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倒霉状元因名字不好状元变探花,第一名成了第三名

在古代文人们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而在明朝有这样一位因为名字不吉利被罢免的状元。吴情原名叫吴汝威,江苏无锡人,生于1504年,死于1582年。青年时的吴汝威性格温和,喜欢诵读经书。在他19岁那年他就成为了秀才,27岁成为了举人。接着他九年三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

明朝的倒霉状元因名字不好状元变探花,第一名成了第三名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之后再把考上举人的这些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中试者在宫殿举行“殿试”,再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同进士出身。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取三百名进士。

明朝的倒霉状元因名字不好状元变探花,第一名成了第三名

  九年时间吴汝威都没有考上进士,这不禁让他觉得老天爷就这么无情,也抱着想让老天爷开开眼的想法,于是吴汝威把名字改成了吴情。改名之后的吴情住进庙中发愤攻读,终于在第四次考试中进入了殿试,而且在殿试中还名列榜首。四十岁的吴情终于要成为状元了。然而,上天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宣布一甲名单时,嘉靖皇帝听到吴情姓名时,说道:“天下岂有无情状元”,于是,因一字读音竟将状元降为探花,这第一名立马变成了第三名。后来的吴情就在翰林院当小官当了二十多年,直到六十多岁抱病回家乡。明万历十年(1582),吴情病逝,享年78岁。葬在无锡闾江的鸡笼山,后人称为探花山。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