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奸臣?魏晋之际“官二代”贾充的人生选择

现代人,对曹魏贾逵、魏晋之际的贾充父子的事迹,可能并无多少印象。仅有的印象,或许停留在《三国演义》对父子二人若干事迹的描述上。《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对贾逵援救曹休的故事,有较为详尽的叙述。相较而言,《三国演义》小说及电视剧对贾逵之子贾充的描画,给读者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身为司马昭心腹的贾充,唆使成济等将领,弑杀敢于反抗的曹魏皇帝曹髦。

忠臣?奸臣?魏晋之际“官二代”贾充的人生选择

贾充弑杀曹髦剧照

一、曹魏忠臣贾逵

忠臣?奸臣?魏晋之际“官二代”贾充的人生选择

贾逵剧照

贾逵(174年—228年),本名贾衢,后改名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今山西临汾县)人。童时,喜好

军伍

之戏。祖父贾习很奇异,曰:“你长大后,必为将帅。”口授兵法数万言。

逵初为郡吏,守绛邑长,即获忠直之名。郭援叛乱,攻略河东,所经城邑,守卫将士官吏或逃或降。逵独坚守。城将溃,绛父老与援盟誓:若不害逵,绛人即降。郭援应允,绛人降。援闻逵名,欲使为将,逵坚拒。援左右迫使逵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欲杀之。侥幸逃脱。后领弘农太守。曹操召见,与之计事,大悦,谓左右曰:“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

曹操在洛阳去世时,世子曹丕尚在邺城,勇冠三军的鄢陵侯曹彰则在长安。军中骚动。群臣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逵坚持公布曹操的死讯,并负责主持丧礼。曹彰赶赴洛阳后,遽问逵先王玺绶何在。逵正色呵斥他说:“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众臣奉曹操梓宫还邺。

忠臣?奸臣?魏晋之际“官二代”贾充的人生选择

曹操去世

逵后任豫州刺史。他严格考核官僚纪律,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上奏免职。魏文帝称赞说:“贾逵才是真正的刺史的。”布告天下,以豫州为效法的楷模。豫州南与吴接界,逵明斥候,缮甲兵,为守战之备,吴不敢犯。逵外修军旅,内治民事,颇获声誉。

魏明帝时,贾逵率部参与夹石之战。且不计前嫌,于危急之际设奇计,救出大将曹休部。

不久,贾逵病重,谓左右曰:“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薨,谥曰肃侯。逵在豫州,素有德政。去世后,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其刻石立祠。青龙二年(234年)七月,明帝东征,入逵祠祭拜,并下诏曰:“昨过项,见贾逵碑像,念之怆然。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

二、西晋开国功臣贾充

忠臣?奸臣?魏晋之际“官二代”贾充的人生选择

贾充剧照

与父亲贾逵矢志效忠曹魏不同的是,贾充这名“官二代”,善于见风使舵,很快就投靠了在“高平陵之变”后,攫取曹魏大权的司马氏家族。尤其得到司马昭信赖和倚重,成为司马昭心腹死党之一。“时军国多事,朝廷机密,皆与筹之。帝(司马昭)甚信重充,与裴秀、王沈、羊祜、荀勖同受腹心之任。为晋元勋,深见宠异。”

在司马昭执政时期爆发的司马攸、司马炎争储事件中,贾充坚定地支持司马炎。司马炎最终胜出,与贾充等公卿的坚定支持,有巨大关系。司马炎称帝建晋,以充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封鲁郡公。

忠臣?奸臣?魏晋之际“官二代”贾充的人生选择

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剧照

贾充为政,务农节用,并官省职,武帝善之。贾充好推荐人才,每有荐达,必终始其事,因此多获士人赞誉。即便如此,后人对贾充的评价却不佳:无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专以谄媚取容。

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忠直之臣素来疾恨贾充。加之贾充女为齐王司马攸妃,惧后益盛,欲寻机解除贾充权柄。恰逢此时,氐羌反叛,晋武帝深以为虑,任恺趁机建议,以贾充西镇关中,督帅将士平叛。晋武帝准奏。朝廷中的贤良忠臣获悉此事后,皆弹冠相庆。

忠臣?奸臣?魏晋之际“官二代”贾充的人生选择

贾充因离开中枢,再也无法大权独揽,内心愤懑不已。他虽深恨任恺,却无计可施。出征前,百僚在夕阳亭为贾充饯行。贾充将内心的忧虑告知晋武帝另一心腹大臣荀勖。荀勖给他出谋划策,建议贾充嫁女于太子,自可留居朝廷。不久,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晋武帝和大臣们谈及太子婚姻事,荀勖趁机说充女才质令淑,宜配储宫。杨皇后(大杨后)及荀顗等公卿皆赞同此议。帝纳其言。加之此时京师大雪,平地二尺,军不得发。因上述原因,贾充遂免于西行。

忠臣?奸臣?魏晋之际“官二代”贾充的人生选择

贾南风和“白痴”司马衷

不久,晋武帝病重,朝臣皆知司马衷智力低劣,因而属意于素有名望的司马炎弟齐王司马攸。河南尹夏侯和对贾充说:“卿二女婿(此处指贾充女一为齐王妃,一为太子妃),亲疏相当,立君当立德。”武帝知悉后,夺充兵权,位遇无改。转太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

晋伐吴之役,诏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师。贾充以外有异族侵扰,内农业歉收,加之自己年纪老迈等为由推辞,并欲劝武帝打消伐吴念头。武帝诏曰:“君不行,吾便自出。”充不得已,受节钺,为诸军节度,南屯襄阳。

忠臣?奸臣?魏晋之际“官二代”贾充的人生选择

西晋灭吴形势图

贾充虽勉强受诏出征,但取消伐吴之役的念头始终萦绕心怀。即便在王浚军攻克武昌后,贾充还遣使给武帝上表,建议取消伐吴之役,腰斩力持伐吴之议的张华。武帝不从。贾充因信息不畅,还闹了一个大乌龙。《晋书·秦秀传》记载道:“及孙皓降于王濬,充未之知,方以吴未可平,抗表请班师。充表与告捷同至,朝野以充位居人上,智出人下。”吴平,三国归晋。

灭吴后不久,贾充疾笃。太康三年(282年)四月薨,时年六十六。追赠太宰,葬礼依西汉霍光及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先例操办,谥曰武。

文史君曰

贾逵、贾充父子虽一忠诚曹魏,一忠诚西晋,虽异趣而同归。且古训明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设使贾充踏上仕途时,曹魏皇帝亦为才武类同曹操者,贾充自不必改易臣节,屈膝事司马氏矣。曹魏、司马氏虽皆系篡位建国,然亦符合古代贤哲所谓“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之明训。

以“不忠”指责贾充,显然无义

贾充之失,盖在于无忠臣直臣之德

:他惯于察言观色,谄媚取容。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更是进退无据,唯私利是图。如果说司马炎、司马攸兄弟才德相当,不分轩轾。贾充揣摩司马昭心意,而拥立司马炎,弃司马攸,尚有情可原。那么,当晋武帝于泰始三年(267年)置众臣僚拥立素有名望的司马攸的呼声若罔闻,而立素有“白痴”之名的司马衷为太子时,贾充却没有象卫瓘、夏侯和等大臣那样,对晋武帝这一仅顾舔犊情深,不忧国家苍生的昏聩决定,挺身而出,公然质疑。其明哲保身之私念,昭然若揭。贾充甚至还大搞政治投机:一女嫁司马攸,一女嫁司马衷。贾充之流上述所作所为,可谓置天下苍生于度外,绝不萦怀。也算得上是西晋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典型代表。至于晋武帝死后,贾南风擅权跋扈,玩火自焚,燃爆长达十六年之久,“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八王之乱”,终将西晋推向灭国深渊的残酷史实,也是“女不教,父之过”的体现吧!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