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学新形式的实践

在运用“数学活动教学法”的幼儿园数学课堂上,存在多种类型的活动组织形式。“多种活动、自主轮换”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多种活动、自主轮换”,是指在同一个教学单位时间里,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类型的操作活动。

其中不仅有属于当堂课上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基本活动”,有时还包含有为了拓展幼儿基本操作经验的“平行活动”或便于幼儿从不同经验基础上抽象概括的“相关活动”,以及为了巩固幼儿先前数学概念的“巩固活动”。“自主轮换”就是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自主选择,以建构他们需要的数学概念,发展有关的数学过程能力。

一、采用“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意义

首先,从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来说,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并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体现了对幼儿学习需要的尊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学操作活动,幼儿就可以方便地从这些活动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符合当前需要的,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要想让幼儿在一个单位时间的数学活动中有兴趣地进行多次练习,达到熟练、迁移和巩固所学到的数学经验,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一教学需要。

其次,从教师的指导来说,“多种活动、自主轮换”可以分解一个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负担,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实现个别指导,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在同一个数学活动的单位时间里,幼儿的操作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要承担指导几十名幼儿数学学习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多种活动的提供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把指导的重点落实到每节课的新活动组上,还可以通过平行搭配、相关搭配、循环搭配等不同的配组方式,让幼儿一边学习新活动,一边拓展经验、巩固经验。

更有利的是,由于课堂上有大部分的活动是幼儿已经会玩的活动,教师就可以腾出精力重点关注新活动组幼儿的操作,因势利导,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指导。

第三,从幼儿的学习素养来说,多种活动的提供有助于幼儿养成多项学习的良好品质。

在数学课堂上,幼儿轮流玩着不同的操作活动,比单一重复玩同一个活动所付出的脑力劳动及花费的时间精力都要长得多;为了便于其他同伴接着玩,幼儿还必须学会在结束一个活动时还原材料;在自主轮换中,幼儿有时需要稍事等待尚未做完活动的同伴,有时需要眼疾手快找到空座位争取去没有玩过的活动组……这些对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发展与同伴友好相处、共享材料都非常有利。

二、“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配组方式举例

用“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单位时间里根据班级不同幼儿的能力及兴趣,提供4~6 种不同类型的小组操作活动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以建构有关的数学概念获得相应的数学过程能力。

然而,如何为一节教学活动搭配不同类型的操作活动(即配组)则需要我们对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操作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难易程度有明确的认识。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配组方式。

01基本活动平行活动

基本活动就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活动。通过这个基本活动要能让大多数幼儿达到今天的教学目标,因此,新活动的投放要保证一定的数量。正常情况下,在25 30 人左右的小班中,基本活动一般会考虑投放两桌到三桌。

在投放基本活动的同时,可以提供平行活动与其搭配。平行活动的操作规则与基本活动相同、难度基本相当,不同的是操作材料的种类有所变化,即所谓“换汤不换药”。这样的配组可以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幼儿玩了这样还想玩另一样,从而达到我们希望幼儿反复练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活动“按大小排序”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给大小物体排序。在基本活动中我们提供了5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而在平行活动中,我们就提供5个大小不同的橙子或是桃子,让幼儿按基本活动同样的规则来进行操作。不难看出,平行活动和基本活动是一样的,都可以获得相同的排序经验。

02基本活动相关活动

即提供基本活动的同时添加相关活动。所谓的相关活动是与基本活动的活动性质相同、难度相似,但是活动的材料或操作规则有所不相同的活动。

幼儿通过相同性质的不同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学习到多种操作技能,还能不断巩固相关的经验,形成初级的数学概念。提供相关活动与基本活动搭配可以为幼儿提供类似的多种经验,让幼儿有可能在体验这些经验的共同性质中完成概念属性的抽象。

例如:在数学活动“图形归类”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能按形状对图形进行归类。基本活动是做夹心饼干,提供有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图形片,让幼儿根据“饼干”标记选择同形状的两种颜色图形进行交替叠加(做成夹心饼)。那么相关活动就可以提供“看标记分饼干”,根据图形标记把一样形状的图形分在一起。

相关活动的材料和规则与基本活动虽有不同,但同样都是认识形状、按形状归类,幼儿需要提取的数学概念是相同的。

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活动的提供来观察幼儿是否能在与基本活动有所不同的材料及规则的活动中,完成相类似的操作任务。

03基本活动提升活动

即提供基本活动的同时,添加提升活动。提升活动与基本活动其实是同一个数学活动,只是要比基本活动加深了难度。

提升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当幼儿已经达到基本活动的操作运算水平后,提升活动可以进一步推进他们的发展。

例如:AB 模式的学习中,我们提供的基本组是全范例的操作活动“水果长大了”,在提升组就提供了半范例的“水果接着排”,以及无范例的操作活动“水果排排队”。

这样的配组就有了一定的层次性,不仅有适合于普通幼儿的材料,同时又能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求,让他们有事情可以做。

当然层次性不一定仅仅体现在操作难度上,还可以体现在材料的数量以及材料的干扰因素(如颜色、大小)上,因为材料的数量以及干扰因素都会增加活动的难度。

04基本活动巩固活动

即提供基本活动的同时添加巩固活动。数学概念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数学活动在新授过后有必要保留一段时间,让幼儿可以重复操作,以巩固操作的经验。

另外,巩固活动也可以为新活动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活动经验。那么巩固活动从何而来呢?可以从前一次或前几次的活动中进行选择,也可以从与基本活动相关的其他旧活动中来选取。

例如:做夹心饼干的图形归类活动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但是活动本身很吸引幼儿去做,因此我们就将这个活动配在后续的教学课中让幼儿有机会多次练习,让他们自己在活动中找到规律、找到方法,从而达到熟练操作。

三、“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实施要点

在“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教学组织形式中, 首先,教师要发挥活动配组的主导作用。明确活动配组在“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组织形式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吃透教学基本活动所隐含的数学核心内容,而后再根据每节课的幼儿发展需要搭配其他活动。

其次,教师应对幼儿在各个活动中的操作难度以及所需花费的时间进行预估,尽量做到既保持幼儿旺盛的学习热情,同时又能在材料投放上满足需要、均衡投放。

第三,“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配组并不局限于上述这几种方法,我们不应僵化地运用这些配组方法,而应该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需要来灵活组合。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活动教学法以材料和规则促进和推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教学目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蒋娇娇

选自第27 期《奕阳幼教评论》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