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教育活动中环境的创设要求及利用

一、婴幼儿教育活动中环境的创设要求
1. 为婴幼儿提供安全、温馨的环境
为了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保育与教育机构及家庭都应努力为婴幼儿的成长营造清洁、安全、温馨的和谐环境,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方便、柔和、容易消毒的生活设施,并时刻注意创设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柔和、安静舒爽的睡眠环境,以保证婴幼儿的充足睡眠,以利于身体和大脑的良好发育。
2. 为婴幼儿创设安全、环保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的创设始终要坚持安全第一。墙壁的四周80cm以下最好采用无污染的软质材料铺设,地上铺设弹性软垫;提供的各类玩具、器械等应以棱角圆钝为主的轻质材料,如无毒塑料、软木、棉织品等,从而避免锐角器具对婴幼儿造成的不必要伤害,电器设备等也要妥善放置到一定的高度,避免婴幼儿碰触。
3. 为婴幼儿提供充满亲情的环境布局
为婴幼儿提供的日常护理环境要充满亲情,保证卫生、舒适、安全,布局要合理,室内的活动空间设置要规范,隔栏要低矮,物品的摆放要做到取用方便、有序、相对固定。
4. 为婴幼儿提供安全的室外活动空间
要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为婴幼儿提供较大的、方便活动的且安全的室外活动场所。一般要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地带,还可以在室外活动场所开展适合婴幼儿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增加亲子感情;也可以进行体格锻炼,尤其是要保证冬季出生的婴幼儿能够接受日光浴的锻炼,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5. 为婴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材料
玩具是婴幼儿的立体“教科书”,它对婴幼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为婴幼儿提供玩具和材料时,要根据每个婴幼儿对玩具和材料的不同需求,每个年龄段的婴幼儿对玩具和材料的需求心理,提供数量充足的、安全的、能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并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蕴含的教育价值,激发婴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帮助婴幼儿获得多种感知经验,让他们在与玩具和材料的互动中动脑、动手、开心、开窍。
6. 为婴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2岁左右是婴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婴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如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用简明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婴幼儿交流;注重提供多彩的艺术环境,让婴幼儿感受美、体验美,鼓励婴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想象并能够表现美;多多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尊重并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爱抚、搂抱、亲近,给予悉心关爱、精心养护。
7. 为婴幼儿建立日常生活制度
为了促进婴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保育与教育机构和家庭都要重视为婴幼儿建立有规律、有管理、安全稳定的生活制度,保障一日生活作息制度的合理性,一日生活保教常规的有序性,一日营养和膳食的均衡性,卫生保健指标检查的定期性等。
8. 为婴幼儿营造社会共育的教育大环境
各个机构要相互协调,努力为婴幼儿创设全员关注、社会共育的教育大环境。充分挖掘、整合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卫生保健与妇联等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对0~3岁的婴幼儿实施全方位的、科学合理的健体呵护、心智养育和能力训练。
二、婴幼儿教育环境的设计与利用
1. 婴幼儿教育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1)安全健康。安全健康是婴幼儿教育环境创设的重要原则,是其它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安全健康的环境需要消除一切危及安全健康的因素,做到更有利于婴幼儿充分、自主地活动,切忌为了安全而处处设限。
(2)适合婴幼儿体力。教育环境的创设应让婴幼儿身心感到舒适、便利,愿意长时间在环境中活动,需要做到温度与湿度适中,光线明暗适度,物品质地软硬与粗细结合,区域划分要求动静结合,设施设备还需要适合婴幼儿的体型和力量。
(3)美观愉悦。教育环境应尽量保持整洁有序,避免杂乱无章,还要关注是否具有赏心悦目的美感。漂亮的环境并不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只要精心制作和装扮,让婴幼儿感觉舒心、愉快,能够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从而培养婴幼儿敏锐的观察力与和谐的人格。
(4)弹性可变。婴幼儿的教育环境不能一直不变,需要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及个性需求进行调整,所以环境中的设施、设备、物品、材料等最好设置成便于改变的,发挥可变的环境在适应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兴趣和体力的变化。
(5)适合年龄要求。教育环境中的空间和材料都应根据教育婴幼儿的年龄和数量来设置,环境刺激丰富又适度,避免物品和人员的数量过多与过少带给婴幼儿对环境探索的不利影响。
(6)教育功能全面。教育环境的创设应遵循有利于促进婴幼儿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要求,既要提供给可供婴幼儿进行身体和动作训练的空间和材料,还要提供给可供婴幼儿进行感知、想象与思维训练的材料,也需要有可供婴幼儿交往和交流的人际条件。
2. 婴幼儿教育环境的具体规划
(1)区域相对固定。为了帮助婴幼儿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便于在规定的区域能够从事固定的活动,保证教育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教育环境的区域应当相对固定。这样也有利于整理和管理,有利于婴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2)放置标志物。在固定的区域放置色彩鲜艳的标志物,一方面,能够让婴幼儿一目了然,明白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活动,养成动力定型;另一方面,还让婴幼儿感受到归类的必要,养成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
(3)提供独处空间。婴幼儿尽管年龄比较小,但他们也需要有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在活动时,更不需要被干扰。所以,教育环境的规划要遵循婴幼儿发展的规律,要留给他们一个独处的空间,可以开辟一个安全且富有探索性的角落,摆放他们喜欢的玩具,让他们能自由自在地活动。
(4)便于整理、变换。规划后的教育环境不是婴幼儿活动物品的堆放处,如果把所有的玩具都呈现在婴幼儿面前,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育环境中的物品要归好类,整理好,可以培养婴幼儿秩序感的发展,还需要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的需求,不间断地调换、增加、充实物品,提供有助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有限且合理的玩具用品。
3. 婴幼儿教育环境的基本类型
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设计并充分利用现成的生活空间,对婴幼儿的教育环境进行规划。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常用的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生活类。用于进餐、睡眠、盥洗等,区域要相对固定。
(2)游戏类。用于阅读、玩积木、美工等,这些活动通常可以集游戏活动与智力学习为一体。这个区域可以设在婴幼儿喜欢的地方,任何一个场所都可以利用。
(3)情感满足、自我发展类。用于婴幼儿的模仿和扮演活动。这是婴幼儿常见的活动,它能够满足婴幼儿情感上的需求与发展,学习社会性行为。这个区域里可以摆放一个娃娃玩具,还可以放妈妈的照片,让婴幼儿感觉妈妈离的不远,从而稳定他们的情绪。
(4)运动类。用于进行粗大动作的场地。最好有独立的户外活动地点,也可以由居住区的花园、附近的公园等场所替代。
4. 婴幼儿教育环境的利用
婴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如何利用创设的教育环境以及周围的环境促进婴幼儿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和教养人不拘泥于现成的设备,要多思考,适当变换,以满足婴幼儿的需求。
如,婴幼儿6个月以后,有通过连续翻滚、移动身体的位置去拿取远距离的玩具或食物,来满足自己要求的需求。此时,教师和教养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如床上、地板上、室外的平地上,都可以适当变换而成为满足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场所。可以在地面铺上毯子或席子,任由婴幼儿翻滚、爬行,还可以在毯子或席子的侧面放置沙发、小桌子,以便于婴幼儿能够练习扶物站立,移动身体。
另外,还可以利用居住区的现有条件,利用台阶让婴幼儿练习爬楼梯;利用一些不太陡的坡道练习走斜坡。此时,教师和教养人一定要紧跟婴幼儿,保证他们的安全。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