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碑”施工一半成烂尾:高78米重3万吨,挪不动竖不起!

“形象工程”一词,不知始于何时何事,但是,其贬义成分是为人所熟识的。其实,“形象工程”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早在600多年前就有人不惜动用举国力,就搞了个烂尾的形象工程——就是永乐帝朱棣为他逝去的老爹洪武大帝朱元璋所立的神功圣德碑。

“天下第一碑”施工一半成烂尾:高78米重3万吨,挪不动竖不起!

其实,所谓的神功圣德碑并未建成,只是个石碑毛料而已——人们对其的普遍称呼是“阳山碑材”。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

“天下第一碑”施工一半成烂尾:高78米重3万吨,挪不动竖不起!

位于南京主城25公里处的汤山阳山上的孝陵碑材,分别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三块巨石的重量更是令人吃惊:专家们用现代仪器精确测量后计算出:碑座重量为16250吨,碑额重量为6118吨,碑身重量为8799吨。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达78米,总重31167吨,堪称绝世碑材。

“天下第一碑”施工一半成烂尾:高78米重3万吨,挪不动竖不起!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的巨型石块,数千年来一直为世人叹为奇迹,然而它们平均才重2.5吨,最大的也不过50吨。与阳山碑材一比,建造埃及金字塔的那些所谓巨型石块,简直无法比拟。因此,阳山碑材又被誉为“天下第一碑”。

“天下第一碑”施工一半成烂尾:高78米重3万吨,挪不动竖不起!

朱棣当上皇帝后,征集全国数万工匠,在阳山开凿碑材,为建孝陵功德碑之用。公元1402年,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的帝位,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并以此来彰显自己得位的合理性。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朱棣不惜花费巨资来打造这一形象工程。

“天下第一碑”施工一半成烂尾:高78米重3万吨,挪不动竖不起!

根据朱棣的旨意,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要求限期完工,为此,朱棣征集了全国数万名工匠,规定每个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工匠们累死、摔死或者因完不成任务被杀掉的人数,据说达3000人之多。惨死者的尸体被随意扔在阳山附近的“万人坑”里。日积月累,这“万人坑”隆起形成一个大坟包,于是人们把“万人坑”附近的一个小村就称为“坟头村”。

“天下第一碑”施工一半成烂尾:高78米重3万吨,挪不动竖不起!

与它的上马一突然的是,下马也干脆利落——这项轰轰烈烈的工程,开工仅一年半之后,就突然停工了。至于这么大的工程为何进行一半就莫名停工,史料未能给出明确的理由,但后世史学家们猜测,原因不外如下几点:

“天下第一碑”施工一半成烂尾:高78米重3万吨,挪不动竖不起!

一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么巨大的石材,是无法移动与竖立的,所以,朱棣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把他真正立起来,只是在国人面前做做样子而已。

二是经过一番战乱的明朝已是国力不支,无法将这一浩大工程继续下去,用现代用语就是“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工程难以为继。

三是朱棣的地位已稳,加之迁都北京,再继续这个“形象工程”已毫无意义,所以,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阳山碑材,才被弃之不顾的。

“天下第一碑”施工一半成烂尾:高78米重3万吨,挪不动竖不起!

其实,所谓的“孝陵碑”,就是朱棣的一场“政*治*秀”,笼络人心的目的达到了,一切就会戛然而止!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