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做到“外举不避仇”的,一起了解先秦时代纯粹的人性

先秦时代是一个用我们今天的眼光难以理解的社会。这里说的当然不含贬义,事实上有一种油然的敬佩在里头。仅从人性方面来说,“孝”有曾子宁可被打死也不躲避父亲的棍棒;“信”有尾生为守约淹死在桥下;“义”有豫让三番五次为智伯报仇,一心求死;直到汉初,还有让刘邦震惊的“田横五百壮士”。

古人是如何做到“外举不避仇”的,一起了解先秦时代纯粹的人性

春秋地图

“春秋大义”和孔子赞赏的,还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处世态度,“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举”在这里是推荐的意思,向上级推荐人才担任官职。那么第一条人人都乐意,推荐自己亲人做官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不过在先秦时期,我们就会发现没这么简单。在满足第二条的情况下,才算“内外无遗”,公正无私。

可是第二条“外举不避仇”也太难了。引荐自己的仇人升官发财?有没有搞错。不用说仇人,凡是我们看不惯的人,不喜欢的人,要我帮他升官发财?请问这里是不是地球?我不收拾他就不错了好吧。这是我们正常人的反应。不过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地球还是那个地球,社会的氛围太与众不同,中华文明造就的纯粹无暇的人性令人敬佩不已。

古人是如何做到“外举不避仇”的,一起了解先秦时代纯粹的人性

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一个人物叫祁奚,字黄羊,是晋国的大夫。大致时间是公元前六世纪,“中兴之君”晋悼公在位年间,那时鲁国的孔子还没出生,周王室虽然衰败,诸侯国还维持着对周天子表面的尊奉。祁奚担任晋国的“中军尉”,是国君直属部队的副官,职务也很高了。祁奚屡立战功,为人公而忘私,是个有名的贤人,很受百姓爱戴。

古人是如何做到“外举不避仇”的,一起了解先秦时代纯粹的人性

鲁襄公三年(前570年),祁奚年老请求退休。晋悼公问他谁可以代替他的位置担任中军尉。祁奚不假思索就推荐了一个人,叫解狐。解狐是祁奚的仇人。早期的史料《左传》等文献并没有记载两人因何结仇,近现代有人写文章绘声绘色地记述,两人有杀父之仇,这里不予采纳。总之,在祁奚看来,国事与私仇完全是两码事,他向国君举荐了自己的仇人担任重要职务。可惜解狐即将上任的时候病死了。

国君只得再次征求祁奚的意见,请他另外举荐一个人。祁奚这次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国君对祁奚的正直无私是毫不怀疑的,于是祁奚的儿子就接替了他的职务。《春秋左传正义》、《礼记正义》等典籍对祁奚的行事不吝赞美之词,“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说他认可仇人的优点,不为讨好;举荐自己的儿子,并无私心。

古人是如何做到“外举不避仇”的,一起了解先秦时代纯粹的人性

祁黄羊的故事

还有一个人物也叫解狐,不能确定是不是祁奚那个仇家。在多种史料中也记载了他“外举不避仇”的事迹,但年代记录有出入,这里按《韩非子》等文的记载。晋国大夫解狐与荆伯柳有宿仇,赵简子问解狐,谁的能力不错,可以担任上党守(上党在山西东南部)。解狐推荐了荆伯柳。赵简子很奇怪,问道:“荆伯柳不是你的仇人吗?”解狐说:“您问的是上党守,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古人是如何做到“外举不避仇”的,一起了解先秦时代纯粹的人性

荆伯柳升了官很高兴,听说是解狐保举了他,以为两人可以和好了,就主动去拜访解狐。谁知不到解狐家,就看见他拉开弓瞄准自己。荆伯柳吓了一跳,不敢再走近,躬身行礼说:“今天是来跟您道谢的,您不再记恨我了吧?”解狐晃了晃手里的弓箭说:“你看这是什么?我保举你是为了公事,我们的仇怨是私事。现在公事已了,咱们该算账了,你再不走小心箭不长眼!”荆伯柳只得悻悻离去。

孔子虽然说过“以直报怨”,在处理这种“公”与“私”起冲突的情况时,当然也会义无反顾地“公而忘私”。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