大臣对马嘎尔尼进行暗示和劝说,希望他明白,不磕头将被参加庆典的各国视为不懂礼仪的野蛮人而遭耻笑。可是马嘎尔尼不为所动。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乾隆下令减少对使团的食物供给,让他们挨饿,以此迫使他们服软,可是此举遭到了马嘎尔尼的强烈抗议,他表示这是对“英国尊严的侮辱”,要求清朝“遵守最基本的待客之道”。很快,乾隆又恢复了对使团的食物充足供应。
为化解礼仪争执,马嘎尔尼也拿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在庆典现场挂一幅英王乔治三世的画像,在马嘎尔尼对乾隆行叩首礼的同时,清朝大臣也对英王行同样的礼。但这个方案乾隆无法接受,因为中国皇帝是天子,乃天下至尊,如果按这种方式行礼,岂不是承认英王与中国皇帝平起平坐?这是万万不行的。
庆典将在9月14日举行,到了9日,乾隆知道马嘎尔尼不行叩首礼一事已经无法挽回了,他愤怒已极,恨恨地说:“朕意深为不惬!”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庆典开始了,皇帝龙辇到达时,文武百官和各朝贡国的国王和使节纷纷拜倒,一遍一遍地行礼,口中三呼万岁, 现场如波浪一样此起彼伏,只有马嘎尔尼等几个人单膝下跪,上身挺直,在这跪拜的人潮中显得特别突兀。现场的人都惊呆了,他们无法相信有人居然敢如此大胆。这是数千年来,外番对天子威严的第一次公开蔑视,对乾隆个人而言,不啻是一个巨大的羞辱,这位高傲的十全老人,内心所受的煎熬可想而知,可是他隐忍了,装得若无其事。在盛大的宴席上,他把马嘎尔尼召到身边,赐了他一杯酒,亲切地问英王的岁数,并祝乔治三世能与他一样长寿。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就此而言,乾隆不愧是个能驾驭大国的政治家,他深谙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这个真谛,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暂时放下怨恨荣辱,控制住了大局。这与他的子孙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儿子嘉庆因为英国使者阿美士德不肯行叩拜礼,就直接把他赶了出去;他的重孙咸丰,更是用武力强按英使下跪磕头,结果招致了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所以,在乾隆手里,中国疆域能扩张至最大,是有理由的。
就在乾隆与马嘎尔尼虚与委蛇,觥筹交错之际,礼部的官员们已经不知所措了,他们无法预料这种史无前例的事件会导致什么后果,既担心皇帝会迁怒于他们,也忧虑于怎么记载这件大失脸面的事。
对于这件事,清宫档案里只留下了简短的一句记载:“上御万树园大幄次,英吉利国正使马嘎尔尼,副使斯当东等人入觐。”到了嘉庆时期,便硬说马嘎尔尼当时行了跪拜礼。1816年,嘉庆在一份诏书中就说他亲眼看见马嘎尔尼朝乾隆磕了头。清朝就是以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给自己找回面子。
马嘎尔尼带来的机械和科学仪器陈列在圆明园里,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卖力地讲解和演示,他们用帕克透镜融化了一枚铜钱,还用它为和珅点着了烟斗。许多王公大臣来参观过,但是他们表情冷漠,显得毫不关心。当英国人要操演速射炮时,清朝的官员马上说他们自己会操作,然后就把炮拖走了,马嘎尔尼要派一名炮兵去协助他们,却遭到拒绝。六十多年后,闯进圆明园的英法联军又找到了这些炮,发现它们从未被使用过。清朝当时根本没人会操作这些火炮,只是他们不愿意在这个关键领域让英国人看出他们的落后,所以才拼命掩饰。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运送天体运动仪
包括乾隆在内的清朝权贵真的对这些先进科技无感吗?不是的,这些奇妙的器械和威力强大的武器已经对乾隆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他两次偷偷跑去观看,但没有让马嘎尔尼陪同,这一方面是因为乾隆不能接受陪同的英国人不磕头,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在马嘎尔尼面前暴露无知。他在参观时面无表情,临走扔下一句话:“这些东西只配给儿童玩!”
由于没有英国人陪同解释,乾隆只是直观看到了英国先进武器的威力,并没有理解天体运动仪和赫歇尔望远镜的意义所在,他也许认为天体运动仪只是以球体转动来报时的大型自鸣钟,赫歇尔望远镜也只是一种大型千里镜,与宫中已有的那些西洋玩意儿没什么根本区别,他要是知道了其中蕴涵的科学力量,会更加震惊,也许会改变对英国的态度,从而改变历史的走向。
无论乾隆在言语上如何不屑于这些仪器,但是,皇帝两次观看这些洋人带来的礼物,本身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天子对外国贡品只会出于礼貌瞄一眼而已,否则是有损形象的。马嘎尔尼认为,乾隆的两次参观及其表现,说明他是公开表达蔑视,内心却很欣羡。
乾隆参观后留下了一首诗,很能反映他内心的波澜,他写到:
视如常却心嘉笃,
不贵异听物诩精。
怀远薄来而厚往,
衷深保泰以持盈。
很明显,乾隆在告诫自己,看了这些精利的洋物件后,要保持淡定的平常心,其实就是在强作镇定。
长久以来,人们对乾隆有了一种刻板印象,就是狂妄自大,愚昧无知,拒绝先进科技,在热兵器兴起的年代,还在强调骑射是根本。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乾隆一生开疆拓土,打了那么多打仗,怎么会不知道火器的厉害?他强调的骑射是一种精神,并不是要放弃火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有刺刀见红的勇气。那时满人的勇气已经在衰退了,原来满人狩猎时敢于用冷兵器与老虎单挑,可是到乾隆时期,只敢用火器在远处射击了。乾隆对此很忧虑,要求八旗军队重新找回这种勇气。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乾隆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在后来的鸦片战争中,清军在英军炮击时还能坚守阵地,但英军一旦发起刺刀冲锋,清军就崩溃了。英军进攻时,风笛吹着掷弹兵进行曲,士兵以排队枪毙的精神一往无前,这种气势把道光皇帝都吓着了,他问手下大臣,英军打仗为什么不怕死,大臣们不知如何回答,就胡诌说英军规定四十岁以上才能结婚,所以他们的士兵没有家室拖累,因而不怕死,道光听后,愤怒地写下了“可恶至极”四个字,他已经忘了,他的祖先也是靠不怕死打天下的,而他的爷爷乾隆也知道打仗除了武器,更需要勇气。
英国使团关于常驻使节和扩大通商的请求都被乾隆拒绝了,理由是“不合天朝体制”,实则是怕被洋人窥探内情,更担心法国那种造反弑君的革命被中国人知道,从而扰乱民心,影响社会稳定。乾隆在给英王的回信中写到:“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居住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他还告诉英王:“天朝德威远被,万国亲王,种种珍贵之物,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就是说,我们什么都有,你们那些奇技淫巧我们不需要。
关于组成反法同盟一事,乾隆是这样回复的:“英吉利国或与佛兰西人打仗吃亏,希翼天朝救助。殊不知,大皇帝抚驭外夷,从无歧视。伊等彼此争斗,互相胜负,天朝惟有置之不问,大皇帝于外夷无分厚薄。”明确表示清朝不想卷入英法战争。
乾隆在拒绝了英国人的所有请求后,内心是很担忧的,他担心遭到报复。他在9月21日的上谕中透露了这种担忧:“该国王奉到敕谕后,或因不遂所欲,借词生事,也未可定。虽该国断不敢妄生衅隙,但或于澳门欲滋事端。”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英国使团礼物
马嘎尔尼的到来,使清朝精英明白了他们与洋人的差距有多大,但是无论乾隆还臣下,口头上都诲言这一点,然而他们的反应却是很诚实的。
浙江巡抚长麟也和乾隆一样,担心英国人寻衅报复,当时英国舰队正在舟山,仅旗舰“狮子号”就拥有64门火炮,清朝水师根本无法匹敌。但是长麟又不敢对乾隆挑明己方实力远不如英国人,于是他在折子里这样上奏:“英吉利国以僻地远夷,目睹天朝法制森严,谅不敢妄行滋事……臣思水师所恃者弓矢枪炮,而夷船亦复枪炮具备。似宜另筹一制胜之道……宁波府素有采鱼蛋之人,能在海水数丈之下寻觅什物。此等人若能招募为兵……即其入水鋸舵,俾匪船不能转动,而攻取操纵,惟我所用。”意思是双方枪炮实力相当,要取胜则须派潜水者在水下鋸断敌船的舵,让他们不能动弹。他虽然说的很委婉,但乾隆心知肚明,双方力量悬殊,只有出些奇招才有望获胜。他的朱批是:“备而不用可也,想不必至此。看得出来,乾隆明显底气不足,但在臣下面前又要保持沉着。
马嘎尔尼回国时,清朝的送客规格仍然很高,给使团里包括士兵和奴仆在内的每个人都送了丰厚的礼物,沿途官府都隆重接待,还派大学士松筠全程陪同。
英国使团在虎门出海前,清朝还在虎门要塞前以水陆两军列队为他们送行,然而马嘎尔尼却看到,清朝的战船上站满了士兵,炮孔里却没有炮,如果近看,会发现那些那些炮孔是画出来的。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马嘎尔尼当时认为,只需要几艘三桅战舰就能击溃中国的海岸防御力量,他认为,如果这样做了,就能制止清朝从海南岛至北直隶的运输,更重要是“朝鲜人将马上就会获得独立”。“把中国和台湾维系在起的联系是如此脆弱”,只需外国介入,它立即就会被切断。还有“从孟加拉只需稍稍动作,在西藏就会引起动乱”,这是易如反掌的事。
他预言:封锁虎门海峡,“广州就会窒息”,数百万依靠外贸或捕鱼为生的中国人将“被迫挨饿、抢劫或起义”中国将处于混乱的境地,这“将使俄国有机会在黑龙江流域建立统治权并攫取蒙古省;面对如此有利的时机,叶卡捷琳娜二世原有的野心就会暴露无遗”。
马嘎尔尼的预言可谓无比准确,这些在几十年后都成为了现实。但马嘎尔尼此时并不主张发动战争,因为发动战争就等于中止贸易,英国也将遭受巨大损失。他说:“我们在印度的殖民地,因贸易中断,将受到最大的损失”,因为中国是“棉花和鸦片的销售市场”。“在英国,毛纺工业很难从这样的冲击下恢复过来,估计每年将损失五、六十万英镑,几年后的损失将翻番,一个正在发展的白铁、铅、五金制品、钟表和其它机械制品市场亦将关闭。英国会失去丝绸和茶叶。”所以他认为:“只要尚有一线希望可以通过温和的办法取得成功,英国的利益以及人道精神应促使它不入侵中国。”
马嘎尔尼看到的前景,乾隆不是不清楚,他已经被英国人展示的能力吓着了,他绝望的发现,清朝不可能抹平与英国的科技差距,也无力仿制马嘎尔尼带来的先进装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力掩饰清朝的虚弱。为求自保,他把清朝的大门关得更紧了,直到四十多年后,迎来了“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而这个变局,在1793年其实就已经到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