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符能调动兵马,为何没人敢仿制?

兵符又叫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兵符能调动兵马,为何没人敢仿制?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国的国君发给的铜制调兵凭证通常铸造成一只奔跑的猛虎,寓意威猛以及进军神速。

我们印象中,虎符应该是极为稀少的,只有最高层的将领才能拥有虎符,实则不然!

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沉村出土了战国时期的杜虎符,杜虎符上镌刻有这段铭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国杜县)。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郡县一级的官员就拥有专属的虎符,一半在自己那里,一半在国君那里。并且要调遣士兵超过50人的话,就要向国君申请并得到国君那块虎符方可调兵。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不必要拿到另一块虎符也能用兵。

虎符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被别人另作他用,比如说战国之时魏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

兵符能调动兵马,为何没人敢仿制?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军乘胜追击大军围困赵国首都邯郸,赵国连忙差使者向魏国、楚国等国家求助。

魏国国君惧怕秦国报复,不敢出兵救援赵国。而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却执意要援赵,于是他就通过魏王的宠妃如姬的帮助盗走了魏王掌管的半块隶属晋鄙的虎符。随后魏无忌找到了晋鄙,取走了晋鄙的十万大军,抽取8万精兵良将前去救援赵国。

历史上像窃符救赵这样的事情发生过非常多次,所以为了防止虎符盗用或者伪造,历代的虎符上都做了很多的“防伪措施”。

措施一:切面不平整

一分为二的两块虎符合符的切面通常都是设计成凹凸不平的样式。此外还需要做到两个虎符合在一起之后又能严丝合缝,宛若一块未被分割的整体。

这样的设计使得就算伪造者得到虎符的原件,也很难完美复制。

措施二:错金

错金是指一种金属丝镶嵌的工艺,用金银丝在器物的表面上镶嵌成花纹或文字。错金在古代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

就如下面这张图一样,古代的虎符的铭文篆刻一般都是用错金技术。使用这种稀少且复杂的工艺,能极为有效地防止他人伪造。

上述这两种措施,基本上就断绝了大部分人伪造虎符的念头了!

最后再来说说虎符的使用历史吧!

兵符能调动兵马,为何没人敢仿制?

虎符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两汉、三国以及魏晋南北朝都延续了这一制度。

到了唐朝之时,为了去胡化气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开始“追封其先祖”。李渊追封老子李耳为圣祖,汉代飞将军李广为先祖,李渊的册封直到晋末凉武昭王李皓为止。

在李渊追封的一大堆“先人”之中,有个人叫做李虎(西魏左仆射)。为了避讳,李渊废除了中国古代使用千年的虎符,改为使用鱼符。武则天时期,鱼符又被改为龟符,不过龟符仅是昙花一现,这一时期过后就又改了回去。

无论是龟符还是鱼符,唐朝时期的兵符除了调遣兵马的职能外,还象征着地位。三品以上的官员的鱼符被称作“金鱼”,以下的称作“银鱼”。可以说,在这一时期,鱼符就是身份的象征。

到了宋朝之时,鱼符被废除,自此之后调兵遣将使用的是金牌。当年,宋高宗调回岳飞用的就是金牌,金牌于宋时已经替代兵符行使调兵之权。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