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活了29岁,死后在国外火了200余年,而国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出自唐代杜牧的《题木兰庙》。

在中国自古就有女子撑起半边天的谚语,悠悠数千年中,出现过了数不尽的才女学者,乃至英雄,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她们的光芒总是会暗淡许多,本期这一位堪称中国居里夫人的科学家,尽管在国内近乎无人知晓,在国外却是扬名立万,你知道她是谁吗?

清朝女科学家

说到中国古代的才女,一般人或许还能数上一数,谢道韫、班昭、李清照等等,她们以文才著称,是文章与作品都不输给男性的全才诗人,那如果让你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女科学家,你还记得有谁吗?

她只活了29岁,死后在国外火了200余年,而国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这一位出生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中,显得格外突兀的女科学家名字是王贞仪,她与一般的女性不同的是,她除了读书写字之外,还特别喜欢研究天文数学,而这一点是古代许多女子甚至都没有机会接触到的领域。

封建社会从来不对女子的学问过太多要求,但这既是舒适区,同时也是一种拘禁的囚笼,许多向往天空的鸟儿在展翅高飞的时候,却发现脚下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牵引着无法离开。

“但是有一些鸟儿是不会被笼子关住的,他们的羽翼太过耀眼了。”

王贞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时代背景下她显得格格不入,宛如一个局外人,当男耕女织,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时,她已经开始接触天文学,并成为了哥白尼日心说的忠实支持者,每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研读那些科学著作以及数学经典,比许多热衷于功名的年轻人还要刻苦认真。

她只活了29岁,死后在国外火了200余年,而国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实际上王贞仪之所以能够接触到如此前卫的领域,是与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的。1768年出生的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南京,直到祖父左迁吉林病逝之时,那年11岁的她才第1次跟着家人踏足东北。

虽然她的祖父凭借着精通天文数学,而在官场中仕途亨达,但父亲却选择了成为一名医生,原本以为其祖父研究了大半生的天文与数学后继无人,但是没想到最后感兴趣的竟然是自己的孙女。

中国居里夫人

当这个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祖父的藏书阁的时候,她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不知为何这个小女孩还独独偏爱理科,无论是天文、数学、地理,或是科学全都爱不释手,这些古人留下的文集就像一泉甘泉一样,滋润着王贞仪心中的那颗幼苗。

王贞仪的过人之处还体现在她尽管对于文学并没有过多的热情,但却仍是当地有名的才女,只不过后来并不屑于此称号,毅然决然投身于琐碎沉闷的科学领域。

她只活了29岁,死后在国外火了200余年,而国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不仅如此,数学与天文一直都是她最热衷的学科,许多先辈的文章在她眼里却总是不太满意,年纪轻轻的王贞仪就已经开始修正这些著作中的论证过程,试图将其简洁化。

那更让人没想到的他是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女孩真的成功了,在动手精练梅文鼎的著述后,完成了《筹算易知》这部对前人观点的去繁就简的诠释作品。

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创新,例如将西方的数学运算方法融入到中国的数学体系,与此相关的作品有《西洋筹算增删》《重订策算证讹》《象数窥余》《重订策算证伪》《术算简存》一系列数学著作。

但就是这样一个天赋满满的孩子,也曾经将梅文鼎的《笔算》和《筹算》日日夜夜的捧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温读,这也恰恰印证了古人的那句话,温故才能知新!

她只活了29岁,死后在国外火了200余年,而国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相信许多人现在依然不能相信,但是就在清朝大兴文字狱,科学与数学发展极为缓慢的年代里,房间里却成为了当时名扬海外的科学家、数学家。

瞭望星空的女孩

如果数学和科学听起来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如果四级天文学,那么即便是在我国古代,你也只能看到寥寥数人的身影,而如果你细看,你会发现其中也包括王贞仪。

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影响,百姓自古都信奉着天圆地方的思想,除此之外,天文学还被皇室所垄断,民间百姓不得随意窥探其中奥妙,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天文学术的发展。

但是王贞仪却不仅冲破了性别以及封建社会的禁锢,还一飞冲天翱翔在了辽阔的天地当中,得以一窥宇宙的奥妙。

她只活了29岁,死后在国外火了200余年,而国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在有了一定的数学以及科学基础之后,王贞仪开始大量研读西方天文典籍,很快成为了哥白尼等著名学者的忠实拥护者,或许是由于日心说以及地球乃是一个球体的言论过于令人震撼,从此王贞仪对探索宇宙产生了无限的兴趣。

科学需要想象力,但发展和进步永远靠的都是实践,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王贞仪一方面写了一本名为地圆说的书,宣传科学理念,积极的向国人宣扬这些先进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她又投身于我国自古有着非常浓厚迷信色彩的“月食”研究。

国内没有老师,她就从典籍上学;没有观察仪器,她就自己动手制作,就是这样王贞仪常常在大晚上坐在院子中凝视着天空,从人们一无所知的天空和宇宙中一点点的探索着毫无逻辑星轨运动以及日转星移中的规律。

后来,在她20岁发表的《月食解》中,王贞仪将自己所领悟的月食形成机制以及相关成果做出了详细的记录和结论,这份细致的描绘了月亮阴晴圆缺这一天文现象的理论,即便是放到现代来说依然非常成熟,因而这也被称为世界上第1份完备的月食成因解释著作。

她只活了29岁,死后在国外火了200余年,而国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天妒英才

实际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王贞仪面临着的还不仅仅是世俗对于其所在的领域的攻击和眼光,都在世俗压力下,他父母迫切的期望自己的女儿也像普通人一样,有一段美满的婚姻,但是这对于早已献身科学的王贞仪来说,却顾不上这许多。

当时已经年满25岁的她,依然坚持自由恋爱,并且非常幸运地相中了一位当地秀才,他就是家境贫寒,但是却同样开放上进的安徽学者詹枚,在如此琴瑟和弦的婚姻中,夫妻二人合作完成了王贞仪的第1部学术著作《德风亭初集》,这一部包括了两人研究成果,又体现了两个人爱情的文集,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美事。

只可惜常年醉心于学术,日夜苦读的王贞仪身体越来越差,而且这一位永远站在真理的一侧,与世俗与封建抗争到底的女性,却倔强地不愿意休息,不愿意停下,因此不久后便积劳成疾,年仅29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切就仿佛上帝开了一个玩笑。

结语

如果在我国古代科学家可以说是个稀缺品的话,那么天文学家就是万中挑一的先驱,因而王贞仪被权威科学学术期刊评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以此嘉奖其为世界科学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身处封建却不断探索真理的伟大精神。

她只活了29岁,死后在国外火了200余年,而国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我很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天才,他们的出生就注定带着光芒,但是却不是每一颗星星都能够在夜晚闪耀的,在这个不乏天才的年代里,有许多看似前途无量的年轻人碌碌一生最后籍籍无名;但王贞仪却不同,虽然只走过了29个岁月,但是自从她开始接触数学之后,就将自己完完全全的献给了科学,她的一生就像一道耀眼的流星一般,虽然短暂,但却照亮了整个黑夜,这道光芒将鼓舞着后来的男男女女,勇敢的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搏。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