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唱活动的实施过程与指导方法

、幼儿歌唱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新歌导入
教师可以用提问、故事、猜谜、教具、游戏、创设情境等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导入,引出将要学习的主题。
(二)教师范唱
教师的范唱对幼儿感受歌曲美感、理解歌曲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吐字清晰、声情并茂的范唱是幼儿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范唱决定着幼儿学唱的水平。教师在范唱时,应注意:面对幼儿范唱;范唱要富有感情、精神饱满;用多种方式重复范唱;适当欣赏录音范唱。
教师应用容易引起幼儿清楚感知的方法反复范唱新歌。以教师范唱为主,适当使用播放录音、视频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宜以清唱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旋律和歌词内容。清唱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认真聆听,培养专注倾听的良好品质。采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可以的,具体看活动的需求。教师常用的教唱新歌的两种方法:
1.整体教唱法
教师范唱后,幼儿从头至尾学唱整首歌曲。这种教唱方法使幼儿能够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运用这一方法,应注意多向幼儿提供欣赏歌曲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这种唱法要求幼儿的记忆、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以促进幼儿学唱的主动性。
2.分句教唱法
教师范唱一句,幼儿跟学一句。这种形式比较容易学唱,常用于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乐句。分句教唱不容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图谱或者形象的表演,帮助幼儿在理解歌词、感受旋律的基础上开展分句教唱,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中,这两种形式的方法一般结合运用。小班幼儿的理解力较差,歌曲比较短小,故宜以整体教唱法为主。中班、大班的幼儿学唱新歌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在分句教唱后,再将一首歌曲整体教给幼儿,以正确把握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幼儿学习新歌
1.整体听唱为主,分句练唱为辅    
幼儿学唱新歌的过程中,听是关键。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幼儿先听赏,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采用整体学唱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有利于他们感受歌曲的整体美。整体学唱时,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幼儿逐步学习的过程可以提升概括为:
张口默唱、小声哼唱、跟琴慢唱、我听你唱。
当幼儿整体学唱歌曲后,教师可运用分句练唱的方式帮助幼儿听音、正音,正确吐字、咬字。可让幼儿自由围在教师的钢琴旁听唱,发音要清晰,但应注意的是教师必须结合歌曲的内容情景进行指导,防止枯燥地练唱。    
2.结合手势音阶和图形谱帮助幼儿掌握音高与节奏
在歌唱教学中,用手势音阶和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谱形式呈现,淡化了枯燥的乐理知识和读谱,为幼儿创设轻松活泼、明快简练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在直观体验中感悟音乐中蕴含的美,从而培养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在游戏中练习巩固
幼儿都喜欢做游戏,玩一些带有歌曲的游戏,不仅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还可以使幼儿很容易学会游戏的歌曲,可谓一举两得。
教师通过图谱、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形式,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唱歌曲并大胆表现。在幼儿学习新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全曲带唱的方法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新歌,必要时采用分句教唱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新歌中的难点。
(四)练习歌曲
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演唱形式组织幼儿练习歌曲,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熟悉和完美地掌握新歌。
(五)创造性演唱
教师引导幼儿迁移歌唱的经验与生活经验,尝试通过自主创编或续编歌词,边唱边即兴表演动作、自主创编词曲等各种形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
、幼儿歌唱活动的指导方法
(一)各年龄阶段幼儿歌唱活动指导方法
1.3~4岁幼儿歌唱活动指导方法
(1)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良好的歌唱习惯有利于保护幼儿稚嫩的嗓音,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利用歌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提高幼儿歌唱的信心。这一年龄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建立适合自己的歌唱习惯。歌唱习惯可以从歌唱姿势、发声方式、吐字咬字等角度训练。
然而,歌唱习惯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幼儿在歌唱时保持气息畅通的状态,呼吸时注意不抬头、不耸肩,自然地吸气,均匀地用气等。
(2)鼓励幼儿使用肢体语言表达
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具有形象性,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弱,词汇量累积得还不够,不能较准确地运用话语来描绘自己对音乐和歌唱的理解。而肢体语言相较于其他语言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幼儿对眼神、表情、动作等都更易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引导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用他们较易接受和理解的体态、手势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如歌曲《小小鸡》中有“鸡妈妈发现小鸡不见了,伤心地哭了”的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或声音表达或模仿“哭”的状态,在模仿的过程中体会这一乐句的情绪。
(3)对不同歌唱能力的幼儿有差异化的要求
各年龄阶段的幼儿歌唱能力发展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歌唱能力发展也会不一样,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针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活动策略。如在安排幼儿歌唱环节时,可以让歌唱能力较好的幼儿演唱较难的乐句,歌唱能力较弱的幼儿演唱较简单的乐句。教师要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每个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演唱,获得自信。
2.4~5岁幼儿歌唱活动指导方法
(1)引导幼儿体验简单歌曲的情绪、情感
幼儿所唱的歌曲一般选择以活泼欢快、充满朝气、风趣顽皮、热情敬昂、抒情优美等情绪为主的作品,这类歌曲与该阶段幼儿的情绪、情感经验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歌唱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情感经验演唱歌曲。如对于《小红帽》这首歌曲,教师可以先将歌曲内容以生动的故事讲述给幼儿,在讲故事的同时,引导幼儿联想自己的妈妈夸奖自己时的心情以及与家人分享时的幸福感,并让幼儿把这种情绪带到自己的歌唱里。
(2)引导幼儿掌握一些歌唱方法
这一阶段的幼儿声音控制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在激发幼儿歌唱兴趣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歌唱方法的训练。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按照乐句的变化换气,既可以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又可以帮助提升幼儿的肺活量。在引导幼儿掌握歌唱方法的同时,一定要让幼儿感受到这些方法与歌曲情绪、情感之间的联系,为幼儿使用歌唱方法进行情感表达奠定基础。
(3)尽量将歌唱与表演相结合
歌唱伴随表演,可以让幼儿享受歌唱带来的快乐,也是幼儿常用的表达方式。表演能让幼儿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让幼儿把自己的形态美与歌曲的听觉美联系起来。但是,教师在具体组织时应当注意以歌唱为主、表演为辅。歌唱中的表演只是为了让幼儿更容易、更快、更直观地理解和表达歌曲,而不是取代歌唱在活动中的作用。
3.5~6岁幼儿歌唱活动指导方法
(1)充分利用幼儿的随唱意识学习歌曲
随唱意识是指幼儿在无意识状态下自主学习与跟唱的一种意识。歌曲越简单且重复的次数越多,幼儿越容易利用随唱意识学唱歌曲。在一首幼儿歌曲中,多采用重复歌曲中的某一句(大多数是乐曲的最后一句)作为歌曲的前奏或间奏。一首歌曲听下来,幼儿往往会对重复次数最多的乐句旋律印象最深。教师如果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多聆听几次歌曲,幼儿自主学会该乐句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幼儿利用随唱意识学习的结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的随唱意识引导幼儿自己学唱复杂的乐句。
(2)引导幼儿合理处理歌唱技巧与歌曲的关系
这一阶段的幼儿声带发育较快,并积累了一定的歌唱经验,教师可以在幼儿实际歌唱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引导幼儿针对不同的歌曲采用相应的歌唱技巧。如《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曲采用了小调式,共有两段歌词,第一段描述了小花鸭迷路的场景,配合柔和的小调式,呈现出小花鸭失落、孤单,悲伤的情绪;第二段则描述了小朋友帮助小花鸭找到家的场景,虽然采用了与第一段一样的旋律,但更多地表现了高兴、欢乐的情绪。教师在帮助幼儿理解该首歌曲的情感方面,可以引导幼儿用连贯、柔弱的声音表现第一段的悲伤,用明亮、跳跃的声音表现第二段的欢乐。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歌唱是传递情绪、情感的一种常见方式。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和传递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体会情感的变化和歌曲的魅力。尤其是该阶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了表达简单歌曲的情绪、情感的意愿和能力基础,教师更要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造用歌声表达情绪、情感的机会,让幼儿的这一能力得到强化,为幼儿今后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歌曲活动的指导方法
复习学习过的歌曲,目的是让幼儿牢固地掌握歌曲,提高幼儿在原先唱歌水平上的表现力。在复习歌曲的活动中,有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增加新要求的成分。教师在复习歌曲的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复习要求和幼儿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使幼儿保持新鲜感和积极性,使歌曲复习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复习歌曲活动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强调演唱的表情与美感
复习歌曲的过程,就是幼儿深入体会歌曲的情绪情感,进一步把握歌曲表情的手段及其意义,更加自如地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射到歌曲中,从而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过程。
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是指歌曲内在情绪情感的声音表达,不仅仅是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首先,要注意歌唱的呼吸,引导幼儿养成按乐句呼吸的习惯;其次,要注意歌唱的表情。教师要提示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歌曲的风格与情绪,对歌曲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情境再现与联想,用恰当的吐字、语气表现歌曲的张弛、强弱、起伏,学习有对比地歌唱;最后,要注意表情与动作自然,与歌曲的内容风格协调一致,避免追求外在表演而忽略对歌唱声音美感的要求。
2.体验多种演唱形式
除了齐唱、独唱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接唱、对唱、表演唱、分组唱、分句接唱、边唱边打节奏等,还可以设计一些多声部演唱的游戏。
除了演唱歌词,还可以引导幼儿尝试演唱唱名,或部分乐句演唱唱名;也可以将有特色的内容变成朗诵或动作,玩说唱游戏。    除了出声的演唱,还可以有默唱。默唱就是不发出声音地唱。默唱不但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旋律感,增进其听觉表象的形成,也有利于幼儿自我控制力的发展。另外,默唱也是一种深受幼儿喜欢的歌唱游戏。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适当的用默唱的方式演唱,不但能激发和维持幼儿重复演唱的兴题,而且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内心音乐感。
3.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在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设计这一类活动时,教师应更多的采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的形式,不必要求每个幼儿达到同一目标。实践表明,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展开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1)为歌曲配动作
边唱边动作是幼儿的特点,他们喜欢在唱歌的同时,用动作补充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小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想出自己的动作表达对歌曲的理解。这些动作都带有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中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动作经验则更丰富,能做出更复杂的动作,表达更深的内涵。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逼真、自然。因此,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幼儿自编动作的活动,引导、启发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多观察教师和其他幼儿的表演,学会为歌曲编配动作。
(2)为歌曲增编歌词
让幼儿给部分歌曲增编新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唱歌能力,也有利于对其创造力的培养。增编歌词的难度,在于新编歌词和原有歌词应基本押韵、对称,内容相对吻合,字数大致相同。教师应选择那些歌词结构整齐、重复较多的歌曲进行练习,由易到难、由少到多,逐步培养幼儿增编歌词的创造性能力。
(3)创编曲调或即兴说唱
这类活动的进行对幼儿音乐能力发展水平要求较高,具体内容有:旋律补充,幼儿学会一首歌曲后,鼓励他们改编出一句的旋律,重新演唱;置换歌词,选择完整歌曲或歌曲片段,旋律保留,歌词全部替换;情境的即兴歌唱,教师可以用即兴歌唱的形式表达对幼儿的要求,如用《找朋友》的第一句旋律唱“老师请你举起手!”的要求,也可以组织幼儿谈话,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即兴地用旋律或近似旋律的朗诵腔表达想到的事情。
(三)歌唱区角活动指导方法
一般来说,幼儿园音乐区角活动中可以投放一些相对固定的材料。如音响录放设备,乐器、表演用的道具,制作乐器道具的材料或废旧材料,做模拟表演游戏用的节目单,提示歌词用的图谱等,诱发幼儿进入其中参加歌唱活动。通过录放设备,幼儿可以选择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教师选择的歌曲也可以通过反复播放使幼儿逐步从熟悉到喜爱。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或用节目单或按顺序录制的歌曲序列帮助幼儿复习已经学习过的歌曲和介绍将要传授的新歌曲。
教师在创设歌唱区环境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特别是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歌曲与形式。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最近学习的内容特意创设相应的歌唱环境,投放歌唱图谱、表演道具等,以吸引幼儿进入歌唱区活动。如果幼儿有意愿邀请教师观赏或参与,教师应以同伴的身份参与,从而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