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兵强马壮,为何汉武帝就杀了10多万人,匈奴从此一蹶不振?

匈奴兵强马壮,为何汉武帝就杀了10多万人,匈奴从此一蹶不振?

这涉及到游牧国家组织形态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些基础知识的铺垫。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实也是有代际的划分的。

匈奴、檀石槐建立的鲜卑、后来的柔然、突厥,乃至于契丹,在政权组织形态上,都属于比较典型的游牧国家,即以核心部落,或者说部族为单于、可汗的权力基础,再以血缘相关的兄弟、子侄带领一部分核心部族的武力,分封管理一大批附庸部落,附庸部落平时要缴纳贡赋,战时要在各个分封的贵族统帅下出征,但是在基层,仍旧是血缘维系的种种异姓部落,甚至是不同的语言、人种。

而下一个文明形态,是在金朝影响下的蒙古,采取的是金朝开创的地域部族制度,即将不同血缘的部落打散,形成千户的基层部落单位,再之上则是地域性的万户。

这部分地域性的万户就有可能是诸子分封,也可能是亲信臣子统领。

早期的游牧行国文明形态,核心部族的人口、兵力是整个政权存在的基础,因为唯有它们可以战胜、威慑其余的附庸部落,他的血亲分封体制才能维持下去,同样,他的战时战利品分配和贡献制度,也围绕着核心部族的人力、物力、兵力的优势,也就是必须的强干弱枝。

而汉武帝对于匈奴的打击,就和唐太宗对东突厥的打击一样,拳头不再是清理边境骚扰的小动作,而是追逐单于庭、汗庭的定点决战。

这种决战由于游牧民族的战争方式,往往是分级征召附庸部落,就存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比如冒顿单于时代的控弦四十万不是随时有40万骑兵,而是总动员之后,可以集中四十万兵力。

汉军和唐军的主动斩首行动,等于是在对方没有征召起大规模兵力的情况下,对汗庭核心部族的重点打击,无论决战胜败,这个核心部族的正常放牧肯定没戏了,大规模的抄掠又会让它们损失大批的零散人口和物资。

因此,别说汉武帝的北征造成了匈奴汗庭的巨大伤亡,即使根本没有打着,匈奴核心部族的力量也是不断地衰弱。

核心部族的衰弱就势必带来与附庸部落力量对比的消长,附庸部落就会起兵反叛或是不再缴纳贡献,不再派兵从征,则这个政权就会进入恶性循环,越打越弱,最终被某个新崛起的部族吞并。

比如北匈奴西迁后,在草原上的十万落匈奴就加入了新崛起的鲜卑,冒称鲜卑,也就是后来建立北周王朝的宇文氏的先祖。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