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弱于金、蒙,其根本原因并不在军事上

哪个封建王朝军费投入最多?

宋朝。

从许多史料中我们都能找到证据,宋朝的年均军费支出占用了年均岁出的五成以上,在战争频繁的时期甚至高达八成。

宋英宗时期的三司使蔡襄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宋孝宗的遗诏中明确指出:“当今天下财赋以十分为率,八分以上养兵,不可不知。”可以说,这两个证据是非常有分量的。大宋弱于金、蒙,其根本原因并不在军事上

据此推算,唐天宝年间(史学界公认的最穷兵黩武的历史时期),其军费(约一千五百万贯)根本无法与北宋相比肩,甚至连一半都不及。

大宋弱于金、蒙,其根本原因并不在军事上

为何笔者要探讨宋朝时期的军费支出呢?

就是想证明:虽宋朝“重文抑武”,但这种情况针对的只是武将,并非国家军事。宋朝统治者对军事的重视,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从北宋的对外战争(雍熙北伐、熙河开边、元丰伐夏、绍圣开边、宣和伐夏、联金灭辽)中我们能看到,北宋在绝大多数大规模战争中都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术。为了能确保前线的战势,朝廷甚至要求民间将一切其他社会开支延后,将八成以上岁出用于战争。南宋初年战乱频发,教育事业甚至遭到了朝廷的搁置。皇帝以“不急之务”为由,将许多州县的学府停办,将所有相关支出抽调到战场上供应军费。

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唐朝的士兵不但没有军饷可领,还得自掏腰包购买武器装备。唐中叶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可朝廷给予士兵的却仅是衣物和粮食罢了,仍不会配给士兵武器装备。反观宋朝“一人充军数口之家得以全活”的情况,显然宋朝士兵的待遇远胜于唐朝士兵,他们可以拿到比农民、手工业者更高的工资,甚至让家庭跻身中产阶级。

南宋初期虽然绝大多数朝官的俸禄都大打折扣,但在前线作战的将领和士兵却能像以前一样领到充足的工资,有时还会拿到高额的补贴。在任何朝代,穷苦人家都以读书作为翻身的最佳途径。然而,事实证明在宋朝,没有家世背景的人可以选择入伍参军这条路,在军队中打拼所获得的机遇远比科举来得多。

大宋弱于金、蒙,其根本原因并不在军事上

众所周知,武器装备是在不断更新换代中进化的,而宋朝皇帝对武器装备的研究十分上心。拿宋太祖赵匡胤来说,“每造兵器,十日一进,谓之旬课,上亲阅之,作治之巧尽矣。”从这里可以看到,出身武将的赵匡胤,从未停止对武器装备的研究,甚至还要参与其中。

很多朋友认为,宋朝士兵的战斗力和单兵装备肯定十分糟糕,实则不然。

且看《梦溪笔谈》中的相关记载:

“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计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当二人有余;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钧,比颜高之弓,人当五人有余。此皆近岁教养所成。以至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不但宋朝的士兵擅战,连民间也普遍尚武。南宋时期,全国各地涌现了不少民间自发组织的乡社武装。千万别小瞧这些民间武装的战斗力,他们亦是抗金、抗蒙的中坚力量。要知道,历朝历代都有民间习武的风气,但没有任何朝代出现过类似宋朝乡社武装的组织。在《水浒传》中,大街小巷遍布了“擅使枪棒”的家伙,这正是宋朝全民尚武的真实写照。

大宋弱于金、蒙,其根本原因并不在军事上

此外,武术在宋朝的发展效率明显比其它朝代更高。当时的宋朝大城市流行各式各样的武术运动,包括舞剑、射箭、举重、角抵(摔跤)等。仅以临安城一隅举例,当时城里有名的角抵高手多达五六十人,其中,甚至还有女性。据说,最擅长角抵的女性高手,甚至能与男人同台较技,胜少败多。

我们在历史小说中经常能看到走街串巷打把势卖大力丸的街头艺人,其背景大多源于宋朝。毕竟,没有哪个朝代能对武者如此宽容。当然,尚武并不代表着军事强大。饶是宋朝投入了大量军费,且民风尚武,仍改写不了被外族侵略的事实。只能说,决定战争走向的因素有很多,大宋弱于金、蒙的根本原因并不在军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