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太监,虽有谋反之心,但却在无意之中守护了一个朝代!

谈到他,大家第一反应便是神一般的奇葩人物,明熹宗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虽有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了解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果决与清醒,尤其是在处理维护大局与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

中国第一太监,虽有谋反之心,但却在无意之中守护了一个朝代!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增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和残忍歹毒的一面,但从他曾力排众议、大胆起用了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能臣直臣,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大明江山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一片大好,这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中国第一太监,虽有谋反之心,但却在无意之中守护了一个朝代!

其实魏忠贤也不是史书上记载的无恶不作,明朝是在崇祯手上灭亡的,而崇祯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魏忠贤,魏忠贤死了,反而明朝灭亡?明朝只亡亡于流寇,归根结底,亡于东林党。

虽然魏忠贤贪权与财,但办事能力有目共睹,大家都知道万历朝张居正时工商业得以迅猛发展,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魏忠贤上台的一项政策就是收工商税,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税,为什么要收?因为国家没钱,当时边防和军队是要钱的,魏忠贤通过大力征收工商税使得边防的钱得以着落,而且天启的时候国库的钱还是逐步增加的。而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上台了。

中国第一太监,虽有谋反之心,但却在无意之中守护了一个朝代!

东林党为了一己私利,强行不让皇帝收工商税,每当皇帝要征税,东林党就会说“朝廷焉能与民争利”之类的话,举一个例子:天启帝的时候江南光茶税一项就有20万两进账,而崇祯帝的时候连十万两都收不上来。那么不征工商税打仗的钱哪里来?这一笔税就算在农民的头上了,而且东林党还取消了矿税。所谓煤老板不交税,资本家不交税,每年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苦哈哈却是连年加税,而且东林党一帮子还取消了各地的驿馆,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其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所以你看为什么天启帝苏州发生民变,而陕西那里的穷苦之地却没有,因为苏州那边的人有很多资本家,魏忠贤的政策已经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且你看五人墓碑记里面有几个人就是商人。

中国第一太监,虽有谋反之心,但却在无意之中守护了一个朝代!

看到这有人会说,崇祯那是遭遇小冰河时期。那么请问,哪朝哪代没有灾难?为何天启帝的时候没人反,到了崇祯帝的时候造反那么多?好,我们退一万步说,小冰河时期,农业大幅度减产,为什么朝廷还是加税于农民,而并非收资本家的税?为何种地要收税,开矿、做生意不用交税?有人说东林党清廉啊,为国尽忠,东林党真的清廉?清朝入关的时候钱谦益家的钱连满人都为之瞠目,为国尽忠?甚至最后东林党的不妥协才使得明朝丧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如果当时按照杨嗣昌说攘外必先安内,先和后金谈判,尽全力把流寇剿灭了再说,也许就不会有有朝代的更替。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撞钟,文武百官无一觐见的,而唯一一个陪在崇祯帝身边的人,只有王承恩!

中国第一太监,虽有谋反之心,但却在无意之中守护了一个朝代!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早已无力回天,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

中国第一太监,虽有谋反之心,但却在无意之中守护了一个朝代!

崇祯死前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这句话说的非常对,崇祯时候的大臣有两种,一种是混蛋,一种是王八蛋,魏忠贤在的时候关宁防线得以组建,孙承宗,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委以重用,魏忠贤死后,孙承宗被罢,袁崇焕被杀。有所谓耳听是虚眼见是实,你历史把魏忠贤说的在混蛋,明朝起码不是亡在他手上的,把东林党吹的那么伟大,明朝就是亡在他们手上。但不论你怎么吹,事实是不能被改变的。

中国第一太监,虽有谋反之心,但却在无意之中守护了一个朝代!

最后一定有人会问,史书为什么要损魏忠贤而吹东林党?因为写史的是文人,他们不可能把他们的同类写的连个太监都不如,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